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1月,中国物理学会发出了一份代表中国政府和科学界态度的电报。第二天,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权威报纸的头条上,中国人举国欢庆的消息被公之于众:中国青年物理学家李政道、杨振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该领域第一批中国学者!
为中国人民争光的消息一传回来,各行各业就开始忙碌起来:政府力争早日迎来两位青年才俊回国,各界媒体积极跟进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消息。但获得奖杯的两个年轻人却异口同声地举起了笔,在信纸上写下了他们内心的激动和感激。
这封信的收信人既不是他们的亲戚,也不是住户的名字。但他就像鲁兹的孔子颜回。这个人的名字叫吴大猷。
一年或十年后,它将终身固定
1907年,中国还在腐败的清政府统治下。光绪三十三年,广州又叫番禺县,广州府,是吴大猷开始他的生活的地方。
与蜗居出身的平民子女相比,吴大猷的出身显然优越。出身名门,书香门第,师从进士出身的祖父和举人出身的父亲。
我的父母在清政府工作,这自然表明国民运动正在衰落。我希望把吴大猷培养成国家的栋梁,努力工作。可惜的是,还没到上学年龄就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麻烦,父亲和祖父相继去世,大吴家一下子失去了中流砥柱。
六岁时,吴大猷只由母亲照顾。然而,封建传统的女性很难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幸运的是,犹大的叔叔,当时的广东绿金中学校长伸出了援助之手。他不忍心看着自己聪明的侄子成为一个普通人,于是出钱让他接受教育,让吴大猷进入南开中学。
那一年,吴大猷14岁。年轻的青少年不知道他们与南开的缘分才刚刚开始。追求知识是他的全部爱好。年轻的吴大猷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我想上大学!
南开中学的课程内容并不简单。当其他大二学生还在努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时,提前完成作业的吴大猷已经用借来的高三课本自学了高三的课程。他从未接触过的知识是如此晦涩难懂,但吴大猷不仅天赋异禀,而且勤奋努力。
他不断打磨他的玉,最终将会诞生。18岁那年,他迫不及待地参加了入学考试,成为南开大学历史上第一个专升本学生。
杨振宁和他的老师
青年才俊受到名师的青睐。南开大学饶毓泰教授对吴大猷的才华一见钟情,从进大学的第一天起就悉心教导。千里马必须得到伯乐的赏识,吴大猷这块粗糙的玉石终于到了匠人的手里。作为中国近代物理学的先驱,饶毓泰教授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南开大学物理系。
对吴大猷来说,饶毓泰也是老师和朋友,是老师和慈父。在实验室里,他耐心而全心全意地指导吴大猷的科学研究;生活中,他和吴大猷一起吃饭下棋。他不仅是吴大猷物理学的领军人物,也让他感受到了父亲在春风的关爱。
十年来,从中学到大学,从听课到教书育人,吴大猷在南开这片沃土上成长,绵延3600多个日日夜夜。在导师朋友的陪伴下,他吸收了物理的养分,知识的储备随着对物理的热爱而增加。当一颗希望的种子终于长成一棵能承受风暴冲击的大树时,饶毓泰教授写了一封推荐信,为吴大猷赴美深造打开了学术之路。
多年后,成名的吴大猷回望定下人生基调的南开十年,深情说:“南开的十年,决定了我一生的生活和工作习惯。我离开家乡很久了,最想念的是我的老师饶毓泰先生。”
第二,白石离不开一颗心
如果让吴大猷选择一生中最难忘的宝藏,我想他会毫不犹豫地说“南开”。因为在这里,他不仅为自己的事业铺平了道路,还遇到了自己一生的挚爱阮冠石。
1928年12月,风很大,但在吴大猷的记忆中,那是一个温暖的冬天。在学校举办的师生同乐晚会上,22岁的吴大猷从人群中瞥见了一个柔弱的女孩。她有多美,让人想到水面上的花和池里的明月。
那个英俊的年轻人通过调整衣领向她走来。自我介绍后,他知道了那个让他一见钟情的女孩的名字:阮冠石。
作为南开大学物理系的校长,人才和美女的结合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第一次尝到爱情的滋味,关于恋人的一切都是那么吸引人。物理学受宠的儿子遇到阮官时后,抛弃了封建家庭传授的“君子厨房”。
就因为她说喜欢喝牛肉汤,“从不碰手指”的吴大猷毫不犹豫地开始学习烹饪。
他一大早就去买了新鲜的牛肉和调料,小心翼翼地切好腌好,放在特制的砂锅里煨几个小时,直到牛肉完全入味。牛肉汤颜色鲜艳,味道堪比餐馆的名厨。
所以南开大学总能看到这样的怪事:物理界的风云人物吴大猷尴尬地小心翼翼地站在阮冠石的楼下,手里摆弄着实验设备,手里拿着一个用厚布包着的罐子,等着爱人品尝他的手艺。
稠密的热量变暖才几十年。先炖牛肉汤,再煎药。阮冠石从小身体不好,但吴大猷从未放弃,亲自照顾她。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一对夫妇将参观北京天坛公园。这两个人互相看着对方,耳朵贴着回声墙。吴大猷看到虚弱的爱人突然露出甜蜜的微笑,用温柔的声音祈祷:“我希望上帝允许我们永远在一起。”
吴大猷非常感动,当时就下定决心:不管来世发生什么,他决定阮关石这辈子。
他终其一生都没有辜负自己的诺言。1936年9月,吴大猷邀请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为他的婚礼作证。这对甜蜜的恋人最终升级为恩爱夫妻,继续他们的爱情。
直到宛平古城响起一声炮响。婚后不到一年,日本人开始全面侵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全部迁往长沙。吴大猷担心妻子体弱多病,受不了颠沛流离,所以提前做了一些安排,把她妥善安置在天津。
临走时,他含着泪要求妻子好好照顾自己。生于乱世,不知何时相见。阮冠石不是普通的弱女子。她不顾一切地想丈夫,拖着虚弱的身体,立即买了票,跟着丈夫的脚步往南走。青岛见面时,他们相拥而泣。
三所名校暂时合并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落户长沙。不久,日军突袭,长沙不再安全。吴大猷一个人没事,但他妻子的身体随时承受不了移位的负荷。
在过去的两年里,先是带着妻子来到了安全的蜀地,然后回到了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就在这里开学了。一是找个安全的地方,二是让妻子在适宜的气候下疗养。日军进攻昆明时,吴和妻子搬到了农村。为了照顾妻子,吴大猷不停地换工作、搬家,但从未抱怨过阮冠石。
但毕竟,吴大猷是一个软弱的学者,多年避免混乱使他憔悴。更有甚者,他每天需要穿着皮鞋步行十几里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战争期间,物价飞涨,迷人的公子穿着打补丁的衣服。
1943年春天,吴大猷因一匹受惊的马滑倒而脑震荡。他不得不暂停教学,卧床休息。夫妻患难见真情。生病的阮冠石已经裸奔照顾丈夫一个多月了。当吴大猷终于好起来时,他倒在了病房里。
阮冠石病得很重,累了好几天,连医生都建议做好善后准备。但是吴大猷不想放弃他的妻子。他把妻子送到医院,然后回农村养病。战争肆虐,医疗费用高昂。这位西南联大的杰出知识分子和教授不得不摆摊卖自己的东西。
或许是他们的真诚感动了苍天,有着坚强求生意志的阮官石终于转危为安。经过这次困难,夫妻二人都穷了,但他们比金坚更深情。
第三,在春风李涛罗塘前
尽管在西南联合大学的日子很艰难,但在爱人的支持下,吴大猷继续他的研究工作。
七七事变前,从世界多所一流大学归来的吴大猷,成为北大物理教授团的团长。他提议成立北大清华联合物理研讨会,开创了中国讨论的先河。中国物理领域学术氛围浓郁,个人研究成果丰硕。
战争期间,他白天四处奔波谋生,晚上和学术带头人讨论学术问题。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吴大猷在这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精神繁荣。
在严峻的形势下,他坚持教授经典力学,培养了杨振宁、李政道、郭永怀、朱光亚等一大批著名物理学家。物理学中的一些关键人物,虽然没有和吴大猷一起被命名为师生,他们所有的研究成果都是基于吴大猷的学术理论。
吴大猷向饶毓泰教授学习如何做一名教师,并将其运用到学生身上。杨振宁因毕业论文受到吴大猷的指导,确立了他一生的物理研究方向;和他一起分享诺贝尔奖的李政道,更像是饶毓泰身边的吴大猷。
李政道的家庭很普通,但他渴望学习。他从浙江老家一路旅行到昆明,希望能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读书。李政道无法获得学生身份,因为他不符合学校规定。然而,眼光独到的吴大猷破例让李政道参加了。
这位来自浙江的年轻学生没有让吴大猷失望。他多次获得考试一等奖,科研能力远超学校要求。1946年去美国深造时,吴大猷推荐李政道做交换生,并跟随他到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李政道 宗道里
这位博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没有大学文凭的人,此后事业蒸蒸日上,最终成为中国物理学的领军人物。当他和杨振宁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时,他给老师写了一封特殊的信:“如果你在1946年没有给我这个机会,就不可能有我今天的荣耀。”
收到这封信后,吴大猷没有把学生的优点归功于自己。他认为他只是碰巧。金子发光是因为它是金子。
事实上,吴大猷对中国物理学界的贡献远不止于此。当他从密歇根大学回来时,他带回了一个全新的、革命性的量子力学理论。当时这方面在国内物理界几乎空白。几十年来,他从未停止过教书育人。说他是中国物理界的孔子也不过分。
也许你很少听说过他的名字,或者你从来没有听说过他的故事。但是吴大猷和他的学生,用自己的力量和知识,正在改变和促进中国物理的发展。
吴大猷代表的不仅仅是他自己,还有那一代人在战争中依然坚守文人本色的一群人。前半生,他把西学东渐带回东方,开辟了中国物理新学派;后半生生病读书,成为两岸学术交流的桥梁。
吴大猷流浪了半辈子,很难回到故土,但他脑海里始终是中国。当他八十五岁回到母校南开时,老人浑浊的眼睛里噙满了泪水。他实现了当年的少年梦想,投身于学术生活。
今年是吴大猷先生逝世20周年。我们抬头的时候,不要忘记在星星空的上方,曾经有这样一位学术大师,用自己的光照亮前方,照亮无数学子。
文|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