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瑞欣
上海电影演员剧团团长,中国民主同盟上海电影分会主席,上海公益微电影节发起人、创始人。他的代表作有《长征大会大师》《对孩子更长久的爱》《谎言的诱惑》等。在《长征会议大师》中饰演的毛泽东,不仅正面展现了革命接班人的远大志向,而且细腻优雅地刻画了一个围绕干坤而转的伟人形象。他安静随意,追求安静的生活,被称为“上海好人”。
“目前文艺界还不能到一线去求助,但我们可以用我们有力的笔和温度的声音来传播力量和温暖。”
11月17日,上海电影演员剧团团长、知名演员佟瑞欣出席《新民周刊》与上海市妇联联合举办的“2020上海智慧女性阅读论坛”。疫情期间,童瑞欣的角色从“电影人”变成了“读书人”,带领上影三代演员老中青做了大量抗疫工作,但他说:“我今天来是向医护人员表示感谢。是他们让我们的生活恢复了正常的节奏,让我们重新回到舞台和摄制组。”
“电影人”停止工作,“读者”上线了
2020年春节期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所有中国人的生活节奏,童瑞欣也不例外。本来他和家人已经做好了过年的假期安排,突然收到了航班取消的通知。很快,国外疫情肆虐,他在英国留学的女儿回国艰难。疫情最可怕的时候,佟瑞欣回家还要换衣服洗澡...沮丧、紧张和焦虑。“我觉得和大家一样,我经历了不平凡的2020”。
上海电影演员剧团位于武康路,这是上海平日里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充满感情的一条街。然而,今年1月底,当童瑞欣来到这里录制抗疫歌曲时,他发现街景变得如此凄凉和凄凉——“没有冷清的街道。我坐在阳台上,看着眼前摇曳的武康路空。突然听到有人在按喇叭:请注意居民,疫情期间。这个镜头还印在我的脑海里。”
童瑞欣年轻时在武汉话剧团工作。看到自己挣扎的地方成了疫情的风暴中心,他坐不住了。然而,手头的工作都停止了,每个人都被孤立在家里,不能聚在一起拍电影。作为一个电影人,我还能做什么?
他突然想到他可以成为一名“读者”。很快,佟瑞欣和朱木桥创作的《风雨中等待》诗朗诵就完成了——
“你是不知名的邮递员,
陌生的爱被包裹束缚。
你是无影灯下的白衣天使,
银针唱出你的奉献。
你们是疾病预防控制的学者和专家。
埋头科研,等于斩断了利爪。
实时跟踪和准确报告,
为了他们无数的愿望。
口罩,医疗设备,
它体现了14亿同胞之间深厚的友谊。
穿过街道,在桥下,
风雨中等待,只为疫情停止蔓延。
你可以说‘今天是我的休息日’,
你日复一日守护着这座城市。
……"
“当时,疫情非常严重。我在家让爱人用手机帮忙录音。”这首诗朗诵在上海电影演员剧团的平台上发布后,被全国多个平台广泛转发——《中国民主同盟》《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学习强国》《嘿》《光荣绽放》《明星时代》...但童瑞欣记得最多的是“武汉应急广播站”的广播:“当时听到一句很震撼的话。
抗疫一线的医护和战士,火神山和雷神山加班加点的建筑工人,火速赶来互相帮助的快递兄弟,参加“抗疫大战”的人们,都被写进了这首长诗。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很多电影片名都被“植入”了诗歌之中——《月亮与人同行》《今天我休息》《燃烧的港湾》《小街》《驿站边》《十字街》《烛光下的微笑》……这些都是上海电影制片厂的热门作品。显然,这是佟瑞欣和他的同事在表达电影人的愿望。
不仅是童瑞欣,上海电影演员剧团的其他演员也是行色匆匆,行动起来——女演员傅冲直接捐款60万,对她来说是一笔巨款。演员陈龙当时在横店影视基地。疫情爆发时,他既不能拍摄,也不能离开横店,但他还是组织购买口罩和防护服进行捐赠。“我们剧团的演员朴实善良。”童瑞欣说:“我当时创作了这部《风雨中等待》。我也希望更多的艺术家和我一起,向武汉的一线志愿者表达敬意和感谢。”
佟瑞欣选择《我爱你,中国》作为《风雨中等待》的背景音乐,因为“这不是武汉的事,而是所有中国人的事。”他曾经在武汉工作,马上联系了以前的同事,促成了上海电影演员剧团和武汉人民艺术剧院的一次特别合作——诗歌朗诵《我们是武汉来的朋友》,也是一场没有观众的云演出。演员们虽然没有精致的妆容、华丽的戏服、炫目的灯光,但上海电影厂的演员们与来自武汉人民艺术剧院的演员们有着完美的合作——80岁的上海市文联主席梁波罗、国家一级演员奚美娟、国家一级演员王诗槐、童瑞欣、田海蓉,与来自湖北武汉的国家一级演员鲁豫、秋凌、周金堂、冷家华共同呈现了一份深情。
20封来自前线的信,“申生·晴川”
1月31日,上海电影集团召开视频会议,号召上海电影集团创意板块聚焦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多方面收集素材,集中力量打造优秀影视产品,书写抗疫英雄壮举,反映抗疫感人事迹,弘扬广大疫情防控工作者的大无畏精神和奉献精神。
去哪里收集材料?童瑞欣想到了《新民晚报》。疫情爆发以来,他在《新民晚报》上读到了各种感人的新闻,在普通人身上看到了时代的闪光点——医疗英雄们大放异彩,而快递员兄弟、口罩工人、清洁工们也在疫情面前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于是,童瑞欣在演员剧团推出了一个名为“申生·晴川”的项目。在《新民晚报》领导的支持下,他在《新民晚报》《新民周刊》上精选了20篇报道文章,主题为《前线来信》,并邀请了20位电影院团的艺术家进行朗读——牛本、、、等
“这20封前线来信中,有护士写给丈夫的信,有家属写给前线医生的信,有快递员兄弟口述的信,还有家属写给士兵的信。我们会把这些信分发给适合大声朗读的演员。例如,王诗槐老师读了他父亲的一封信。”童瑞欣说:“读这些信的时候,很多人都流下了眼泪。一开始,这位演员收到了一封非常悲伤的信。她想了想,又要了一封信来读。因为觉得太难过了,还是希望自己的声音能给观众带来更多的希望。”
80岁的梁波罗看了《新民周刊》的报道,“快递小哥解决了金银潭的医疗问题:我没送快递,是救星!》;牛本老师朗读了《新民周刊》的报道,“凌晨4点半,我第一个接到蓝天战士徐鹏的电话”;何彩飞大声朗读《新民周刊》的报道,“我儿子去抗疫医疗一线,对他来说是一次难忘的经历”……这些报道之所以感人,是因为《新民周刊》当时推出了抗疫方口服给药的话题,都是以第一人称口服给药的形式进行报道,所以充满了亲身经历。
佟瑞欣自己朗读的也是曾经在《新民周刊》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夕阳医生也珍藏着另一张照片》——今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援鄂医疗队刘凯医生在朋友圈发了一张《夕阳》的照片,医生推着病床上的患者一起看夕阳的照片,照亮了人们阴郁的心好几天。《新民周刊》采访了刘凯医生,才得知病床上的老人曾经是乐团的小提琴手,身体好的时候喜欢唱歌。上海医疗队接手时,老人已经病入膏肓,拒绝与他人交流,拒绝接家人的电话。老人住的比较远,家人送日用品不方便,所以医护人员会照顾老人。拍照当天,老人病情好转,需要做CT检查恢复情况。检查完回到病房的路上,是夕阳布满了天空。刘凯医生问老人想不想停下来看看太阳。老人说,好的——这一幕是一个志愿者用手机录的,被冻住了。刘凯医生收集的另一张照片更让人感动——那是一位患者在纸上写下了所有治疗和护理她的医护人员的名字,刘凯医生也在其中。病人说:“你们都穿防护服,每个人看起来都一样,所以我把每一个治疗和照顾我的医护人员的名字都写在了自己的笔记本上。”
童瑞欣被这个故事深深打动。如今,经过他的阅读和再创作,刘凯博士照片背后的故事也走进了更多听众的心中。
这是《申生·晴川》20期的最后一篇文章。大声朗读后,童瑞欣特意录制了一段音频,表达了对同事、故事主角以及“申生·晴川”这位观众的深情。他说:“我要感谢牛本老师、梁波罗老师、达式常老师。他们三个都是80岁的老人。我也要谢谢你。但我最想感谢的是我们朗读的这些文章中的主人公。说到底,是这场巨大疫情中的每一个普通人打动了读者和听众,也是他们让我们看到了人性微弱却执着的光芒。今天,无数勇敢的人站起来,站在我们面前。他们离疫情最近,离家人也很远。他们守护着陌生的生命,但也有一些失去了生命。这些我们不经意或曾经路过的普通人,就是我们今天要致敬的人,因为你们是我们时代的光!”
虽然演员剧团的每一个参与者都对这一举措充满热情,但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容易实践的。几位80岁的老艺人不会用录音软件,于是,演员剧团办公室主任林炎就一个个去拜访,帮他们录音。“因为为大家准备的文章都是以电子版的形式发送到手机上的,如果老师们打印不出来,就得边看手机上的稿件边在手机上记录。操作起来比较困难,有的老师甚至不容易先把整篇稿子录下来。”林炎告诉记者,“节目播出后,我收到了很多观众的留言,他们都说特别感动。还是有很多主角听到了节目,找到了我们的演员来表达感谢。”
正如童瑞欣所说,在齐心协力抗击疫情取得成效后,生活逐渐恢复正常。最近忙着排练电影演员剧团三代联合创作的原创大型史诗剧《东方日出》。“我说心里话,在疫情最紧急的时候,我们演员做的事情微不足道。但我认为,人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最需要精神上的支持。”
他有一个愿望,疫情过去后,他要创作一部电影,把抗击疫情的故事搬上银幕。“很多故事打动了我。比如大连的一个年轻人本来在武汉旅游,但是因为疫情不能回来。他一直在那里做志愿者,照顾别人。他的故事特别生动。我们收集这些材料是为了将来拍电影。我们永远不会忘记2020年经历过的所有事情,比如武汉应急广播电台的声音,那些画面,比如医护人员在机场宣誓出门的画面,在急诊室救治病人的画面,穿着防护服的画面,脸上被防护眼镜烙上烙印的画面,满脸是汗的画面...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我希望在未来我们通过电影留下这些珍贵的画面,告诉未来的人们,2020年。童瑞欣说:“以前看国外关于传染病的电影,我只当是恐怖片。没想到恐怖片有一天会变成现实。所以,我觉得除了感动,未来还会拍电影。会有警惕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