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中旬,在茶城卖茶的刘老板突然喊请吃饭。
我有点惊讶,因为这几年跟刘老板的接触基本上只有生意,而这兄弟的生意去年就很难,而且一笔货款花了我差不多两年的时间才完成。
后来听说孙家没泡茶,就想着蔬菜运输。就在这一年,当我以为我和师兄要老死不相往来的时候,他却突然出发要复合。
这一次,刘要求20元每斤10块红茶,说他今年的茶叶生意越来越好了。
一些所谓的“专业人士”可能不得不跳出来,说“石峰龙井核心产区明代以前的干茶收购价格会是每斤3000元,对于旅游来说太深的茶肯定会有问题。”
有人会跳出来说:“旅游茶骗人,质量还不如X宝39元。”。
当然,我知道这里提到的龙井茶至少和时风没有关系,也没有所谓的“手工制作”。
但作为从业者,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我认真喝过小明小红旅游买的龙井茶,比西北、华北大部分茶叶零售店的“龙井茶”质量都要高,定价在800元1斤以内。
因为这是茶叶行业的现状,龙井、大红袍、金骏眉都是区域公用品牌,任何产区的茶叶都贴上这些标签是很常见的。为了在销售端追求最高的溢价,大多数人只是寻找一个自己认为价格合适的渠道来追求最低的购买成本,然后把它们包装得更接近这些区域公用品牌。
也就是说,茶叶零售端销售的茶叶要么是“石峰龙井”、“安吉白茶”、“武夷山正山人种”,要么是“单芽头金骏眉”。从字面上看,这些茶都是原产地名茶,真正的主要产品来源是贵州、四川等产茶省份的大规模批量加工,是零售市场的主力军。
原因有三:便宜,便宜,便宜。因为购买价格便宜,可以追求糖炒栗子的难以想象的利润空。
尽管利润很高,但茶店老板近年来日子不好过。
比如北方的私人茶叶店一般人流量不大,很多消费者潜意识里认为茶叶店因为茶叶的“文化”门槛而“难进”。
所以茶叶店老板往往把自己定位在礼品市场,脸皮越来越厚。店里基本没有价格,人们报价,让消费者可以接受这种富有想象力的定价,基本靠包装,这也导致在这个市场的口碑越来越差。
不管买的人多少,店铺都要看货,导致租金和压货成本越来越高。此外,2018年以来,由于经济环境中礼品市场不景气,茶店普遍看起来像死水。
然而,街头小贩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想想看,路过商场门口或者小商品步行街。
看到一个摊位打着从原产国直销的名义卖“正山竞”,上前一看。
100克一罐只要50元,两罐只要85。如果你想寄给你的岳父,你也可以得到一个装在盒子里的手提包。
后来听朋友王杰说,比她在茶城800块一斤买的那个好吃,正宗。我猜有人会想买两罐。
实际情况是一罐50元的毛利超过30%,刘老板一天卖了近100罐,当天利润超过2000。
什么事?你说刘老板卖的茶是垃圾欺骗消费者?
我不承认。我供应茶。去年底,台湾万某茶饮料公司也拍下了这批货,并通过了质检。这个底线比很多茶叶店都要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