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县史称故绛
地处太行之末、中条之首
绛县是尧王故里,晋之故都,周勃封地。
绛县是先秦历史典籍中首次出现“县”这一名称,因此拥有“天下第一县”之称。
绛县是龙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文物资源丰富,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
正殿脊刹1996年曾失盗,现被追回。由于年久失修,火神殿、道士房等建筑部分房顶坍塌,但总体来讲,南柳泰山庙仍是一个保存比较完整的元、明、清古建筑群。
紫云寺紫云寺位于山西省绛县境内“十大景”之一“沸水濂波”的紫云岭上,系人文与自然有机结合的古老佛寺。东南与中条山相望,西北与紫金山相承。南依绛县、垣曲,北靠曲沃、侯马,东临翼城、沁水,西跨闻喜、夏县, 占地200余亩。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环境至美,气候宜人,佛事兴盛,绵延不断,是晋南一带著名的佛教圣地。
紫云寺历史悠久。据记载,始建于北魏,每逢佛节,常有“紫气缭绕”、“紫云映日”之瑞,故寺以“紫云寺”名之。唐宋时期,随着建筑规模的扩大,寺前沸水淙淙,寺顶佛塔巍巍,寺内香火袅袅,松柏绕寺,花林扶疏,移步换景,古朴典雅, 引无数善男信女虔诚朝拜,其势蔚为壮观,素有“紫峰凝秀”之称。此匾额至今尚存。明代诗人张浩曾以《紫云游》为题赋诗赞曰:“青山迢递万盘来,金殿平临日月开,倚剑漫跨龙虎观,吹箫别起凤凰台,松风谡谡灵旗动,桂月萧萧鹤驭回,此地游仙真有梦,何须泛海向蓬莱”。
时代沧桑,岁月更替。明末,紫云寺在战乱的炮火中曾毁于一旦。清道光十一年虽然复修,但仍难以抵挡此起彼伏的各种灾害的破坏,至新中国建立时,已是残垣断壁,破败不堪。改革开放后,绛县白家涧村民间艺人白贤德先生,从这里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自然生态中,捕捉到开发旅游业、弘扬宗教文化的商机,于新世纪初开始,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不畏艰难险阻,筹资数百万元,率家人对紫云寺进行了保持本色、突出特点、体现个性、展示文化的开发性建设,历时数年,修复了这座本于自然、融于自然、又高于自然,人文美与自然美有机结合,旅游景观与历史文化相得益彰的古朴佛寺。该寺有两进“山门”、“弥勒佛殿”、“大雄宝殿”、“观音殿”、“文殊殿”、“普贤殿”、“地藏王殿”、“藏经楼”、“禅林院”、“玄文诗馆”等,同中有异,虚实相生,错落而不零乱,庄严而又精致,布局甚是巧妙。
紫云寺在历史的变幻中释放出令人无法抗拒的力量,到此朝拜、观光的信众、游客日渐增多。该寺现已成为山西省、运城市重要佛教圣地和重点旅游景点之一。
太阴寺太阴寺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永徽元年。现存大雄宝殿为金代建筑,寺内存有我国最大的木雕卧佛。根据寺内《雕藏经主重修太阴寺碑》石碑记载,太阴寺是《赵城金藏》的主要雕印地之一。太阴寺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壁画、雕刻艺术以及佛教历史的珍贵遗产,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号称天下第一的独木卧佛就在这座古寺中,卧佛为金代原物,通体仅由一根独木制成,没有任何衔接的地方,所以珍贵无比。
太阴寺内存有我国最大的独木雕卧佛:一尊躯长4米、独木金���释迦牟尼涅盘卧像。造型端庄,夸张得当,神态安详。木雕神龛内还完好保存有明代洪武年间绘制的一组吊唁壁画,十分生动、形象。历代刊刻大藏经中流传至今最早最完整的大藏经《赵城金藏》,是目前中国国家图书馆的镇馆之宝,被誉为有史以来第一大发心的藏经。大藏经从开雕到续雕、补雕、印制,历经金、元两个朝代。太阴寺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雕印场所。龛内有明洪武五年绘制的一组吊唁壁画。同时绘制了南北大殿内的巨幅壁画。可惜的是殿内极为珍贵的金代壁画与三士佛像的头部,在民国十二年被地方乡绅勾结古董商卖给了荷兰帝国
东华山相传,东华山是沉香“劈山救母”时,巨斧砍下,山峰开裂,一半留在陕西华阴县,即西岳华山,另一半飞越500华里,落到绛县境内,则成为今日之东华山。
绛县东华山上的浑元塔始建于北魏时期,距今已有1500余年;站在混元塔下,可以看到的还有玉皇大帝庙、财神庙、关帝庙、观音庙、药王庙、龙王庙和送子娘娘庙。据当地群众表示,这里的送子娘娘庙最为灵验,方圆百里的人们都来祈福还愿。
绛北大峡谷绛北大峡谷旅游风景区,位于运城市绛县么里镇境内,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并有多处原始森林,形成了山、水、情、天人合一景观特色,自然与人文水乳交融,相辅相成。水上挑战分为7个关卡:关疯狂跑步机、平步青云、凌波微步、欧米伽大转盘、穿越时空、无敌连环转、飞向成功。整体设计新颖独特、色彩艳丽适合各年龄段人群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