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短短几十年内实现了超级经济,创造了无数财富神话。这一奇迹被世界归功于14亿的人口红利,但同样拥有这一优势的印度并没有起飞。显然,人口红利不足以解释一切,但中国这片土地上独特的东西正在发挥作用。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叶莎通过题为《中国企业家的财富责任》的演讲,以独特的视角打开了中国资本发展的前世今生。他认为,中国和中国企业家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是因为中国几代人贡献的80年“牺牲红利”无法定价。
首先,中国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无法控制的贫富差距
叶莎老师成长在计划经济时代。当时中国又穷又弱,物资匮乏。几个工人的工资只有十几美元。大多数农民买不起衣服,吃不起饭,但有一个优势——公平,每个人都是大致相同的穷人。
在接下来的30年里,中国雷霆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繁荣的市场。然而,这种繁荣也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创伤——贫富差距。
目前,中国仍有数千万人在温饱线上挣扎,数亿人日夜加班只能维持正常生活,大部分制造业仍处于微利的低端行业,但已经诞生了近700位亿万富翁,基尼指数超过沙特、英国、美国排名第一。
中国创造的超级富豪比美国多13%,占美国GDP的60%,民营企业的40%。这个奇迹孕育在什么样的土壤里?社会失衡的原因是什么?叶莎老师从历史和宏观的角度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二、中国的发展红利——80多年的民族牺牲
中国的经济腾飞和创造财富的神话,不仅仅是靠人口红利实现的,而是靠一代又一代努力工作、牺牲红利的中国人实现的。自1931年抗日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牺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战争20年、建国30年、改革开放30年。
在长达20年的战争中,数千万先辈用生命书写了共和国契约
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结束,中国遭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漫长、辽阔、残酷的外部侵略。无数仁人志士和平民百姓奔赴战场,拯救山河陷落,并一往无前,浴血奋战,将鲜血和生命洒在这片土地上。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整个中国付出了数千万人的生命和几代人的痛苦代价,才使国家陷入危险之中,为主权和主权而战,进入新中国。
这种牺牲是用生命来完成的,无法用价格来定义,总是被人们忽视和遗忘。但是如果我们假设我们现在被残酷地殖民和奴役,你会为自由和解放付出多少钱?没有上限。
可以说,没有领土主权完整,就没有中国现在的辉煌,更谈不上经济奇迹。而伤亡最大的河南、山东、湖南等地,却没有享受到祖先相应的牺牲,最大的社会红利被损失最小的北京、上海占据。
因此,我们应该说,数以千万计的生命不是献给我们自己的家人和家人,而是献给我们所有的同胞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
叶莎老师把先辈们一直追寻的主权完整和民族复兴描述为新中国的精神契约。他们流下的血和泪,他们提供的生活,都是合同上的印记。所有后来享受这份契约带来的和平的中国人,自然都背负着这份民族使命。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头30年里,两代中国人把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生命全部献给了国家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中国几乎没有工业,4亿人缺衣少食,人均GDP是世界最低的。当时共产主义制度分享了全国唯一的财富,所有的人力物力都用来发展国家建设。
随着国家制度的动员,我们提高了教育、医疗和工业生产水平,从钢铁产量16万、预期寿命40岁、识字率不到五分之一的极度弱势国家,发展到钢铁产量3000多万吨、预期寿命68岁、识字率近五分之四的中等国家。
这期间我们发展平平,没有资金激励,大家收入不高。开荒扩地全靠工人、农民、官员、学者尽心尽力,勤勤恳恳干了几十年。
无论是扎根边疆的农民,还是开油田的焦,增加粮食产量的袁隆平,还是隐姓埋名在沙漠里做了两弹一星的大科学家,他们的贡献既没有被市场定价,也没有被定价。
他们坚定地继承了国家使命和共和国契约,以30年甚至更长的寿命和全部个人价值,建立了中国工农和科技的框架,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他们的后代在市场经济的受益者中没有影子,一群逐利者利用了最大的阴影。
改革开放以来,几代人在市场竞争中被默默挤压
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从1978年开始,中国加入全球市场,开始坐火箭三四十年。为了打开突破口,邓公在深珠设立特区,开放证券市场,进行私有制和市场化改革。
市场经济帮助中国打破了发展困境,使无数人在资源和经济上受益,但也冲击了几代人坚持的共和契约。人们不再追求“奉献”精神,逐利时代开始。
改革开放后,深圳、浦东等地得到了中央最好的政策,吸引了中国最优秀的人才,迅速成长,成为中国财富最集中、最活跃的地区,如今已发展成为跻身世界前列的经济集群。
但本质上,这些领域不是通过市场竞争获得的,而是通过政策倾斜获得的,这是通过中央的设计和规划实现的。在他们身后,有来自千千各地的10000条血管。
新中国成立30年来,中国用举国体制积累了大量高素质劳动力,是世界上人才群体最多的国家。这种优势的缺失导致了中国近30年的劳动力过剩。
改革开放后,政府没有出台相应的调控政策来促进经济发展,从资本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开始将劳动力价值压榨到极限。从农民工到富士康员工再到白领,数亿人背井离乡,在大城市打拼,一年四季都在打拼,在城市建高楼,帮助资本维护和完善一切市场运行机制。
将中国推入快车道,为资本家赚取巨额利润,却只能获得与价值完全不匹配的极低报酬,他们变成了只为虚假财富和真实温饱付出过度劳动的人。
第三,资本世界中那些看似光明正直,实则自圆其说的利己悖论
企业家自传遍布书店,演讲视频不时在网上引发热议。他们愿意宣传“梦想”、“创业”、“成功”、“奋斗”等字眼,愿意一遍又一遍地解释“富人无罪论”和拥有财富的合法性。
但市场经济和财富只是无懈可击吗?如果是,那么资本是无辜的,资本主义市场竞争的极限是合理的,隐性垄断取决于自身能力,资本逻辑是自洽的。但如果不是呢?
叶莎先生以庇古的经济外部性为出发点,解释了经济活动对社会和他人的非市场影响,积极的外部影响使没有收益的人受益,比如中国的高铁;负面的外部影响伤害人们而不受惩罚,例如有严重污染物的化工厂。
企业家的资本无罪论忽视了市场经济的外部性,把一切成就都归结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
一朵小花生长在全民贡献的公共资源上,号称“引领时代和国家发展”。
80多年的“牺牲红利”,对企业和资本来说,无疑是正外部性。中国庞大的铁路、公路交通、通讯网络、良好的低成本基础教育,都是由于国家纳税、政府投资、低利率或国企负债经营,默默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充当基石。
优越的基础设施为阿里、JD.COM、美团、顺丰、三同亿达等所有互联网、物流、工农产业提供了发展可能,成为他们每年数百亿利润、数万亿市值的基础。优越的基础教育体系为DJI、腾讯、百度以及所有的科技和生产企业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可供选择,成为了他们的无偿人才包。
国企和政府依然坚持共和契约精神,不创造任何富人,而是为企业发展铺路。
但企业家们在谈成绩、谈贡献时,从不犹豫地用“企业引领时代,国家发展”的高姿态,鼓吹财富的合法性,拒绝提及政府和全民共同承担的巨大成本,不承认自己是从全民贡献的公共资源中生长出来的一朵小花,需要分散财富,养活社会。
养活员工的企业家把自己当成养活员工的救世主
企业为员工提供工作岗位,并向他们支付工资,以支持他们的家庭和生活。所以公司越大,责任越大,支持的人越多。这就是创业思维,被自己视为一种社会贡献,导致了“996是福”的争议性说法。
但实际上,员工发的工资不是任何人的施舍,而是舍小家、留头发干的辛苦。与天天挣钱的企业家相比,几千或几万的工资远远不能与辛勤劳动和创造的价值相匹配。
所谓996不是农民工的福报,而是资本家的福报。没有员工可以另谋出路,但企业没有员工就无法生存。
被允许“先富起来”后,暗中切断后来者的致富之路
随着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小平同志的那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成了时代的创伤,因为那句“让其余人先富起来,实现共同富裕”的后半句,已经被跑在前面的人甩在了后面。
可以说,中国最富有的人在政策的允许和帮助下变得富有,但大多数人把成功视为自己的功劳。当他们控制了大量财富时,他们开始宣扬他们的成功理论,同时悄悄触及该行业的垄断。
仔细看,二十年前的中国并不富裕,但各行各业的企业家比比皆是。现在的中国市场是以前的十倍大,但是早期的年轻人越来越分散。中国看似繁荣的经济实际上正在成为少数人的玩具。
那些踩了80岁牺牲奖金,享受了优惠政策发展的人和地区,愿意各自分蛋糕吗?不是,他们迎合国家潮流,在各种演讲中谈责任贡献,但实际上是在拼命用既得优势摆脱后来者。今年的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共同富裕”的战略方针,给资本过度膨胀、过度扩张敲响了警钟。
作为既得利益者,他们应该对自己控制的财富负责。无论是配合工资调控等资产再分配,还是通过慈善帮助有需要的人,资本狂欢已经结束,偿还全民80年牺牲的时候到了,企业家践行共和契约的时候到了。
西方用了几百个积累才完成工业化,实现了一些超级富豪,中国只用了30到50年就完成了这个旅程。中国企业家不是靠自己的勇气和能力成功的,而是时代造就的。他们手中的数十亿财富,沾满了十几亿人的血汗。
无论是在金融经济市场玩垄断,还是传销,还是带着财富移民海外,都相当于背叛了给他们机会的政府,背叛了共和国的契约,背叛了十几亿付出一切的人民,背叛了自己耕耘的土地。
中国不是资本主义自生自灭的地方,也不是表演的场地。资本只剩下两条路——自私的背叛,等待时代的审判;积极反哺,融入社会,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