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a股 国家级高新区资本市场竞争力哪家强 中关村还是深圳高新区

栏目:国际 2021-12-01 06:52:49
分享到:

时代商学院研究员陈佳欣·雷晓燕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中国制造2025”行动方案正在稳步实施。在从大国到强国的历史征程中,高新技术产业成为重要抓手,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产业高地需要资本之光,创新经济需要资本助力。当前,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深化,a股焕发生机与活力,实体经济也获得更多“源头活水”。更多创新型企业可以登陆资本市场做大做强,上市公司发展质量趋于更好。

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产业与资本相结合的典型区域,众多高新技术企业集聚于此,成为支撑国家创新发展的中流砥柱,对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具有重要作用。

科技部火炬中心编制的《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0》显示,2019年,国家高新区实现GDP 12.2万亿,占GDP比重12.3%,较2018年进一步提高0.3个百分点。在创新投入和产出方面,2019年,国家高新区企业研发支出占我国企业总投资的近一半,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的44.7%。

那么,在全国100多个国家级高新区中,哪些高新区具有较强的资本市场竞争力呢?哪些高新区在为区内企业开辟融资渠道方面成绩显著?

时代商学院以同花顺iFinD股和新三板相关数据为基础,从上市公司和新三板上市公司数量、市值、R&D投资、融资能力、税收绩效等维度,对中国100多个国家高新区进行综合排名和分析。,从而一窥各个国家级高新区的资本市场竞争力。

摘要

上市公司集聚高新区:截至2020年底,国家高新区上市公司数量占a股总市值的19.55%,国家高新区上市公司总市值占a股总市值的16.64%。其中,中关村脱颖而出,成都高新区、武汉东湖高新区、合肥高新区等中西部地区高新区也有不错的表现。

创新驱动显而易见:国家高新区上市公司平均R&D费用率是所有a股R&D费用的近两倍,中关村在R&D费用上遥遥领先。

直接融资能力:中关村最强,南昌高新区排名第二,成都高新区和武汉高新区也有突出表现。

税收表现:所得税在中关村排名最高,上海张江单个企业平均所得税超过10亿。

新三板:中关村上市公司数量最多,深圳高新区上市公司市值最高。成都高新区和武汉高新区的上市公司数量和市值都很优秀。

国家高新区资本市场竞争力综合榜单:中关村以绝对优势排名第一,深圳高新区排名第二,成都高新区、武汉高新区紧随其后。

广州高新区排名第12位,高新技术产值占全市40%以上,GDP占全市14.7%。化工和医药是主导产业。

一个

上市公司

1.数量和市值:中关村脱颖而出,中西部表现良好

高新区是高新技术企业的聚集地,高质量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园区乃至城市的创新力。

同花顺iFinD显示,截至2020年底,分布在国家高新区的a股上市公司有809家,占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19.55%。可见,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上市公司的聚集地。

其中,中关村科技园具有明显的领先优势。园区内a股上市公司185家,比第二名多125家,区域内上市公司总市值高达3.02万亿元。资料显示,中关村科技园是我国第一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第一个国家人才特区。这个园区是中国制度创新的试验田,被誉为“中国硅谷”。

深圳高新区虽然比不上中关村科技园,上市公司66家,市值1.07万亿元,但与国内其他园区拉开了明显差距。资料显示,深圳高新区成立于1996年9月,规划面积11.5平方公里。是全国“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六大试点园区之一,已形成通信、计算机、软件、医药等成熟的产业集群,拥有迈瑞医疗、中兴通讯等医疗设备和通信产业龙头企业。

在北方四大一线城市广州、深圳中,上海、广州高新区上市公司较少。其中,广州高新区以19家公司排名第12位,总市值2113.67亿元;上海张江高新区和上海紫竹高新区上市公司数量分别为7家和1家,总市值分别为4167.94亿元和121.03亿元。

中西部一些城市的高新区表现不错。成都高新区、武汉东湖高新区、合肥高新区上市公司数量和市值相对领先,均位居全国前五。天津滨海高新区和杭州高新区紧随其后,其中杭州高新区上市公司市值较高,拥有Hikvision等市值较大的高新技术企业。

03

资本市场竞争力总表

北方走在前列,中西部崛起

国家级高新区从1988年起步,经过30多年的发展,总数达到169个,聚集了近2万个创新载体,以及全国一半的孵化器和公共创新空,开始从工业园区向科技生态社区转型,重点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新业态,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国家高新区形成了一大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其中中关村新一代信息技术、武汉东湖光电、张江集成电路、天津风能产业分别占全国的11%、50%、35%、30%。

2020年7月1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将国家高新区界定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两个发展方向,分为2025年和2035年。分两个阶段提出了具体目标:到2025年,国家高新区攻克一批支撑产业和区域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自主可控、国际领先的产品,到2035年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新技术园区,主要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高端。

为实现这一目标,国家高新区将从吸引一流创新人才、积极培育中小科技企业、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进行系统部署。

同花顺iFinD显示,全国高新区a股上市公司809家,新三板上市公司1699家。基于上述数据,时代商学院以高新区a股上市公司和新三板上市公司为统计主体,对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和解读。

资本市场的核心阶段集中在a股。本报告选取各高新区上市公司数量、市值、R&D费用、R&D费用率、直接融资金额五个指标,综合反映各高新区在a股资本市场的竞争力,分别给出20%、10%、20%、10%、10%和10%的权重。此外,作为创新型企业的培育基地,高新区的基本功能是为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渠道。新三板作为a股IPO的蓄水池,也是a股之外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平台。因此,本报告选取了新三板上市公司数量和市值两个指标来衡量高新区中小企业的资本活跃度,分别给出了20%和10%的权重。

综上所述,本报告从a股和新三板的角度构建了高新区资本市场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高新区资本市场竞争力进行了综合排名。其中,单项指标得分以统计人群平均值为依据,得分为100分。计算单个指标的得分,再根据指标体系赋予的权重计算综合得分。前50名的结果如下。

1.中关村独占鳌头,计算机和电子行业引人注目

根据综合排名结果,中关村科技园排名第一。

目前,中关村科技园共有a股上市公司185家,总市值3.02万亿元。2019年,高新区上市公司R&D费用总额达736.25亿元,平均R&D费用率7%,直接融资总额317.87亿元。此外,中关村科技园新三板上市公司405家,累计市值387.68亿元。

与其他园区相比,除新三板上市公司R&D费用率和市值外,中关村科技园区在其他五项单项指标上均居全国第一,也确立了在高新区综合榜单中的第一位。特别是上市公司数量、上市公司总市值、上市公司研发费用、上市公司直接融资金额、新三板上市公司数量分别是第二名的3.08倍、2.83倍、3.22倍、2.56倍、4.45倍,领先优势突出。

R&D费用率方面,由于中关村整体业务量的规模优势和区域内上市公司数量较多,R&D费用率有一定程度的稀释,但该指标仍排在第13位。

市值方面,计算机、电子、机械设备、建筑装饰、医药生物行业总市值分别为7989亿元、4341亿元、3295亿元、2620亿元、2495亿元,位居行业总市值前五。其中,计算机和电子行业市值规模优势明显,均在4000亿元以上。

从数量上看,计算机、传媒、医药生物、机械设备、建筑装饰为前五大行业,分别有89家、47家、19家、18家、14家上市公司,其中计算机、医药生物、建材行业上市公司数量分别为59家、15家、10家,以上市公司为主。

从综合数量和市场价值来看,计算机、电子、传媒、医药生物、机械设备、建筑装饰等行业都是中关村科技园的强势产业。

2.深圳高新区排名第二,引领医药和通信行业

深圳高新区成立于1996年9月,占地面积11.5平方公里。是“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六大试点园区之一。

深圳高新区以全市8%的土地面积创造了约25.5%的GDP。据火炬统计快报,2020年深圳高新区园区生产总值约7063.2亿元;工业总产值12444.63亿元,同比增长12.3%。

目前,深圳高新区共有a股上市公司60家,总市值1.07万亿元。2019年,高新区上市公司R&D费用总额达到228.53亿元,R&D费用率平均为9%,直接融资总额为62.85亿元。此外,深圳高新区新三板上市公司39家,总市值401.08亿元。

从单项指数来看,深圳高新区上市公司数量、上市公司市值、上市公司R&D费用排名第二,但a股直接融资金额排名第八,远低于上市公司数量和市值。

虽然深圳高新区新三板上市公司数量排名第12,但总市值排名第一,说明深圳高新区新三板上市公司的管理质量相对较高。此外,深圳高新区上市公司R&D费用率排名第五。

从行业市值来看,医疗生物、通信、电子、计算机、电气设备排名前五,总市值分别为6029.12亿元、1796.42亿元、1230.46亿元、628.64亿元、392.43亿元。a股上市公司占上述五大行业市值的90%以上。

从公司数量来看,计算机、电子、医学生物、通信和电气设备的分布排名前五,与市值排名前五的上市行业一致。公司数量分别为23家、21家、8家、7家、6家,其中电子、医药生物、通信、电气设备四大行业70%以上为上市公司,计算机行业为新三板,上市公司喜忧参半。

从综合市值和数量来看,深圳高新区的优势产业主要是医药、生物、通信、电子、计算机和电气设备。

3.成都武汉位列前四,直接融资活跃

作为中心城市,成都和武汉在本次排名中呈现出中部崛起的特征,成都高新区和武汉东湖高新区在本次综合排名榜中排名第3、4位。

单项排名中,成都高新区、武汉东湖高新区上市公司数量、上市公司直接融资金额、新三板公司数量分别排名第3、第4位。其中,成都高新区和武汉东湖高新区上市公司数量和新三板公司数量分别为37家和31家,除中关村科技园和深圳高新区外,两个高新区上市公司数量均在30家以上。在上市公司直接融资金额的单项排名中,成都高新区和武汉东湖高新区的直接融资金额分别为114.51亿元和103.24亿元,也是除中关村科技园和南昌高新区外直接融资金额超过100亿元的两个高新区。

虽然成都高新区和武汉东湖高新区在上市公司总市值和新三板公司总市值上的单项排名落后于量化排名,但也相对较高,排名前十。

此外,成都高新区研发费用63.54亿元,R&D费用率3.25%,武汉东湖高新区R&D费用41.12亿元,R&D费用率3.78%。尽管这两个高新区的R&D费用排在前15名以下,但它们的R&D费用率却排在45名之后。

成都高新区成立于1988年,是中国西部第一个通过ISO14001中国认证和英国皇家UKAS国际认证的地区。武汉东湖高新区成立于1984年,属于国家光电产业基地,也是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

从行业上市公司市值和数量分布来看,国防军工、医药生物、计算机和电气设备是成都高新区相对较强的行业。电子、医药生物、非银金融、机械设备、公用事业是武汉东湖高新区的强势产业。

4.上海张江高新区排名第八,医学生物和计算机是优势产业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自1992年成立以来,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构建起生物医药创新链、集成电路产业链和软件产业链的框架。根据本次排名统计,目前上海张江高新区共有7家上市公司,累计市值4167.94亿元。2019年,该高新区R&D费用达166.41亿元,R&D费用率为1.57%。但上市公司直接融资金额为0,新三板公司29家,市值12.25亿元。

总的来说,以上市公司总市值和上市公司R&D费用计算,上海张江高新区排名第八和第三。此外,在上市公司数量、新三板公司数量和新三板公司市值方面分别排名第23、13和27位,其他在上市公司R&D费用和上市公司直接融资额三项指标中排名第80位。

从上海张江高新区上市公司和新三板公司的产业分布结构来看,汽车、医药生物、电子和计算机的总市值排名前四,而医药生物、计算机和电气设备是上市公司和新三板公司总数排名前三的行业。总的来说,医药、生物、计算机、电子是高新区的突出产业。

5.广州高新区排名第12,化工、医药优势突出,势头迅猛

广州高新区于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为了加快广州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广州市政府于1997年调整了广州高新区的管理体制。广州高新区实行独特的“四位一体”管理模式,拥有中国对外开放最完整、最系统、最丰富的优惠政策体系。

2020年,广州高新区辖区GDP近37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300亿元,同比增长11.6%;工业总产值突破8000亿元,占广州的40%以上,高新技术产值占全市的70%以上。

2020年,广州高新区管委会科技投入71.6亿元,支持力度位居全国高新区前列。全区科研机构超过1000家,广东省认定的高水平创新研究院8家落户广州高新区,占全省三分之二。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占全省40%。新增国家科学进步奖4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

在本次资本市场竞争力综合排名中,广州高新区排名第12位。

目前,广州高新区共有19家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2113亿元。2019年,高新区上市公司R&D费用总额达到38.89亿元,R&D费用率平均为6.47%,直接融资总额为39.21亿元。此外,广州高新区新三板上市公司42家,总市值37.49亿元。

从市值来看,化工、医药生物、计算机、国防军工、电子是前五大行业,总市值分别为725亿元、564亿元、355亿元、291亿元、76亿元。两大行业市值规模优势明显,均在550亿元以上。

从数量上看,计算机、机械设备、医药生物、化工、国防军工是累计上市公司数和新三板上市公司数排名前五的行业,分别为9家、8家、7家、5家、2家,其中医药生物、化工、国防军工上市公司数量达到5家、4家、2家,数量分布以上市公司为主。

从综合市场价值和数量来看,化工、医药生物、计算机、国防军工、机械装备、电子是广州高新区的优势产业。

虽然在国家高新区排名第12位,但广州高新区发展迅速。

目前,广州高新区聚集了钟南山等91名战略科学家,共有高层次人才1099人。高新区紧紧抓住创新,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以优质企业群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目前,该区已建成华南地区最大的科技孵化集群,科技型中小企业2700多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599家,有15家企业入选广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名单。科创板上市公司69家,上市公司5家,占全市的83%。2020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6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70%。

关注|朴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