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的事 河源县首个县级党委领导机关 在国民党眼皮下 干了件特别漂亮的事

栏目:娱乐 2021-09-26 21:47:10
分享到:

中共河源县委工作委员会是河源县第一个县级党委领导机关,成立于1939年8月。它是河源县第一个县级党委领导机关,由中共东江特委领导。河源县工委做了一件特别漂亮的事情——控制了河源县的第四区政权,在现在的源城区,特别是东源县传播了革命的火花。这些革命的火花在解放河源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东江特委在河源县

1939年春夏,中共东江特委成立后,河源县基层党组织相继成立。

在东江专委会成立之前,东莞、博罗设立了县委员会,海陆丰、宝安也设立了县工作委员会,紫金、惠阳设立了中心支部。根据中央关于“在东江、海陆丰等地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指示。,并利用国民党政府的命令到处组织自卫队”,中共广东省委决定把工作重点放在东江和琼崖,并成立了东南、西南和东江的专门委员会。省领导李大林、尹林平、梁光分别赴西江、东江、香港工作。

东江特委领导成员之一饶章峰

当时,尹林平和省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饶章峰、陕西中部公学秘书长饶华伟一起到河源县东江书店“搭起东江专委会的架子”。然而,日本飞机轰炸了河源县,东江书店被毁。当时县里没有党组织,不利于工作。后来搬到了紫金古竹。

东江专委会是在河源县成立还是紫金古竹成立?市二纵退伍军人协会副会长陈仔细查阅了原东江特委书记尹林平、青年委员会饶、妇女委员会等撰写的回忆录,认为东江特委是1939年4月20日在河源县成立的。

尹林平在《河源若干情况的回忆》中说:“我和饶章峰、回宇、张桂芳从南雄出发,经过‘三南’,于1939年1月1日到达和平县...然后去了龙川...然后去了五华...我也去过一次黄花中学,然后到了河源...不久,我去香港找廖承志。

饶玉祥在回忆录《抗战时期的河源斗争》中写道:“1939年春,东江特委在河源成立...1939年夏,由于斗争形势的变化,中共东江特委由河源县迁至紫金古竹。”

2011年8月10日,陈致信,询问成立东江专委会的时间和地点。同月二十日,回宇上书:“据我记忆,东江专委会于一九三九年四月二十日在河源县成立。可以参考有关人士的回忆录。当时东江特委在河源县开了一家书店。我们住在二楼,在那里呆了几个月。因为当时日本飞机经常轰炸,东江特委认为不安全,我们就搬到紫金古竹。”

陈说,专委会开的书店叫东江书店,负责太平路,经营进步书报。陈介绍,1938年12月,广东省委组织领导的广东省抗日少先队东江区队60余人来到河源县。反先锋队的法定公开名称为“第四战区动员委员会战时工作队”。1939年4月,东江华侨归国服务团第五支部的30多人也来到河源县。康仙堆和东团都是抗日救亡运动团体。尹林平等专委会领导经常到康仙堆、东团指导安排工作,是掩护东江专委会成立和活动的“挡箭牌”。

故陈认为,东江专委会于1939年4月20日在河源县成立。东江书店在空袭击中因日本飞机入侵河源县而被毁,东江特委迁至紫金古竹。

但有资料显示,东江特委成立于紫金古竹。

古竹位于紫金西北,东江中游东岸,与河源、博罗、惠阳等县隔河相望。政治条件、地理环境和群众基础都非常有利于共产党机关的派驻。1938年冬,为协助东江特委筹备党代会并在古竹开展工作,包惠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团长曾生派二队队长李梦之率10余人工作组回国,成立了中共紫金临时工作委员会,开始筹备召开东江党代会。

根据中共东江地方党史、中共惠阳组织史资料、中共河源县地方党史、中共紫金县地方党史、中共龙川县地方党史等多种资料。,1939年2月,农历元宵节当天,东江党代会在古竹、李的梁安自习室召开,延安警备区参谋长等15个县的党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中共东江特委正式成立,尹林平任特委书记,饶华伟、饶章峰分别任组织部部长、宣传部部长,均为特委常委。成员包括郑锦和张志新,以及候补成员李建星。妇女委员会由陈万聪和回宇领导,青年委员会由张萍萍领导。5月,饶调离后,被任命为团委书记。1940年初增选黄宇、李健为行为委员,分管增城、龙门、博罗、海丰、陆丰、紫金、河源、五华、李安平、和平、龙川、新丰等地党组织,不久增设惠阳、东莞、宝安等地。

东江专门委员会的成立,使东江流域的党组织得到了迅速发展。专委会任命了一批县委书记,完善了县、县两委队伍,使各级党组织迅速恢复和发展。

东江特委秘密公开开展各项革命工作,动员和组织群众抗日。1940年8月,尹林平奉命离开古渚,奔赴抗日前线,担任原中共东中特委领导人,饶章风主持东江特委日常工作。

1941年3月,根据形势发展,广东省委正式撤销东江特委,成立后东特委。至此,东江地区的革命斗争由后东特委领导。

革命之火在河源熊熊燃烧

在东江特委的领导下,康仙堆党支部积极发展河源党员,重建河源县党组织。1939年6月,河源县支部成立,8月,中共河源县委工作委员会成立。这是河源县第一个县级党委领导机关,由东江特委牵头,李光中任书记,黄英任组织者,姚林任宣传员,吴奕敏、黄淑仪任专员,由兰能区委、镇分局管辖。

抗日战争时期,东江归国华侨服务团、反先锋队等组织在东江地区宣传抗日战争的同时,秘密发展党组织,影响很大,引起了国民党东江当局的警惕和关注。1939年3、4月,国民党广东省保安司令李汉勋撤换了一批“左倾”县长、县委书记。在河源,县长黄炳勋因支持反先锋队和东团五支部的活动而被撤换,吴石军继任。吴石军一上台,就开始监视和限制共产党领导的各种抗日救亡运动。

河源县工委成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让反先锋队活动以分散为主,集中为辅,一般不开展大规模活动;东团第五分团更名为东团河源队,以农村为主要活动基地。与此同时,河源县工委对未暴露党员进行隐蔽,暴露党员陆续转移到其他地方,在河源县开了一家“颐和”布店,由未暴露党员宋风、钟英、姚荷生等人经营,作为康仙堆东江区队办的秘密活动基地。

在国民党当局掀起的这一反共潮流下,中共东江特委宣传部部长饶章风等特委委员张萍萍、回宇、黄英也先后撤出河源。

中共东江特委指示反先锋队和东方使团成员分散到各地乡村活动,建立读书俱乐部、与群众兄弟情等组织;另一部分队员通过合法经营的方式设立地下联络点,继续战斗。

河源县工委在兰溪乡成立了鞋业合作社,以张玉元为总经理,主要从事鞋业,并覆盖河源县工委开展各项活动;能溪乡成立了人民合作社,由刘瑞亭担任经理,主要经营日用品和副食品。这两个合作社不仅是党组织的联系点,也为党组织的活动筹集资金。能溪、兰溪现在属于东源县。在东江特委和河源县工委的领导下,反先锋队和东团第五分团就像是播火人,在今天的东源县和东源市播下了无数红色革命火花。这些星星之火在后来解放河源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个操作猛如虎,河源四区“红”了

1940年,河源县行政区域调整,增设第四区。该区位于灯塔,管辖南湖、双江、西溪、涧头、舜天、灯塔、唐川、三河、上湾、张西、罗湖等12个乡镇。灯塔具有重要的交通地位,是河源、李安平、和平、龙川的交汇点。中共河源县委工作委员会抓住行政调整的机会,决定控制第四区政权。

中共河源县委宣传部部长姚林的侄子林鸿彦与时任国民党河源县县长吴石是军校同学。利用这层关系,得到了的同意,吴任命林鸿雁为灯塔区区长。

中共东江特委为了加强对灯塔区办事处的控制力,将博罗县联防抗日杀敌队副队长曾瑞祥调至灯塔。由于曾瑞祥、、林红艳均为军校学员,经林推荐,任命曾瑞祥为灯塔区分局区长、警督。随后,河源县工委派党员叶到区自治办公室担任助手。林、曾、叶组成以曾瑞祥为首的党小组,与区委书记张启初和人民单线联系。

根据饶章峰的指示,张启初接替了唐川东江华侨归国服务团团长茅野,公开身份是三河市刘冬小学教师。他以唐川为中心,开展党的地下活动,领导抗日救亡运动,成立党的区委员会,并担任书记。

中共河源县委工作委员会控制了灯塔区政权后,又设法控制和渗透基层政权,对唐川、三河、上湾等地的乡镇和常宝候选人进行了深入调查。,试图派思想开放进步、同情共产党的人,或者派不公开身份的共产党员。

这次行动后,、三河、上官、曾田、、舜天等乡镇负责人,包括欧阳、张锡仁、叶、等,都接受了党组织的视察,然后由第四区管理局送到国民党河源县政府备案任命。

由于区、乡两级政府基本由共产党员控制,党组织的活动得到了保障。唐川、三河、上湾等乡镇普遍建立了群众组织,部分乡镇开展了减租减息运动,受到群众的欢迎和支持。许多人走上了革命道路,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叶檀如埠村中和堂外景。抗日战争时期,欧阳家族在这里出了六个共产党员。

在叶檀鲁埠村,有一个中和堂。在抗日战争中,出现了六名共产党员。他们是叔叔、姐妹、兄弟、兄弟姐妹和弟媳。1938年,来自中和塘的青年欧阳远,在父亲欧阳华农和哥哥欧阳栓林的支持下,率先走上革命道路,并加入反先锋队,193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思想的宣传和欧阳远革命行动的感召下,中和堂的欧阳诚、欧阳庚照、欧阳逵、钟、刘少奇金等积极参加反先锋队,在党的领导下进行革命斗争,于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夏,中共唐川区委准备在三河刘冬小学召开会议。国民党河源当局发现后,派出军警围捕,试图将他们全部抓捕归案。曾祥瑞接到这个信息,连夜派工作人员通知唐川区委书记张启初,以便他们可以轻松地重新安排会议。于是,国民党宪兵投怀送抱空。

整改后,河源县委成立

1936年后,国民党顽固派开始制造反共逆流。中共中央、南方局、广东省委部署了党员干部考试教育工作,制定了基层党组织遗传工作方案。1939年12月底至次年1月初,中共东江特委作出审查党员、整顿党组织的决定,同时对各县党组织进行了调整。

1940年1月至5月,中共河源县委工作委员会开展了大规模的整党、审查工作,整顿抗日高潮中迅速壮大的党组织,清除以认真审慎的态度在大发展中借机入党的异己分子、投机分子和特殊嫌疑人。

整党检查工作以检查干部为主,主要内容包括检查出身和社会关系、检查党的动机、检查党的思想、检查工作实绩;同时,要对党员干部进行马列主义、抗日战争形势的普及教育、阶级教育、纪律教育、廉洁教育和秘密工作教育。

经过整顿和审查,肃清的嫌疑人和哗变分子很少,但中共河源县委工作委员会管辖范围内的党组织和党员数量并没有减少多少。

1940年5月,中共河源县委工作委员会的整顿和检查结束。然而,直到1941年2月,东江后方专门委员会成立后,河西唐川地区的党组织才进行了改组和审查。

叶檀学校曾是中共河源县委相对固定的办公场所。

1940年6月,根据中共东江特委的指示,河源县委组织进行了调查,撤销了中共河源县委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中共河源县委,黄慈宽任书记,麦社在叶檀。同年9月,中共河源县委隶属于中共龙川中央县委领导。中共河源县委迁至叶檀如埠,将学校改建为县委相对固定的办公场所。

同月,因黄慈宽调离河源,中共河源县委重新调整,蔡子培任书记,张任组织部部长,黄任宣传部部长,邱任统战部部长,关启庆任妇委会委员。中共东江特委直属的唐川区委,由中共河源县委统一领导。

中共河源县委工作委员会领导名单

1939年8月至12月

职员:李光中

组委会成员:黄英

宣传委员:姚林籍

成员:吴奕敏和黄淑仪

管辖范围:兰能区委、城市分局

1940年1月至6月

职员:陈百昌

组织部部长:黄英

宣传部部长:刘成章

居民:兰溪乡梅陇坳头

管辖范围:兰溪区委、能西区委、崇义中学分校

记者:李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