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10点,江苏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新闻发布会召开。
01
“苏大强”三大城市人口超过900万
根据江苏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现将全省常住人口基本情况公布如下:
从13个城市的人口来看,苏州人口超过1000万,南京、徐州人口在900万到1000万之间,南通、无锡、盐城、常州人口在500万到800万之间,宿迁、连云港、扬州、淮安、泰州人口不足400万。
与2010年我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10个区市人口均有所增加。
02
南京总人口931.4685万人,大学教育位居全省第一
根据南京的数据,南京总人口为9314685人,居全省第二。官方数据显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南京增加了131.0941万人。
性别比中,南京总人口性别比约为104.27,居全省第四位。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7.31相比,南京总人口性别比有所下降。
从南京的年龄构成来看,0-14岁人口比例为12.75%,15-59岁人口比例为68.27%。全省15-59岁人口4人,占比65%以上,南京位居第二,略逊于苏州。此外,南京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比13.7%,远低于南通、盐城、扬州等具有一定人口老龄化风险的城市,但仍高于苏州。
从南京的学术结构来看,每10万人中,有大学学历的有35229人,居江苏省第一,全国前列;受过高中教育的人口为17,201人;初中文化程度人口33308人;受过小学教育的人口为22742人。
此外,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最高的城市是南京,为11.76年。
03
南京的总人口和增量仅次于全省
从此次披露的数据来看,南京各方面发展相对均衡,处于稳步增长态势。而且,依托内大学城的优势,南京拥有大学学历的人口比例是全省所有城市中最高的,每10万人中约有35229人。
这与南京高校资源密集有关。作为全国高等教育资源最集中的五大城市之一,南京科教综合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拥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一批实力雄厚的大学。
但在人口增量方面,南京的表现并不突出。发现苏州十年增长228.8372万人,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相比之下,南京作为省会城市,十年间增长了1310941人。也就是说,南京总人口比苏州少343万,十年增量比苏州少97万左右。
而且无锡人口增长紧跟南京,十年吸引人口1087736人。
也就是说,南京虽然有培养人才的天然优势,但对于留住人才的吸引力不够。同等条件下,苏州的吸引力最强,“晚秀”无锡的吸引力不亚于南京,苏州与南京的吸引力差距越来越小。
“前有狼,后有虎”,南京的压力可想而知。
今年,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明确了两个目标:未来五年,南京将成为常住人口超1000万、经济超2万亿的特大城市。
然而,如何更好地留住人才成为摆在南京面前的难题,其他城市稍有不慎就会“超车”。
04
在突破一万人的目标下,南京正在努力
江苏,没有一个超级城市,不可能诞生在一个有全国影响力的城市。在日益加剧的竞争压力下,南京近年来开始逐渐发力,加快经济发展,加快都市圈建设,提升城市首位,吸引人才...
“十三五”期间,R&D投资占南京GDP的比重从2.95%提高到3.8%,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4.1倍。南京全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871家,总数6551家,增长39.98%。全年新增创业板、科创板上市公司3家、5家,新增上市公司12家,合计上市公司126家。
数据显示,南京2020年实现GDP 14817.95亿元,经济总量自2016年以万亿元GDP进入俱乐部城市后首次跻身全国前十,GDP增速4.6%位居前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万美元,在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一,在全国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五。
天空调查数据显示,2016-2020年五年间,南京企业年注册增长率始终稳定在12%以上,近三年增速高于深圳、上海、北京。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南京的第一地位和竞争力也在不断提升,人口聚集的速度也将加快。
而且,南京都市圈的建设也非常突出。
2021年4月,江苏省政府和安徽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共同发布《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这是国家发改委批复的第一个都市圈规划。根据规划,到2025年,南京都市圈人均GDP将超过15万元。
根据2020年南京都市圈党政联席会议披露的数据,“2003年至2019年,都市圈GDP总量约为4万亿元。我们创造了0.7%的土地面积和2.5%的常住人口。占全国经济总量的4.0%。”
随着经济的发展,南京近年来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吸引人口。
去年4月初,南京出台《支持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在宁就业创业十条措施》,进一步放宽了人才落户门槛。包括从2020年5月1日起,40岁以下的大专可直接落户半年;本科人才从40岁放宽到45岁。包括留学回国人员和非全日制研究生,都可以直接落户。40岁以下的高校毕业生,在南京参加6个月的就业保险后即可落户,该保险自5月1日起实施。
2021年2月,南京全面放宽人才政策,在市内采取40岁以下高校落户半年;放宽高淳、溧水、浦口、六合区落户门槛;优先安排人才购房,给予购房补贴等措施,以留住更多人才。
从南京目前的经济发展和人才落户政策来看,未来南京的发展将保持稳定,在提高首位度和竞争力的同时,人口聚集速度也将加快。
那么,南京未来的发展是否会有所突破,还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