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怕风雨,什么都别问。
——在2020届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大学研究生院院长、航空航天研究所博士生林箐
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林箐,航空航天学院的博士生。今天,美丽的清华校园迎来了青春的“清萧炎”。恰逢这次特别的云上开学典礼,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全体研究生和学校研究生会,向各位学弟学妹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四年前,和你们所有人一样,我以一种困惑但充满希望的方式进入了我的研究生生涯。虽然我还是熟悉的清华校园,但研究生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陌生而新鲜的。我觉得此时此刻,适应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生活节奏,熟悉清华校区400多公顷的土地,是作为“小研究所”首先要面对的挑战。就像我们已经听过的那句耳熟能详的话“清华够大”,它大到可以容纳我们所有的爱、追求和梦想。我们可以在四大游乐场和体育场享受“无运动,无清华”的美景;我们可以在草坪音乐节、“12.9”革命歌曲音乐会等各种文化盛宴中奏响青春的律动;我们可以推出微沙龙,与一流的专家学者探讨科技前沿,与优秀的同行伙伴一起拓宽科技创新的全球视野。请相信,如果你愿意去体验、尝试、超越这个全新的环境,这个广阔的校园,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今年是特殊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对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都是一次巨大的考验。然而,历史一次又一次地证明,我们越是面对这样的困难和挑战,清华人就越是坚韧和勇敢。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时期,侵华日军肆虐,飞机轰鸣,清华师生在铁皮屋顶搭起的校舍里“静坐听雨”;今年抗疫期间,虽然病毒暂时阻断了学生返校,但我们不仅利用“雨课堂”实现了线上教学、云端相见,还在科研、志愿服务等各条战线上为清华人的力量贡献了巨大力量。今天,我们面临的国际形势更加复杂多变,我们也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和选择。我们需要保持信念和决心,不惧风雨,不问世事。
不怕风雨,意味着我们在面对新的困难时有着不屈不挠的毅力。
2017年,我和清华登山队的队友一起登上了海拔6178米的翡翠珠峰。刺骨的寒风和强烈的高原反应让我在攀登过程中不时后悔,后悔自己没有舒舒服服地躺在宿舍的床上,而是选择来这里“受虐”。经过无数次的自我怀疑和自我说服,我们用了10天的时间完成了攀登任务。登顶后环顾脚下,看到雄伟的昆仑山,一种说不出的成就感让我热泪盈眶。就像记者问英国登山运动员马洛里:“你为什么要攀登珠穆朗玛峰?”,他的回答是“因为山在那里”。
登顶难,学术高峰更难。科研中的“拦路虎”总会在意想不到的时候跳出来,考验我们的决心。当我们采访今年研究生“学术新秀”的获得者孙瑞琪时,她说她曾经想过放弃学术之路100次,但是回到这条路上101次。在攻读博士期间,经济管理学院的张嘉敏修女积累了数百磅的论文,可以装满两个大箱子。在科研的道路上,解决难题需要很多条件和素质,其中之一就是持之以恒的投入。我们能否创造无限可能,取决于毅力和勇气。
不问问题,意味着当我们面对新的选择感到迷茫和困惑时,我们会保持一颗坚定不移的初心。
研究生阶段的研究方向对我们的研究生来说非常重要。刚入学时,我的导师吴子牛教授告诉我,无论我们是在航空航天方面做研究空还是做其他事情,最重要的是为祖国做贡献。我们需要做面向工程的研究,我们的目标是解决“卡脖子”问题。后来我选择了主动承担项目,提炼了重点学术问题,取得了一些突破。虽然课题难度大,研究周期长,但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重要问题的解决,对我来说意义重大。
曹朝基,今年地质系毕业,2018年去云南基层实习。她经常把那个月形容为“经常在山埂上,还在沟头,跟不上步伐,听不懂苗语,不仅怕蜜蜂,还怕狗”。甚至有两双鞋子都穿破了。但她扶贫的经历让她感受到了建设家乡的呼声。最后,她放弃了在北京的工作机会,选择成为一名选调生人,投身于祖国的基层建设。
面对选择,无论是老一辈还是新一代的清华人,在反复的选择中,远离浮躁,选择沉淀自己,拒绝安于现状,选择进取,抛掉名利,选择坚守初衷。他们是我们的榜样,以坚定的初心选择火热的生活。
不怕风雨,不问问题,代表着一种不怕困难,永远保持本心的精神品质。但请不要忘记:保持敬畏是无畏的前提。只有当你敬畏时,你才能停止做某事。在勇往直前的同时,要尊重理想、规则和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一个守住底线、推动健康趋势的清华人。
“既然选择了远方,我只在乎风雨。”够大的清华,给你无限可能。让我们从这里出发,无惧风雨,不问问题,扬起青春的风帆,迎接未来的挑战,用青春书写无愧于心、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谢谢大家!
摄影|史家栋
图片编辑|何茂腾
编辑|李晨辉程赵茜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