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在大兴安岭南麓建立鄂伦春自治旗。原始社会的鄂伦春族开始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一批批鄂伦春族走出了他们生活多年的大山,逐渐定居下来。
1996年,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大兴安岭全面禁猎,鄂伦春族放下世代依赖的猎枪,开始寻求新的出路。
近年来,鄂伦春自治旗组织大型篝火晚会,在狩猎村设立国家文化传承中心,为狩猎村配备国家级技术教师,免费开展树皮画、民族语言、民族歌舞等培训,使鄂伦春族民族文化在保护中得以传承和发扬。
几十年前鄂伦春族猎人生产生活的许多物品,如今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鄂伦春族老人将桦树皮制作和毛皮制作技艺传承给年轻一代,既传承了民族文化,又促进了当地文化旅游的发展。
如今鄂伦春族的老人还时不时聚在一起,教年轻人学唱鄂伦春族民歌、跳斗熊、弹大键琴,让这些来自森林的艺术得以继续传承下去。
记者:邹建普、叶紫嫣、赵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