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高说明书 1974年的乐高说明书告诫所有家长:你的偏见 正在毁掉孩子的可能性

栏目:科技 2021-09-16 17:12:18
分享到:

昨天,教授偶然在微博上看到一条1974年的乐高说明书。虽然近半个世纪过去了,但说明书中的一段话依然发人深省。

致父母:

创造的冲动在所有孩子心中同样强烈,无论男孩还是女孩。想建什么就建什么。卡车、玩具屋、船/...

许多男孩喜欢玩具屋。它们比泰空船更接近人类。很多女生也喜欢船空,而且比娃娃屋还刺激。

最重要的是把合适的材料交到他们手里,让他们创造自己喜欢的东西。

简而言之,一本手册包含了对儿童教育真诚而超然的理解。

孩子的成长有很多绊脚石,偏见就是其中之一。

我不知道你是否听说过这样的事情。

“你是男生,你玩什么跳绳、踢毽子?女生玩的就是这个!”

“去吧去吧,足球场是男生的天下,你忙什么呢!”

似乎在相当一部分人的认知中,很多事情都是和性别挂钩的,比如男生不能喜欢娃娃,女生要多学钢琴……如果孩子不符合这个“规律”,可能会被视为“与众不同”。

记得在《哪吒》里,沈包公说过一句话:“人心中的偏见是一座大山。”偏见如此,偏见也如此。

然而,在一个幸福快乐的好孩子背后,父母必须站在偏见一边。

一个

BBC曾经拍摄过一个实验性的短片,里面男生打扮成“女生”,女生打扮成“男生”,毫无戒心的志愿者被允许和小朋友一起玩。

志愿者们无一例外地赠送了“女孩”毛绒玩具和“男孩”汽车等认知玩具。

其中一个男生拿起机器人,志愿者用毛绒铃铛吸引她的注意力,换了机器人。

其他志愿者承认他们的选择是由性别决定的。

最后,短片展示了男生之所以在数学,空交互认知和身体活动方面有优势,是因为他们从小接触到了更多交互认知强的玩具。

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刻板的性别偏见导致我们提前筛选玩具给孩子玩,剥夺了他们体验的乐趣,限制了他们自我能力的全面均衡发展。

去年9月,成都某小学开设的“男女专属班”引发争议。校长说:“近年来,在男女教育中,形成了同样的输出轨道,导致男孩缺乏自豪感,女孩缺乏宁静和温柔。”

然而,将性别陈规定型观念视为“因材施教”剥夺了女孩建造火箭的权利,剥夺了男孩编织毛线的自由。没有对教育的尊重和理解,发展和成长又如何?

玩具和兴趣,不分性别,都是激发孩子潜能,探索未知世界的渠道。

偏见,是束缚孩子潜能发展的魔咒,是把孩子关在狭小世界里的牢笼。

中国著名设计师吴京出生于台湾省的一个富裕家庭。杰森小时候和其他男孩不一样。他经常被玩偶陪伴,而不是玩具枪和汽车。

他喜欢给芭比娃娃缝衣服,却不敢告诉同学,不敢和好朋友分享给娃娃缝漂亮衣服的快乐,渐渐变成了一个有些内向孤僻的孩子。

好在他妈妈很豁达。她“纵容”儿子的独特性。即使不太懂,她也鼓励他勇敢做自己,帮他收集世界各地的芭比,买时尚杂志和缝纫机。

14岁时,他把自己自制的娃娃放到网上拍卖。17岁获得芭比设计奖双料奖。18岁时,他设计的娃娃已经可以卖到几千美元。

杰森考入了纽约顶尖的帕森斯设计学院,在学习的同时准备了自己的时装秀。

2006年2月,Jason的第一场个人时装秀在纽约发布,引起了媒体和买家的关注。

2007年,吴京同名个人品牌成立,连续获得多个时尚奖项。

2009年1月20日,米歇尔·奥巴马穿着自己设计的白色雪纺连衣裙出席丈夫的就职典礼,这让吴京举世瞩目!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不同的性格和与生俱来的爱好。嘲笑别人是非常不礼貌的,尊重别人的喜好才是正确的选择。

还有一组实验:

研究人员为一群美国孩子选择了一个他们从未见过的加拿大玩具,混合的男孩和女孩被分成两组。

一组孩子被告知“这是男孩的玩具”,另一组被告知“这是女孩的玩具”。

结果,当相同的玩具被告知是男孩的玩具时,同一组的男孩表现得更好。当被告知这是女孩的玩具时,同一组的女孩表现得比男孩好。

同一个玩具,因为大人给的性别定位,得到了两个完全意想不到的结果。儿童在性取向暗示方面的表现和潜力会因成人的干扰而表现出不同的结果。

“消除性别刻板印象”是一顶大帽子。其实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然后,我们可以从让孩子自由选择玩具开始。

让孩子跟随内心的爱,选择自己的玩具,不管是玩偶还是玩具枪。

玩具就是玩具,玩具是不分性别的。

至于孩子们,选择恐龙后,是自己的权利去玩过家家或者去森林幻想冒险。

拓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保护他们的天赋和潜力,是玩具的终极要素。

同时,根据两性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我们可以通过玩具来引导和帮助他们获得更健全的人格。

比如男生主动选择玩娃娃时,家长可以从语言启蒙、共情等方面进行引导和玩。

当实力相对较弱的女生选择一些冒险的玩具和游戏时,家长要帮助她们获得勇气和力量。

在这个过程中,避免贴标签,接受孩子本来的样子。

如果一个孩子因为环境和别人的嘲笑而对自己的选择感到困惑和沮丧,请严肃认真地告诉他/她:

不要因为人们的歧视和偏见而放弃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

当孩子经历了自由探索,看到了世界,他们会更加自信,确切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教授评论:

"

作为父母,请允许孩子做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这是他健康成长和幸福的源泉。

"

注:文章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被入侵必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