齐大柱的出现看似是一件偶然的事件,实际却是一个必然事件。
他出现的背景就是严党提出的改稻为桑的国策。嘉靖三十九年正月的一场国务会议上,这个时候国库空虚,各项的收支都不平衡,基本上是只有出的款项,没有进的款项,在大殿上,严党和清流展开了一场大型辩论会,而严党为了辩论的成功,“建设性”地提出来了改稻为桑的国策。这个策略其实提出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平息清流与严党的辩论,其次也是面对国库空虚提出的一个策略吧。
他们急功近利,浙江的郑泌昌何茂才就发了狠,他们首先是派人强行去毁掉百姓的稻田,这个时候齐大柱出现了,起来反抗,并将他抓起来。眼看这个政策出了问题,这个时候的郑泌昌和何茂才加上制造局的太监杨金水在受到严世藩的指示之后开始发狠,他们要毁堤淹田,想要毁掉九个县城,逼迫百姓低价将田地卖给当地的商人,然后商人雇佣百姓养蚕缫丝,这件事多亏了胡宗宪的及时制止,最后只淹了淳安和建德两个县城。最后也不得不去借粮消灾。
但是这个时候为了消灭严党清流却也顾不得百姓的安危了,胡宗宪去户部求赈灾粮,户部推诿,找赵贞吉借粮,但是这个赵贞吉是徐阶的学生,作为清流的一员,也不肯借粮给胡宗宪。而为了使得这个改稻为桑政策尽快实施,让百姓尽快将田低价卖给丝绸商人,也暗中阻止胡宗宪借粮赈灾。
这种局面下,清流作为熟读圣贤书的人,为了推到严党,为了政治斗争,不顾百姓的安慰,不惜想让浙江发生动乱,这样的话,就证明了这个改稻为桑的国策是个大错误,并且造成的局面一发不可收拾,这个时候严党就会这么倒台,只要严党倒台,我们清流就会掌控朝局,谁还会在意百姓的安危。而严党则是为了这个改稻为桑政策的实施不择手段,我毁掉百姓的农田,并且阻止了胡宗宪给百姓赈灾,这样百姓就会卖田,百姓卖了田自然就有钱买粮,而这个改稻为桑的政策也会正常进行下去。
这个时候齐大柱又出现了,他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乡亲们饿死,于是他去别的地方买粮,齐大柱可以说是农民阶级的代表,但是严党必须阻止他,不然这个买田怎么买呢,这个时候郑泌昌和何茂才就想了个法子那就是通倭,要弄死齐大柱,毕竟是他先带头买粮的,如果齐大柱不死,严党还镇压,这个后果也是一发不可收拾,所以对于严党来说,这齐大柱必须是死路一条。但是这个时候海瑞当上了淳安知县,作为一个父母官,他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子民含冤赴死,他发现了齐大柱通倭的很多漏洞,这样齐大柱才免了一死。但是这样并不能保齐大柱一生平安,所以海瑞建议他去从军,跟随戚继光大将军去打倭寇。
但是嘉靖皇帝虽然很多年没有上朝,他对于这些个朝局知道的一清二楚,他对于严党和清流的斗争也是知道的一清二楚,别忘了当时锦衣卫的朱七也是在浙江的,他们直接为嘉靖皇帝服务,任何事情,甚至是任何的细节,嘉靖也是知道的。但是为了留住严党的颜面,毕竟嘉靖那个时候留着严党还有用处,嘉靖必须把齐大柱抓起来甚至是处死。但是齐大柱并没有入清流的法眼,清流现在主要的任务是党争,他们才不会顾及到一个平民百姓的死活,所以这个态度是中立的,最终救下齐大柱的是裕王夫妻还有高翰文夫妻。就在齐大柱将要被处死的时候,高翰文夫妻给裕王送来了当时沈一石留下的血经,并编了一套让嘉靖皇帝很信服的话来说齐大柱不能死,这个是天意,看到血经的嘉靖皇帝也是开心到了极点,毕竟成祖皇帝找了N年也没找到,到他这里却找到了,靠裕王和高翰文,齐大柱活下了一条命。为什么裕王会这么救齐大柱呢,可能他也意识到了农民阶级的重要性,运用严嵩的一句话就是历代造反的大都是农民阶级,并非什么商人什么的。所以说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齐大柱作为农民阶级的代表,肯定也是裕王所保护的对象了,他get到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这个道理。
那为什么齐大柱能成为锦衣卫呢?
我觉得是嘉靖在为裕王培养下一代的锦衣卫,这个时候都嘉靖四十多年了,嘉靖皇帝也老了,该为自己的后来人培养新的人才了,而到裕王继位的时候,朱七也该退休了,而接替朱七的人就是齐大柱。齐大柱不是严党的人也非清流的人,他起初只是农民阶级的代表,但是似乎不受严党和清流的待见,清流想要利用他,引起农民运动,从而扳倒严党,而严党却想要杀死他,尽快实施那个改稻为桑的政策,所以说这个齐大柱只是个中立的人物,他和清流和严党都沾不到边,对两党都无感情可言。另外,齐大柱的命是裕王救下来的,这就可以使得齐大柱将来只能全心全意效忠于裕王,齐大柱就是未来的朱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