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后 化疗后 一定要做好一件事 性命攸关

栏目:游戏 2021-09-16 17:45:00
分享到:

老王化疗出院时,主治医生反复说明,“出院后记得定期查血常规,一周两次”。老王的妻子感到非常不可理解和担心:

“化疗后身体虚弱,一周往返医院两次太折腾了!”

“有点贫血。我还是每次抽1~2管血。看着苦恼,能不能降低频率?”

“过几天,如果身体好一点,就不用验血了?”

有很多患者的想法和老王老婆一样,那么化疗后定期抽血有必要吗?我们能不抽血吗?

看过去似乎是个小问题,其实肿瘤科医生想告诉你:生命危在旦夕!

科普来了!验血是什么?为什么化疗后还要查血常规?血常规异常怎么算?没有不适,可以避免验血吗?一块拼图!

验血是什么?

血常规是血液中最重要的三种细胞,即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

其中,白细胞是人体的军队,负责消灭细菌和病毒;红细胞是人体的运输大队,负责将氧气和营养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将体内的代谢废物运走;血小板是血管的救援队,负责修复受损的血管。

血常规是最常见、最基本的血液检查,但它可以直接反映患者血液的变化,帮助医生了解患者处于什么状态。血常规的检测项目很多,我们选择最常用的来介绍一下:

血常规检查单

白血球数

白细胞计数最常见的意义是其值的升高表明可能存在感染,白血病等其他疾病也会升高,其降低可能是再生障碍性贫血、脾功能亢进和严重脓毒症。抗肿瘤药物常导致白细胞计数下降,使患者易感染。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这两项结合起来看是否存在贫血,HGB是主要的判断依据,而抗肿瘤药物往往会导致贫血。

中性粒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率

如果中性粒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都升高,一般提示感染是细菌性的,但粒细胞白血病等其他疾病也会引起。

淋巴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比率

结合淋巴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比例,如果两者都增加,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就高,还有可能是淋巴细胞白血病等。,其降低可能导致免疫力低下的可能性。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计数高于正常值属于高凝状态,也就是说比正常血液更容易形成血栓,低于正常值则表示低凝状态,也就是出血倾向。结合凝血功能检查,如有严重出血倾向,不允许手术,包括各种穿刺和干预。

血常规每一项都不是孤立的,有时候需要多项结合才有意义。

化疗后,为什么一定要查血常规?

化疗后,查血常规,主要看是否出现骨髓抑制。如果没有验血,没有骨髓抑制知识,没有及时干预,没有及时调整化疗方案,可能会导致死亡。

化疗和骨髓抑制

化疗不仅杀死癌细胞,还会对包括骨髓在内的身体正常组织和器官造成严重损害。相关的不良反应称为骨髓抑制,表现为外周血中血红蛋白、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降至正常水平以下。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是化疗药物最常见的血液毒性反应。严重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一方面会增加侵袭性感染的风险,另一方面发热和感染往往会导致化疗药物减少或被迫延迟治疗,最终影响抗肿瘤疗效。据报道,白细胞减少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尤其是粒细胞减少,与感染甚至死亡的风险密切相关。尤其是当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伴发热时,感染的风险大大增加。在FN患者中,感染或隐性感染的发生率超过60%,菌血症的发生率超过20%。实体瘤、淋巴瘤和白血病患者FN的死亡率分别为8.0%、8.9%和14.3%。

当出现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时,有些患者可能会感到虚弱,但许多患者可能没有不适。如果没有通过定期血液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最初的1-2度白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可能会发展到3-4度。此外,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会发生严重感染,治疗不及时会危及生命。

血小板减少也是化疗常见的血液学毒性之一,恢复时间长,常需1-2周。不及时处理会影响后续治疗,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可能导致自发性颅内或内脏出血等致命事件。

红细胞半衰期长,受化疗影响小,通常短时间内不会明显减少,但一旦出现贫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因此,有必要定期进行血液检查进行观察。当癌症化疗相关贫血发生时,应根据检测结果确定贫血的程度和类型,以免影响后续治疗。

为什么验血频率这么高?

因为你的血常规信息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的。为了及时检测,医生会反复说明患者化疗后需要定期检查血常规。

中性粒细胞减少

中性粒细胞减少通常在化疗后一周开始,停止化疗后第10 ~ 14天达到最低点,维持低水平2 ~ 3天后缓慢上升,21 ~ 28天恢复正常,呈U型。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减少症出现稍晚于粒细胞减少症,约两周降至最低值。迅速下降,迅速反弹,呈V型。

红细胞减少

然而,红细胞下降发生得较晚。白细胞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主要风险在于感染的高风险。红细胞减少症主要是贫血,而血小板减少症主要是出血风险。

哪些血常规异常需要干预?

目前化疗后骨髓抑制分级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抗癌药物急性和亚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在这个分类中,需要注意两个关键点: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109/L,血小板计数低于50× 109/L,它们是3度粒细胞减少和3度血小板减少的临界点,是并发症的征兆和干预的指征。

血常规异常,肿瘤科医生会如何干预?

白细胞减少干预

白细胞减少会引起相应的感染风险,患者可能出现发热症状。一般治疗包括物理降温、使用退热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如果患者在化疗间歇期第14天前出现II级骨髓抑制,应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于骨髓抑制度为ⅳ度的发热患者,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直至骨髓抑制得到改善。如果使用抗菌谱广的抗生素,很容易引起真菌双重感染和肠道菌群紊乱,因此一般使用抗菌谱窄的抗生素。可根据血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有效的抗生素。

血红蛋白减少干预

血红蛋白减少。当补充铁来纠正贫血时,促红细胞生成素用于促进红细胞的增殖。当血红蛋白低于70g/L时,输注悬浮红细胞可迅速升高血红蛋白水平。

血小板减少干预

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皮肤和粘膜出血以及严重内脏出血的风险增加。因此,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应减少活动,防止磕碰,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咳嗽。输血小板能有效提高血小板,但外源性血小板的寿命只有3天左右。因此,临床上也使用血小板生成素和白细胞介素-11促进血小板生成,可以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和巨核细胞祖细胞的生成,从而增加血小板的生成。

没有特别不适,不需要抽血吗?

很多患者在第一次化疗后血常规结果正常时,认为自己可以耐受化疗的副作用,在化疗的随访过程中没有定期检查,这也是不正确的。由于化疗药物的积累,随着化疗周期的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可能会逐渐增加。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预防或治疗是充分剂量化疗或剂量强化化疗的基础。

因此,定期复查血常规,可以及时发现血细胞异常,即使治疗,也尽可能避免危险的发生,保证静脉化疗的正常进行,剂量和疗程充足。

写在最后

很多人认为化疗后查血常规是浪费钱和血。看着报告里的升降箭头,我很迷茫。其实血常规检查对于化疗患者来说极其重要,堪称“生死攸关”。

迅速改变你的想法,并把它们转发给有需要的人!

参考

成年癌症患者中与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相关的死亡率、发病率和费用..癌症,2006,106:2258。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放疗和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标准化管理指南。中国肿瘤学杂志,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