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什么时候传入中国 史家考证 原产非洲的西瓜何时传入中国

栏目:游戏 2021-11-30 12:05:06
分享到: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主任

有学术思想,探索和自由的观点

“人吃西瓜”札记:西瓜传入中国的时间、来源和途径研究

程杰|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学院

原刊于《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第4期,原标题为《西瓜传入中国的时间、来源和途径》,经作者授权推送,图片由作者提供

西瓜是世界上重要的水果,也是我国重要的瓜类作物。西瓜在中国的起源引起了中国人的关注。西瓜究竟是土生土长的还是外来物种,何时何地从国外引进,至今仍有许多歧义,一些看似清晰通俗的说法也有明显的错误,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以获得更全面、清晰、可靠的认识。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杭州水天半良渚文化遗址、广西贵县罗伯湾西汉墓等考古报告中发现了西瓜种子。经过学者的仔细复检和鉴定,这些所谓的西瓜籽大多是冬瓜子,没有一个能被确认为西瓜。

在中国先秦时期,人们对瓜的品种并没有认识,但大多数都被普遍称为瓜。秦汉以来就有了变种。《广雅》《广智》齐民舒窈编有甘龙、张虎、杨珏、兔头、貉头、古阿古阿、蜜管、瓜州大瓜、邓青等20余种。没有类似“西瓜”的名称,相关记载中也没有清晰可辨的西瓜字。

西瓜有别名“凉瓜”。南朝陶弘景《本草笔记》:“永嘉寒瓜多,今每取西藏,食之经年。”永嘉就是现在的浙江温州,面朝大海,东临大海。李时珍《本草纲目》认为,陶弘景说“凉瓜”就是西瓜,影响很大。从那以后,凉瓜就被当成西瓜的别名,今天人们也把它当成是说西瓜可能是从海里进口的。

但是中国古人说,凉瓜就是冬瓜。《神奇的经典》:“东南荒野有椰子树...形状像一个冷瓜,长七八英寸,直径四五英寸。”日本《何铭本草》一书是中国本草集,记载“凉瓜:色绿白,皮厚肉壮”。“绿白”是指绿色的皮上有霜粉,“肉壮”是指肉质硬,这是冬瓜的典型特征。当时,南北之间有不同的语言。北方人叫冬瓜,南方人叫凉瓜。

甜瓜成熟时,果肉多为橙红色,形成空腔。

为了推进中国西瓜的时代,今天的理论家引用古诗和赋作为证据。引用最多的是刘震的瓜甫,“蓝皮密,素菜红肉”,陆机的瓜甫,“要么抱绿,要么穿素菜,珍惜红肉”,说绿皮红肉是西瓜的典型特征。但是,张载之前说的这两句话“开头苦,结尾甜”,意思是不成熟的时候,成熟了就会甜,这就是瓜的特性。陆机说,有两种不同的瓜。总结他说“身尚空”,就是熟了就剖开空,而西瓜不管生熟都是实心的,瓜熟了就有一腔空。他们在谈论瓜而不是西瓜。此外,先秦时期还有吃瓜剥皮的饮食礼仪。自汉代以来,就流传着“甜瓜有苦根”、“浮瓜沉梅”的说法。西瓜吃起来不去皮,根也不苦,不管煮还是不煮,西瓜都不会浮在水面上。这些都充分说明,在中国唐朝以前,水果用的瓜是瓜,没有西瓜的迹象,所以中国的西瓜必须进口。

至于西瓜传入中国的时间,最早的文献记载见于欧阳修《新五代史》附录乔虎的《北陷》。胡说,他在契丹生活时,在廖尚景看到西瓜:“从到村,他开始吃蔬菜。明天往东走,地势越来越高,往西看,平坦地面上的松林几十里郁郁葱葱。然后他进入植被众多的平川,开始吃西瓜。云契丹破回纥得此种西瓜,种上牛粪盖棚,大如中国冬瓜,香甜无比。时间为汉末天府十二年至周三年。契丹去了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林动镇南部的北京。中国的西瓜最初是从维吾尔族传入这里的。这被历史学家公认为是西瓜传入中国最准确的记载,但到目前为止,从维吾尔族传入的具体地点和方式还没有得到恰当的理解和描述。

内蒙古巴林左旗廖尚景博物馆广场上的廖太祖卢野阿保吉雕像

辽太祖“破兀”而得西瓜之地,据辽史现时代辽太祖西征,史学界认为是新疆西部的福图城,故位于新疆昌吉州奇台县西北部。据太祖传记记载,天赞三年后,辽太祖阿保机“派兵过流沙,拔伏都城,取西毕诸部”。福图城是当时高昌回鹘的夏都。但是根据我们的调查,辽太祖不可能千里迢迢赶到府图城。辽太祖崛起时,契丹势力有限,东临渤海国是一个刺痛。西征的主要目的是扫清后方,避免被双方夹击。因此,当时的圣旨只称“司吐浑、党项、堵卦等。”。这些部落位于蒙古和内蒙古的西部,甘肃和青海的东北部。当时,辽太祖一路向北来到“古回鹘城”,这是唐代漠北回鹘的故都。因此,它位于今天蒙古的汉盖山脉以东,原汉盖省哈拉河林西北70英里处,二浑河上游西北岸。待一会儿,再派兵南下赶到流沙。但是,流沙不是安溪流沙,而是古代的延海,也叫弱水。在今天内蒙古额济纳旗北部,也是辽代鼎盛时期西樵的地界。辽太祖的西征远至此处,虽有跟进或派兵推进,但绝不会更进一步,更不会到达新疆的府图城。为什么会出现“拔福图城”这句话?当时,辽兵攻占了赣州的一个边陲小镇惠河,并俘虏了其总督。《辽史》编者粗心大意,把弱水流沙误认为安溪流沙,遂有“拔浮图城”之说。从九月初到回鹘故都,是蒙古高原西瓜成熟的季节。此时此刻,辽太祖石继公所说的“契丹破回纥”,不是新疆高昌回鹘下都府图城,而是漠北回鹘故都。

西瓜起源于非洲,最早传入埃及、中东等地,后又传到亚洲大陆南北。中亚华拉莫、布哈拉、撒马尔罕是亚洲最著名的西瓜产区,堪称亚洲西瓜的发源地,现在属于乌兹别克斯坦。历史学家记载,花紫波西瓜最早盛产的时间相当于中国的中唐时期,实际兴盛的时间应该更早。基于辽太祖西征去新疆富图市的虚假说法,认为西瓜向东接力传播是在辽太祖西征的9世纪初至10世纪初,在三个纬度基本相同的地方完成的,从中亚的花拉齐莫到中国的新疆,再到东北辽宁的上京,这是一个合理的过程。

但这种说法远不可靠。作者发现,当时关于新疆西瓜丰度的许多理论都是有疑问的。《突厥语大词典》中有瓜瓜词条。虽然提到了西瓜,但是西瓜并没有特别的词条。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纳墓出土西瓜籽是无稽之谈。新疆出现西瓜的明确记载是13世纪初的《长春真人西游记》。从那以后,新疆就一直缺少西瓜。不仅是新疆,西北的甘肃、青海、宁夏等省份,都没有西瓜丰量的记录,甚至有说法说甘肃西部没有西瓜。有理由猜测,西瓜生长需要更高的土壤水分,不像哈密瓜这样的硬皮瓜。西瓜是一种新鲜水果,含水量高,不耐储存和运输。大规模种植需要相对集中的消费者。但西部地区地广人稀,消费者分散,难以大面积生长发展。唐五代时期新疆盛产西瓜的说法,历史上没有说法,不足以取信于人。

穿越新疆的时候,西瓜直接从中亚向东行进到蒙古的伊尔浑河流域和维吾尔族的故都,应该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场景,需要不寻常的机会和方式。我们认为最合理的可能性应该是中亚的摩尼传教士直接把中亚的西瓜种子带到漠北回鹘衙门所在的洱海流域,在那里生根发芽,播撒种子。

摩尼教,也被称为琐罗亚斯德教,从公元6世纪到7世纪进入东亚。唐舞在延寿元年正式传入中国,但其在唐朝的传播起初并不顺利,开元二十年朝廷明令禁止。然而,漠北的维吾尔人却对它情有独钟。唐代宗广德元年,从唐朝传入,被尊为国教,历时近80年。这是摩尼教传入东亚以来最受青睐的时期,也是漠北回鹘最兴盛的时期。

摩尼教提倡素食主义和瓜类食物,认为“瓜类中有许多光明元素”,“尤其是西瓜和黄瓜,光明元素集中在这些瓜类中”。西瓜是当时中亚地区的瓜果新品种,应引起摩尼传教士的重视,盛产西瓜的布哈拉和撒马尔罕是当时摩尼教会中亚教团所在地。这种地理上的巧合使得中亚盛产的西瓜与摩尼教有着密切的关系。此时漠北回纥汗国尊摩尼为国教,无疑是西瓜东传蒙古高原的天赐良机。摩尼教戒肉、戒奶酪,这些严格的饮食要求,对于以牛、羊肉、牛奶为主食的游牧、狩猎民族来说,无疑是极其困难的。不难想象,为了报答回纥可汗的恩情,吸引更多的游牧民族,摩尼教会下大力气把中亚盛产的西瓜带到回纥的核心地区。当时师生员工频繁往返于两地之间,这应该是西瓜种子向东传播最实际、最可靠的机会。

在吐鲁番高昌古城发现的微缩画残页,描绘的是摩尼教皮马节的场景,现在在德国柏林。皮马节是摩尼教最重要的节日,每年三月举行,纪念摩尼教创始人摩尼殉难。画面中央有一张供餐的桌子,三足金盆盛瓜果,底层是三个黄瓜,中间层是紫葡萄,顶层是一个青黑色的西瓜,可见西瓜在摩尼教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漠北回鹘二浑谷土地肥沃,水生植物丰富,有农业生产基础。此时人口密集,工商业聚集。这种场景离阿穆尔河和四儿河之间的山谷很近,那里是中亚的华拉齐莫和布哈拉、撒马尔罕所在的地方,纬度不太高。它是西瓜这种不耐旱、不耐贮运的鲜果得以种植和传播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活土壤。

我们认为,正是上述的外来引进和本土接受的巧合,才使得西瓜有可能从中亚直接传播到蒙古草原进行连续种植。时间应该是从唐代宗广德元年摩北回鹘正式传入摩尼教,到唐文宗五年开馆,汗国汗国军队攻打并摧毁回鹘都城70多年。

辽上京遗址,今内蒙古境内,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林动镇南部。辽太祖的卢野阿宝机,是神树三年北巡时带来的,不寻常。这一年,蒙古使者王吉前来商议对隋源的需求,这是宋与蒙古关系的转折点。五月,王珏死于宋,谈判中止。然而,南宋派使者护送他的灵柩前往蒙古。所谓“嘉熙北游”含蓄地指的就是这件事,所谓的惠惠种是蒙古军队西征从中亚引进的新种。

湖北恩施西瓜纪念碑位于恩施市五羊坝街道办事处周河村二台坪。碑文刻于岐山秦于波,在咸淳执行死刑六年。

总之,中国唐朝以前没有西瓜的迹象。西瓜是从我国西域传入的,但历史上并没有征收西瓜最早传入新疆的说法。传入中国的西瓜,最早应该是公元763年至840年间,由摩北回鹘故都,即哈拉西北地区和蒙古原汉盖省琳琳等中亚盛产西瓜的地区的摩尼传教士,送到这里的。天赞三年,辽太祖西征走到这一步,“得此种”,在辽上京一带传播,后被南宋和晋人传入江南、河南、淮南等地。南宋湖北恩施西瓜碑上说,嘉熙四年“北游”带来的回回瓜,可能是南宋人送去蒙古做的,应该也是回鹘故都。也就是说,传入中国的西瓜来自中亚乌兹别克斯坦的富庶之地,通过草原丝绸之路向东传播。他们首先定居在蒙古草原赫尔河上游的农耕区,然后以此为中转站。五代宋元之交,它们相继传入中国东北和南方。

探索和争论的人类风格

对联络官的调查

小汤小烧

转载|合作|咨询|建议

长按扫码添加好友

结束

人文社会科学学者的平台

探索与争论

唯一的官方微信平台

保留所有权利。欢迎个人转发,请联系媒体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