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学生 一个退休教师和五个智障学生

栏目:教育 2021-09-16 04:56:12
分享到:

牢记春风,老树长叶护花!

-碑文

船到码头,车到车站,终于到了休息的时间。

2020年8月,上思县那琴乡党员、小学教师梁在10万大山村任教42年,到了退休年龄。

早年定居南宁的一家人别提有多幸福了。儿子和儿媳在梁退休后的第一个月准确地定下了第一个孩子的预产期;他的妻子曾演金在国内外忙碌着,渴望着“老伴侣”的生活。

但是,这里有“运筹帷幄”,这里是“原地踏步”。梁不按套路出牌,单方面撕毁“合同”,将一纸再就业申请书交给县教育局,干脆把自己留在更需要他的孩子身边,让家人空看着即将达成的期望,“迷路”

“无论如何,我永远不可能

打破学生朗读声音的人。"

梁16岁参加工作,18岁开始当小学老师。从此,他与三尺讲台结下了不解之缘。

梁熊志老师正在给孩子们上课。

虽然是个半路出家的和尚,但梁特别喜欢教书这个职业和山里的野孩子。他也希望自己能成为孩子们喜欢的“山大王”。

学校看到他是个整形达人。1986年被送到上思县继续教育学校深造。1988年毕业后,他回到广西那板电厂学校当老师。深造归来的梁,更是如虎添翼,教学方法独树一帜。

2005年10月,因工作需要,梁被调到那琴乡村小学。

凤桐教学点全貌。

凤桐村位于十万大山的北麓,四面环山。是上思县的一个“边境村”,距县城25公里,距那琴乡13公里,距扶绥县东门镇15公里。可谓“三头不到岸”。

在农村是这样,在学校更是如此。

学校设在山里,从远处看像个碉堡。它高高地矗立在一座叫做张戈山的山顶上。目测校园面积不到2亩,四面围屋,中间建有升旗台空。旁边的篮球场建在半山腰,像一个渔夫提着的竹篮。

本来这样的环境是学习的好地方,但是在方圆一公里范围内没有三个家庭;当学生来这里学习时,他们可以在长途旅行后静静地坐在教室里。

不可思议的是,在2017年之前,这里有137名学生和8名老师,校园每天都热闹非凡。

梁为人随和,哪里他都熟悉,哪里他都习惯,只要有书教,哪里都无所谓。

慢慢地,他爱上了凤桐的山水。这里的一切让他觉得自己就像每一个进来学习的孩子,狂野又娇纵,可爱又有爱心。

梁深知,山里的孩子因为山而穷。只有通过学习,他们才能走出大山,摆脱贫困,改变命运。

当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好事就会接踵而至,没有办法阻止。2007年3月,梁从一名普通教师直接晋升为我校校长。

同年7月,梁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好日子过得太快了。2017年,因义务教育均衡接受和资源整合的需要,凤桐村小学合并为乡镇中心学校。

抛开梁心里的不情愿和不情愿,组织决定的事情只能服从。那天,他列了个清单,清点了学校财产,正要锁门去中央校报。家住村小学附近的黄大爷带着双胞胎孙子拦住了梁的去路。

梁知道这对双胞胎是智障青少年,一个是阿星,另一个是阿旺。他们在凤桐村小学一直学习到四年级。如果他们这次想去中心学校,他们将不得不步行10多公里。似乎不可能做到;其次,在正常班级学习肯定跟不上,这和讲故事的人当中和王子一起读书完全一样。

怎么办?

看着这两个孩子,梁的心被深深地伤害了。

梁认为,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花期。有些花刚开始开得很漂亮,有些花需要很长时间的等待。

在紧急情况下,梁做了一个“火线”取舍:个人认为,去中心学校条件好,课时少,可以照顾家庭,但阿星和阿旺可能会结束学业,回家流浪。但这对于阿星和阿旺来说是不公平的,也违背了整合国家教育资源的初衷。

梁拿起电话,直接拨通了乡中心学校校长的电话。请示上级后,校长回答:你可以留凤桐教学点,但他没说让谁守。

但是,如果梁不想挑起这件事,他必须把球踢回来的原因比山坡上的灌木丛还要多;如果你想敷衍这件事,只是为了堵住这“一只脚在门口”,理由太多了。

偏偏梁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养成了只关心别人的职业习惯。

他知道谁应该留下来,而不会捏他的手指。八个老师,三男五女,三十多岁,除了年过半百。

更重要的是,在所有的老师中,只有他是共产党员!

“我愿意呆在孩子们需要我的地方!”梁平静地对乡中心学校的校长说。

有时候,隐忍自己,并不是因为你软弱,害怕事情,而是因为你心里有责任,有担当!

梁老师和他的五个智障学生。

就这样,梁毅然接下了这两个智障儿童,村小学投胎为那琴乡中心学校的教学点。梁的原校长职务自然被“剥离”,成为教学点的“点领导”,成为上思县第一位“编外”特殊教育教师。

不久,村里的一位家长得知教学点被预定,就把智障儿子阿珊送到了学校。这三个学生都是贫困户的孩子,他们都办了卡。

有人听说了,都说梁傻,住在城里。然而,他愿意呆在深谷里“侍候”这些智障儿童,发现他们很累!

梁非常不同意,直言:“无论如何,我不能打破学生的阅读声音。"

“每次看到孩子哪怕一点点进步,我都有一种特别的成就感。”

这三个孩子被收留了。当梁回过神来的时候,他的心竟然是又冷又冷。

阿星和阿旺都有三级言语残疾,就像阿山有二级言语残疾一样。他们沉默寡言,无法照顾自己,他们的文化知识就像一张白纸。

关键的一点是,梁几十年的教学经验全部是通识教育。既没有接受过特殊教育理论培训,也没有特殊教育实践经验;面对三个沉默的新同学,梁不知道从何下手教学。

梁老师正在教学生剪纸。

他思考如何制定这个教学计划,从而有效地达到塑造和培养孩子的目的。

梁也许缺乏力量,但他从不缺乏耐心。不到一周的时间,他抛弃了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网上搜索资料寻找真经,走访学生家庭,深入了解孩子们,最终制定出因材施教的教学计划。

在参观中,我了解到阿星和阿旺在学校很聪明,不喜欢和别人交流,但他们可以在家和妈妈聊天,简单地照顾自己。为此,梁首先安排了阅读、识字、写作、计算、美术等课程。

学生们正在打篮球。

除了文化课,还辅以体育课,尤其是他们热爱的乒乓球。

过了一段时间,阿旺爱上了写作,尤其是临摹。第二学期,他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临摹书法有了很大的进步,这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是很难的。

Axing同步跟进,功能类似,5以内可以加减,可以跟文字。兄弟俩有条不紊地打乒乓球。如果他们只看他们玩,没人会知道他们是智障儿童。

学生的每一次进步都凝聚着老师的心血,梁看在眼里,爱在心里。

然而孤独的阿珊却纠结不已。他总是呆在他第一次来的地方,好像他永远生活在同一个时间。他仍然不会写字,不会计算,也不会和别人交流。总是丢别人的东西。任何一个不小心,鞋子,衣服,甚至一个饭碗都会给你一个“大招”,让人哭笑不得。

根据梁的家访,阿珊是家里的老大,家里很困难。家里有七口人,四个孩子,两个智障。奶奶老了,妈妈不正常,只有爸爸是劳动力。

梁认为,阿山是开得晚的花。只有用心呵护,付出巨大的爱和温暖,才能看到花瓣慢慢展开,才能闻到花香扑鼻。

关怀从周日开始。每周日下午,梁像时钟一样准时到达阿珊家的村口,接阿珊回教学点。

正常情况下,此时的阿山整个人一定是不干净的,连皮肤都看不出是什么颜色。当梁回到教学点的时候,送给阿山的“见面礼”一定是一场阵雨和一个形象的转变。

因为阿山容易脏,所以每天教室里都会有一盆清水,但是清水的时间非常有限。

阿珊也有一个坏习惯。当他看到有东西吃的时候,他会疯狂地吃,直到他呕吐的时候,他才会停止吃东西。

好在阿珊住在校园里,梁可以日夜陪伴他。他可以随时像水一样用“母爱”浸润、滋养、温暖他,用父爱之山唤醒他、感染他、鼓励他。

梁老师正在为学生安排午休时间。

冬夜,阿珊爱踢被子,梁和阿珊从一张床睡到另一张床,方便他晚上盖被子;阿珊不知道怎么洗澡,而梁帮他洗衣服、洗衣服、擦鞋等。梁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阿山。有人因此称阿山为“小尾巴”。

2017年12月20日,是上思县的民间丰收节。教学点放假一天。梁懒得回南宁,就带着阿珊去了以前的同事魏的家过年。吃饭的时候,阿珊突然拉了拉裤裆里的凳子,弄得一塌糊涂。梁发现后,二话没说放下筷子,抱起阿珊就走,给阿珊洗了澡,换上备用的干净衣服。

可以看出内心的微妙。

但是,照顾到位需要技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过了一段时间,梁一步一步走下去,让阿珊跟着他做饭、洗菜、洗碗,从过去学习,慢慢学习一些日常生活的基本技能。如今,阿珊不再是那个又黑又邋遢的人,还学会了扫地、洗碗、洗澡,成为了梁生活的好帮手。

如果说“等待”阿山的花期需要挥之不去的耐心,那么“等待”阿明的花期则需要一种刚柔并济的耐力。

今年2月来到梁熊志“团队”的14岁居民阿明,有三级精神残疾,身高1.63米。

仅这个高度就让身高1.6米的梁倍感压力。

但事实上,来自外表的压力是可以及时缓解的,真正困扰梁的是阿明口若悬河的大嘴巴。

阿明不仅叛逆暴力,还是一个恶霸。他经常无缘无故地拧同学的耳朵,掐别人的脖子。他满口谎言,说谎时也不脸红。

有一次,梁发现他又欺负阿珊了,上前狠狠的制止了他,警告他以后不要再这样了,可是阿明根本不听,大笑着说:“我就这样。”

梁听了非常生气。他看着阿明的眼睛,飞快地问道:“再说一遍?!"

阿明突然软化下来,自言自语道:“我在和我爸说话。”

这180度的急转弯让梁再也不忍批评阿明。

学生放学后玩,阿明最有魅力,但大多玩得太多。有一次,上课上厕所的时候,阿明趁老师不备,用双手掐同学的脖子,把梁吓得魂都没了一半。

梁担心像阿明这样的未成年智障儿童会鲁莽行事。如果有一天出错了,怎么可能呢?

因此,梁对阿明严加管教和防范,并及时与父母取得联系,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父母想缓解紧张的气氛,又不失幽默,并告诉梁你不需要担心。阿明现在吃的是硬的而不是软的,只好大声喊罚。

其实从年龄上来说,阿明和阿山相差不大,但是比阿星和阿旺小三岁。但是阿明是大牛,阿星和阿旺都很安静,阿山不爱说话。他们都是规避风险的,客观上促成了阿明的霸权。

阿明也特别能吃,一个顶两个,而且饭量惊人;换句话说,在未来,阿明的毕业绝对是“王者归来”。

为了纠正阿明的“侧枝斜叶”,通常情况下,梁都很注意不要毫无原则地纵容阿明,更不要无条件地向阿明屈服,因为他知道,在智障儿童的心目中,今天的差将是千里,明天的差将是千里。

因此,梁并没有看不起阿明,而是客观地对待他,挖掘他的潜力。他认为阿明的“胃口”是体长知识长的孩子的优势。他希望其他同学向他学习,鼓励他们多吃,长高。给阿明足够的面子。

另一方面,他也毫不留情地打压了阿明的嚣张气焰,教会大家和睦相处,不慌不忙地遇到困难,齐心协力去解决。

几个月后,阿明长高了很多。每天凌乱的床和衣服现在整洁多了;看到有客人来学校,也会拿个凳子给别人坐;5以内的加减也可以完成。

前不久,防城港市第一重工党支部的党员来到学校迎接师生。慰问刚一下车,阿明就第一个上前打招呼,一一握手问候。离开时,慰问人员礼貌地打招呼:“再见,孩子们!我们下次再来!”

这时,阿明频频向慰问者挥手,大方地说:“好的,欢迎。下次来的时候记得给我们带个四轮比亚迪!”让人发笑。

诚然,在这五个孩子中,梁最引以为傲的是最小的阿毛。阿毛,11岁,智力三级残疾,是阿山的弟弟。他和阿明同时来到凤桐教学点。

在此之前,阿毛曾就读于那琴乡中心小学一年级,但综合水平几乎为零,连1都不会读,也不会写。

由于Amao的认知能力和感知能力都比较慢,所以梁和学前班的学生一样,在教他的时候以启蒙为主,读写的时候从10以内的数字开始。教认知数字,梁读一个数,阿毛读一个数;写字就是手把手教。

如果你做不到十次,你就会做一百次。如果你不能做一百次,你会做一千次。上课教学,课后教学,吃饭教学,车上教学,睡前教学,来回奔波,车轮上战斗,从不苦中作乐。

最后,每一次努力都有回报。如今,Amao不仅能读写1、2、4、6、7,也不再是只能吃饭的“移动饭盒”。他的衣服不像以前那么邋遢了。他甚至学会了自己洗漱洗澡,自理能力明显提高。

梁感慨万千:“如果你有这样的生活,你能要求什么?”!"

“我的智障学生不会有一天长大,

总有一天我不会接受旧的。"

2021年6月16日,我们在教学点第一次见到了梁先生。

那一天,他穿着迷彩服,袖子高高挽起,黝黑的脸庞映衬着他的眼睛,给人一种精明、稳重、坚毅的感觉。

梁幽默但不善言辞。从他言简意赅的话语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他多年来默默坚守山村特殊教育工作的不易。

每周日下午,梁总是开着心爱的小货车从南宁出发,先在上思县超市买菜一周,然后接阿明,再在回教学点的路上接阿山和阿毛。

周一到周五早上,梁六点起床,七点做早餐,叫醒孩子们一起吃饭,然后给他们上文化主菜。下午,他通常上体育、劳动、品德、绘画、剪纸等课程。

梁老师正在给孩子们做午饭。

一周五天,一日三餐,帮孩子洗衣服洗澡,教书做饭,既是老师又是家长。

也许,很多人无法理解梁的选择,也无法理解他为什么整天和几个智障孩子在一起,那么无聊、无聊、邋遢,但他依然执着,永不疲倦。

曾经有人好心劝梁:“老校长,不要做无谓的努力。你应该回南宁和你的妻子一起度过晚年,带着你的孙女。”

梁心里感谢别人的好意,嘴里却坚定地说:“如果我的智障学生有一天不长大,我就有一天不接受老年。”

容易得到,总是很贵。我们深信,梁对守护智障学生的执念,绝对不是为了牟利!在城里哪里挣不到两三千元一个月?

梁不抽烟,不喝酒,也没有其他的坏习惯。他好几年没买新衣服了,都是给儿子穿的旧衣服;他从不贪图身边和外面的财富。各行各业捐赠给教学点的每一分钱、每两个油,都清楚地登记在梁的笔记本上,用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从不私自花掉或占用。

梁绝不是有名的!退休的人连升职升职的“棉袄”都没有。他们为什么要给这件背心命名?

因为教学点的日常开销都是公费上报的,如果是点名的话,梁不会一手拿着教案,一手拿着汗巾,躲在木床里吹电风扇;屏幕暗,看不清的时候不会用900元的手机。我不愿意改变它;且不说教学点使用的水泵坏了之后,一个人连夜摸井打开了300磅重的预制井盖...

有一点特别感人。阿山还欠着三个学期3000多元的生活费,但梁并没有放他鸽子的意思,更没有歧视他的意思。相反,梁一个人出门,这样孩子的生活就不会受到任何影响,一直把阿山记在心里,一直记着阿山最喜欢吃的面,每次都要采购美食面。而且因为阿珊不爱吃,梁每顿饭都要注意阿珊,叫他多吃点,把自己菜里的肉都给了阿珊,生怕他吃不好或者吃不饱。

多年来,梁不退不离、坚守大山继续特殊教育事业的事迹,吸引了各大媒体的关注。新华社、人民日报、广西日报、广西新闻网的记者陆续来到凤桐。过去,只有读书声的山区联欢晚会,早已有了航拍的嗡嗡声。

同时,社会爱心单位和爱心人士也纷纷来到凤桐教学点进行慰问。截至目前,广西“五福”酒业公司、广西日报编委会办公室党支部、防城港钟毅重工、上思县统战部党支部等单位和组织纷纷献上爱心教学点。南宁一位爱心人士慷慨捐款5000元,不留名。

今年建党一百周年之际,梁被评为防城港市优秀共产党员。

然而,梁并没有被这些赞美和光环所淹没。他总是这么想。他能竭尽全力为身边需要的人做一些平凡的事,这是对我们今天伟大时代的感恩;他还是和过去一样,怀着自己的初衷,默默地期待着属于他的花期的到来...

教学点的老师和学生一起举行升旗仪式。

离开时,凤桐教学点雄壮的民族歌曲再次响起。我们知道,梁正在组织他的智障学生再次举行升旗仪式。此刻,留在我们脑海中的感人场景让记忆的手清晰地按下了回车键——

国歌中,梁和阿明、阿山、阿毛胸前系着红领巾,面向国旗,举起右手走少先队仪式,同时观看阿星、阿旺缓缓升起鲜红的五星红旗...

孩子们的动作不是很标准,升旗的节奏也不是很标准,但场面却极其庄重。梁解释说:“我这样做是希望我的学生长大后能记住他们是一个有尊严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