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档案 推进电子健康档案务实应用 打造国计民生的“新基建”

栏目:教育 2021-09-16 09:18:07
分享到:

7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做好202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通知》,公布基本公共卫生六项重点任务。

它们是:明确补贴标准,对资金落实提出“硬性要求”;坚定不移做好基层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优化初级卫生保健机构疫苗接种单位的服务;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实际应用;明确以三类重点人群为切入点全面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创新项目绩效评价方法,不克扣或挪用公共卫生补助资金。

其中,让我们重点关注关于推广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相关通知。

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务实应用

通知要求,责成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多种渠道动态更新完善档案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体检信息、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等医疗卫生服务记录。

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健康档案内容的核查筛查,确保记录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充分发挥家庭医生在健康档案管理和使用中的作用,合理量化依托电子健康档案提供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

鼓励居民通过多种渠道使用健康档案,培养居民使用健康档案的习惯,调动居民参与自我健康管理的积极性。根据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评估,符合条件的地区可主要依托标准化电子健康档案开展服务并逐步取消相应纸质档案。各地在推进电子健康档案共享服务中,要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切实保障公民个人信息安全。

显然,向个人开放的电子档案内容趋于统一

电子健康档案中的个人健康信息包括基本信息、重大疾病和健康问题汇总、重大健康服务记录。健康档案信息主要来源于医疗服务记录、体检记录和疾病调查记录,并进行数字化存储和管理。未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还可以增加健康评估、健康指导等功能,跟踪健康状况的趋势。

2009年将规范新标准规定的五类电子健康档案,分别是:个人基本健康信息档案、疾病控制档案、妇幼保健档案、医疗服务档案和社区健康档案。这种标准化的实施,使我们的个人健康档案更加统一和规范。统一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实现医疗机构间健康信息的信息互联和共享,有效解决群众就医难问题。

电子信息可以更方便快捷地融入医疗卫生机构的日常诊疗工作中,一方录入,多方使用,各种记录标准化、数字化,实现医疗机构、患者/普通人、健康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

早在2019年9月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就发布了《关于做好2019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从原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和新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两方面明确了工作目标。

《通知》提出,进一步明确电子健康档案向个人开放的内容,档案中的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信息、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等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应当在本人或其监护人知情同意的基础上,依法依规向个人开放。

促进向个人开放电子健康记录

打造国计民生“新基建”

2017年6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关于做好2018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从国家卫生健康委获悉,未来各地将通过智能客户端、电视、应用、网站等方式,推动电子健康档案向个人开放。

4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网上查询和规范使用。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伊利集团质检中心主任李提出了“尽快完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建设”的建议。她认为,作为医疗系统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健康档案的完善将为其提供有力支撑,成为涉及国计民生的“新基建”。

建立和完善国家电子健康档案是提高社会健康管理能力和个人健康管理能力的重要举措。《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30年,省市县国家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共享和标准化,人人都有标准化的电子健康档案和功能齐全的健康卡;《中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推进电子健康档案和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和完善。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社会。”李认为,提高全社会的“健康能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手段。健康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基础和保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和后盾。只有不断提高个人、企业、社会和国家的“健康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

李认为,我国电子健康档案建设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我国电子健康档案覆盖面窄,存在执行标准不一致的现象;二是现有电子健康档案信息未得到有效利用;三是现有电子健康档案与实际医疗卫生服务脱节。

李建议,首先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确定具体实施模式或路径,选择试点开展实施工作,再向全国推广;其次,要加快实施异地共享个人健康档案,提高社会健康管理能力和个人健康管理能力,为城乡居民提供个人健康方案;最后,要全面引入专业工具或手段,借助人工智能完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的应用,让每个人都能高效便捷地享受优质医疗资源。

“希望政府牵头,全社会各部门共同努力,实现我国电子健康档案100%覆盖。”李对说道。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医信邦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