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处死了最后一位印加皇帝阿塔瓦尔帕,标志着古安第斯文明的终结。从印加帝国崛起到扩张的三四百年间,其他文明在秘鲁共存。现在,在首都博物馆正在举行的秘鲁安第斯文明展览中,我们可以通过文物了解那个辉煌的时期。
今天,我来到了展览的第四单元——帝王震天
公元1000年左右,随着秘鲁中部高地瓦里和南部迪亚瓦纳科政权的逐渐解体,许多新的政治势力不断对峙。公元1100年前后,在北方沿海地区,西康文化中期衰落,政权瓦解,给了齐木很好的发展机会。以漠河流域的馋馋考古带为都城,开始沿海岸线扩张疆域,最终在14世纪末成为中北部沿海地区的霸主。然而,在奇穆扩张的后期,秘鲁南部高地库斯科的印加人继续以各种方式壮大自己的力量。15世纪末,印加人建立的帝国吞并了奇穆王国,成为印第安人在美洲大陆建立的最大的政治制度。16世纪上半叶,随着西班牙殖民者在南美洲的到来,印加帝国走向了灭亡。
奇木和印加分布示意图
公元10世纪前后,西木王国逐渐征服了西康文化,发展成为沿海地区最强大、最繁荣的国家。在鼎盛时期,它控制了从北部秘鲁和厄瓜多尔边境到南部利马的北部沿海地区20多个河谷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在它统治的地区,农业发达,人口众多,各种技能,尤其是冶金技术,都很优秀。它还与厄瓜多尔沿海地区甚至更远的地区形成了贸易网络,以获取各种宝贵的资源。到了14世纪下半叶,木叉王国彻底征服了西康,并控制了沿海地区,成为印加帝国最强的敌人,印加帝国在同一时期开始在高空扩张。
长昌古城遗址
赤木人没有书面语言,他们的语言可能是“卡戎”或“莫希”,早已消亡。
昌昌古城是奇穆的首府,位于秘鲁北部特鲁略西北4公里的沙漠地区。今天发掘的遗址占地36平方公里。由于附近没有石头,赤木人把粘土、砾石和贝壳磨成细粉,用水混合,然后烧成土坯砖。大小和形状取决于不同的建筑。公元1462年,奇穆和印加帝国开始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1470年,奇穆最终被印加帝国打败。第十代奇穆国王敏强·卡曼被活捉,带到印加帝国首都库斯科。毕竟人是国王,估计印加人也讲究“天作之合”,于是他们娶了当时印加国王帕恰库蒂·因卡·尤帕尼基的女儿,后来又生了一个儿子楚蒙库尔,自然成了印加帝国的附属国。七年后,长昌古城被彻底废弃。然而,印加人从未灭绝其他文化。他们不仅将技艺精湛的工匠从长昌古城迁到库斯科,还吸收了一些木叉文化,如允许被征服者有一定的自治权,学习木叉人的金属冶炼技术等。
长昌古城的位置
“长昌”在Chimu语中是“太阳”的意思,在1493年哥伦布到达美洲之前,它是南美洲最大的城市。不幸的是,当时这座城市被遗弃了。欧洲人没有见过奇穆人的生活,只是从印加人那里得到了一些传说。古城内的建筑层层叠叠,呈“品”字形,十分坚固。整个城市完全是土砖建成的。它是世界上保存最大的土城遗址,也是南美建筑的杰作。考古学家发现,城市布局规划得很好,街道纵横交错,包括居民区、作坊、水库、监狱、寺庙、粮仓等。中心占地6.5平方公里,拥有复杂高效的水路系统。从水路来看,这个城市大约有5-10万人居住。中心区有10座大型长方形复式城堡建筑,为皇家住宅区,起着皇家住宅、储藏室、陵墓和行政中心的作用。每座城堡建筑平均长约400米,宽200米,墙高9-12米,为独立单元。宫殿周围是贵族住宅和低级仆人和工匠的住宅区。这座城堡是前后建造的,有人认为它可能是君主去世前的皇家宫殿,然后在他死后成为他的陵墓。后来这种习俗传到印加王朝,长昌古城有“城堡城”的美称。随着自然的侵蚀和盗墓贼的破坏,这座举世闻名的古城岌岌可危。早在1986年第十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就被列入《世界濒危遗产名录》。
宫墙
这个“装饰过的木制男性雕塑”被秘鲁万查科的昌昌遗址博物馆收藏。高56厘米,宽20厘米,厚10厘米。它的脸上装饰着彩画,眼睛和身体部位镶嵌着贝壳。
宫墙由数百万块自然风干的土坯砖制成,并用粘土浮雕装饰。走廊上的壁龛里有20个线条简单、装饰复杂的站立男性雕塑。其中保存完好的有19只,只有一只被白蚁啃食。这些雕塑在走廊壁龛里排成一排,在展厅里可以看到其中一个。根据考古学家的说法,它代表被埋葬的成员。
除了长昌古城,附近的两座金字塔建筑华卡el Dragon和华卡Tacaynamo也有这样的雕塑。
雕塑上镶嵌的贝壳是海菊蛤,如今只生活在厄瓜多尔附近温暖的沿海水域。奇穆人视其为神圣力量的象征,是当时奇穆人与厄瓜多尔贸易往来中的重要奢侈品
从齐木文化的各种出土文物来看,黑陶是最具特色的陶器。陶器中的马镫形物品出现在秘鲁北部沿海的几种文化中,并延续到奇穆文化;耆那教文化的连体瓶也被赤木借鉴。此外,赤木复杂的锤打工艺也受到锡坎金属制造工艺的影响。因此,齐木文化在不断繁荣发展的同时,也呈现出多样性和融合性的特点。
比如秘鲁国家考古人类学历史博物馆收藏的这件“官邸雕塑黑陶瓶”,就展示了一位管理人员在官邸的照片。
根据考古学家的推测,这个陶瓶是王公贵族的陪葬品。安第斯山脉地区的贵族去世后,工匠们经常制作一些陶瓷建筑模型,并将其放置在坟墓中,从高度抽象的寺庙和宫殿到精美的建筑,以反映他们的地位或宗教仪式。当时人们认为死去的人不是死了,而是“住在不同的地方”,所以高度还原了死者的实际建筑。
这个“黑陶连体瓶”是拉鲁克博物馆收藏的。它长27厘米,宽14厘米,高19.8厘米。虽然有两个瓶子,中间用弯曲的桥柄连接,但只有一个圆柱形出水口,从单个瓶子直向上延伸。其中,方形瓶身上塑造了九个数字,似乎在举行庆典。把手附近站着一个戴着月牙形头饰的人,猜测这可能是一个团体的首领或一个受人尊敬的祖先的尸体。在古老的安第斯文化中,保存已故祖先的遗骸并定期对其进行崇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人们认为这些祖先会给活着的人带来好处。此外,陶瓶上的其他一些人物正在参加仪式,一些人正在从罐子里倒饮料,一些人正在打鼓。
这件“锤子工艺银杯”由秘鲁国家考古、人类学和历史博物馆收藏,高22.6厘米,宽19.2厘米。装饰图案和制作工艺明显受西坎文化的影响,反映出赤木人手拿竹桨,坐在月牙芦苇船上钓鱼的情形。直到今天,这种渔船在秘鲁还能见到,能容纳1-2人和打捞工具。秘鲁依山靠水,渔业对沿海地区各民族都非常重要。
在齐木文化中,已经掌握了金、银、合金等冶炼技术。即使在表面有金银色的金属箔加工工艺中,含金量也可低至12%,并可在器皿上装饰出精致复杂的图案。虽然看起来不太实用,但它的艺术性大大增加了。
赤木人征服西坎后,吸收了西坎的纺织技术,提高了技术水平,使织物更加美观。在赤木时期,棉花和羊驼毛是最常用的纺织材料,彩色染料是由核桃和其他植物或粘土和其他矿物制成的,其中最常用的是红色和黄色。平纹组织、双层织物组织、织锦组织、刺绣、纬织锦、网纹丝、扎染和羽毛组织在纺织品中随处可见。根据20世纪50年代考古学家朱尼厄斯·博德的研究,赤木人的服饰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翁·Ku、覆盖下半身的遮羞布和编织或印刷有人或动物形状图案的头布。因为赤木社会没有钱,所以人们用纺织品来交税和进贡。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这套“夹克和围裙”,它们是由拉鲁克博物馆收藏的。这两件带流苏的上衣和围裙是一套锦缎套装,就是前面提到的“翁Ku”。服装垂直编织,几何线条和拟人形象排列整齐。这几排直立的人像似乎也戴着类似的流苏。裙子和上衣的底部都装饰了一排图案,仿佛人物被弯曲,长发向上飘。仔细看,这些有点可爱的“人”脚是两个脚趾,具有骆驼动物的特征。不幸的是,仍然无法理解它们的真正含义。
整个织锦图案细致生动,色彩丰富,是齐木人优秀纺织加工的代表。
==================
全球旅行者、旅行体验者、自由撰稿人和嘉宾主持人。他独自一人去过五大洲近50个国家和200多个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