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坡的婆姨们 《平凡的世界》:王满银的一生 其实就是路遥先生的“中年不惑”

栏目:民生 2021-09-15 21:27:16
分享到:

《平凡的世界》讲述了陕西省元西县农民在贫困和贫困中为追求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的故事。虽然他们在追求的过程中要付出汗水、劳动甚至是生命中最美好的爱,这是很无奈的,但这也包含了农民在面对生活艰辛时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而王曼银却对这片土地毫无留恋和向往,成了村民眼中和口中的“流浪鬼”。他经常说的是,他有一个强壮的婆婆,她既管理公共土地,也管理私人土地。

孙少安

2.农村人口的生活条件

人民公社、生产队、吃大锅饭是当时农民生活的现状。人们不仅生活贫困,而且劳动积极性低。人们想改变现状,但却被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思想和制度紧紧锁住。一切商业活动和行为都被贴上资本主义的标签,受到严格的劳动教育。

故事一开始,王曼银就被抓到卖老鼠药,并要求岳父和他一起参加公社的劳动教育。孙少安为了村里的农民而私自分割猪饲料地,遭到公开批评,这都说明农民的生活不仅在物质条件上受到阻碍,在思想上也受到很大阻碍。

3.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和润叶的青梅竹马因为贫穷被迫分开。孙少平和郝红梅结缘于书,郝红梅选择了家境不错的顾杨民。田福军一生努力让农民过上富裕的生活,却被同事排挤,他选择听从妻子的安排,嫁给了李。

王曼银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追求自由,却因为能力和文化的匮乏而以惨败告终。生活在平凡世界的普通人,在对未来的理想生活充满向往的同时,不得不接受残酷的现实。

4.平凡世界的喜怒哀乐

生活在黄土高原平凡世界的普通人,演绎着属于老农生活的悲欢离合。生命、老年、疾病、死亡、幸福和遗憾充斥着他们的一生。当邵安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创办了一家砖厂,成为村里的大富豪时,陪伴他度过人生风暴的秀莲得了肺癌,离开了他。

黄土高坡上的村庄

当邵平年轻时终于实现了离开家乡远走他乡的愿望,在煤矿走红,和田小霞决定恋爱。然而,一场洪水将他们的爱永远埋藏在记忆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王满银离家追求一种不需要靠体力维持的生活,但毕竟一事无成,几乎因为迷茫失去了妻子和儿子。

《游魂》中王曼银的角色塑造

与孙少安和孙少平不同,王曼银从小就没有得到父母的爱,也没有得到任何人的赏识,更不用说像村里其他农民一样教他如何努力工作,照顾家人。他放荡不羁的生活让他不断追求时尚,靠自己的舌头和脑力谋生,以此来证明自己的生存价值,让周围的人都把他当成一个正派的人,所以他有着与周围人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孙少平

1.边缘化角色

王曼银是《平凡的世界》中的边缘人物。他出现的次数少了,没说几句话。他最钦佩的是能干的孙少平。但是,他个子小,没有力气,他从来不想在土地上谋生,更不用说为了村子或自己的家了。他能做的就是去所有他能去的地方寻找生存的机会。投机是他的特长,所以对于一个农业大国来说,一个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胜利赢得的独立国家,一代代在土地上生活的农民当家作主的故事,对于这样豪放的人物来说,只能算是边缘角色。

2.时代的选择

从身体上来说,王曼银的身材矮小、瘦弱,与农民应有的健壮完全相反;从做事风格上看,王满银让家里所有的体力劳动都为婆婆干活,但自己的脚不沾地,手不拿锄头,与庄稼人的形象完全不同;从思想上看,王曼银从来不追求艰苦创业致富,与农民要在土地命脉上游走的思想大相径庭。被困在山区一辈子的农民向往的繁华上海或其他大城市留下了他的足迹。

普通的世界农民

3.成长中的人生选择

王曼银在他成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做了几个重要的人生决定。

第一个决定是嫁给双水村的孙兰香,基本解决了吃住问题,为祖先生了两个孩子。

第二个决定是,生产责任制来了,离开村子到外面去生活,没有任何留恋,改变了农民一辈子要为土地打工的命运,穿上了广州的衬衫,上海的裤子,北京的鞋子。

第三个决定是反对和孙兰香离婚。带回南阳的女人几乎拆散了妻子和儿子,他的坚持最终拯救了养育他的家庭。

第四个决定是回到农村,放下野心和浮躁,最终找到自己的社会地位,成为真正妻子的丈夫和孩子的父亲。

这些决定见证了王曼银不同人的一生,也见证了一个农村人是如何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王曼银发了大财

4.他老了之后又回到了现实

四十岁时,王曼银在上海一家小旅馆的镜子里,展示了自己的卑微和屈辱。这几年四处奔波的努力,给他带来了衰老的面容和难以忍受的生活条件,他哭着反复问:“怎么会这样?这是怎么发生的?”

他终于意识到,世界上最重要的是一直陪伴在他身边的孙兰香,以及养育他的土地和他从未照顾过的孩子。回家后,他终于改过自新,下地干活,去孙少安的砖厂做起了厨房,用自己的行动向周围的人证明,自己不再是过去的“鬼”。

孙兰香

第四,老的时候对着镜子醒来,也就是路遥先生中年不迷茫

1.理性功利主义者

路遥先生和王曼银先生在面对不满意的生活状况时,在思想和行动上都有相似之处。路遥先生在两次婚姻中都选择了家庭条件较好的知青,是为了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人生,改变黄土高原上祖先的命运。王力可·曼音,路遥先生大半辈子都没有爱,没有亲情,只有过上好日子的理想,不断与残酷的现实生活抗争,虽然他无法被身边的其他人认可和理解。

2.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路遥先生在世时,忙于追求理想的生活。除了写书,所有的家务和照顾孩子,包括读书的钱和他一生享受的非体力劳动的待遇,都由他的伴侣、家人和朋友承担。就像王曼银一生都在追求自己家外世界的理想生活一样,他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他,也不在乎别人怎么对待他。他只是全心全意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路遥先生

3.人到中年就会有成就

四十岁是路遥先生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四十岁时,路遥先生终于凭借自己的毅力和能力取得了文学成就。《平凡的世界》也获得了茅盾奖,最终获得了他一生中最想要的尊严。

四十岁也是无赖王曼银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他终于明白,外面的世界对他来说不是自己的世界。外界不仅无法实现他的理想和抱负,还摧毁了他的面容和灵魂。毕竟,在这个充满诱惑的广阔世界里,他什么也做不了。于是他很快收拾好行李,回到了家乡。从此,他回到了农民的田间劳作的生活,这也被认为是幸福的。

4.晚年的叹息和遗憾

路遥先生虽然有了成就和名气,但他不可能像普通人一样对妻儿平淡满足。他和第二任妻子也离婚分居,这让路遥先生的人生充满了遗憾。虽然王曼音不能像路遥先生那样成功,但为了实现“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内心呐喊,路遥先生将心愿寄托在王曼音身上,让一事无成的王曼音最终回到家乡,实现晚年寻亲的心愿。

摘要

从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到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在黄土高原的平凡世界里过着平凡生活的人们,终于用勤劳的双手一步步走向了理想的幸福生活,而王曼银则选择在歌颂劳动最光荣的时代里另辟蹊径,离开家乡去追求“时尚”,尽管他只是一个被边缘化的角色,一个被村里、县里所有人看不起的时代另类。而路遥先生却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这样一个“流浪鬼”身上,因为他们都是基于现实做出人生的一切选择,都是彻头彻尾的功利主义者,用自己的方式过着不同的生活。直到中年,他们从缺失的情感中寻找归宿,渴望从充裕的物质条件中获得精神上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