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参事、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原校长、北京市政泽学校校长李烈
我不建议老师和家长每天花大力气去搞清楚具体的知识是否记忆准确,而忽略了孩子学习过程中隐含的对问题和任务有价值的“思考”和“好奇”。只有“思维”和“思维能力”才是学习的关键。
当我们为孩子挡下了所有的困难和挫折,也挡下了孩子人生丰富多彩的经历和未来的成就。
有意义的学习应该关注“寻求”而不是“知道”
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的,可以浓缩成最简单却最有意义的一个词:人。如何解读“人”字,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必须研究和思考的重要课题。
孩子们有规律地成长。从教30多年,翻遍各种理论,我觉得孩子的成长规律可以浓缩成最简单却最有意义的一个词:人。
如何解读“人”这个词,它的含义是什么?这应该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必须研究和思考的重要课题。
儿童的发展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认知发展可以看作是“人”的左撇子性格;人格的社会发展也可以称为非认知发展,可以看作是“人”字的正确一面。一左一右,组合成一个完整的“人”字。
左撇子的认知发展主要是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完成的,学习的关键是让孩子“学会求知”。只有这样,每个人才能实现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
然而,每个孩子的“学习”并不一定是相同和平等的。因为教学是为了不教学,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因此,有意义的学习应该把重点放在“学会求知”中的“求”字上,而不是放在“知”上。
也就是说,知识的学习只是提供了一个平台、一种手段和一个机会或过程,其重在让孩子通过学习过程学会“求”的方法,并深度唤起“求”的欲望,而不是掌握知识本身。
因此,我们一再强调,好的课堂教学是通过有限的知识学习进行方法论和价值观的教学。为此,从孩子的认知结构和过程来看,核心是训练孩子学会思考。
我不建议老师和家长每天花大力气去搞清楚具体的知识是否记忆准确,而忽略了孩子学习过程中隐含的对问题和任务有价值的“思考”和“好奇”。只有“思维”和“思维能力”才是学习的关键。
永远不要忽视孩子交际能力的培养
你人格的社会性发展主要是在孩子社会化的过程中完成的,社会化的关键在于学会做“人”——这里的人指的是“社会人”。
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会学到一系列的社会习俗和规则,比如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什么事情只能在什么情况下做。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逐渐渗透到孩子的内心,让他们成为“社会人”。社会化的过程不可能在实验室完成,也不可能通过想象来实现。社会化的过程离不开“人际交往”。
孩子的发展一定不能只关注认知,而忽视或忽视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什么习惯、礼貌、爱、孝顺、合作、沟通,他自然会长大”,这是一种可怕的理解。事实上,所有表现出行为问题的孩子,首先表现为缺乏社交能力。
比如不表达情绪和需求,直接“开始和行动”;我不知道如何加入别人的活动,并试图以破坏性的方式吸引注意力;遇到困难和欺凌时,不知道正常的求助手段和程序,直接“拍”或“喊”“发脾气”;集体生活中没有“轮流”、“等待”甚至“全部”的概念...
在我看来,在教育中把握好这两点:教会孩子学会如何思考,如何沟通,基本上可以保持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孩子的人生经历一定要丰富
每个人都是在犯错中长大的。每个人都有伤疤——伤疤是成长的标志。当我们为孩子挡下了所有的困难和挫折,也挡下了孩子人生丰富多彩的经历和未来的成就。
从“人”字的结构中,我们浓缩了孩子成长的规律。如果我们遵循这些规则,我们很容易想象到孩子的生活经历一定是丰富多彩的。
无论是思考还是交流,都有成功或失败,或是被接受或被拒绝的结果。不同结果的背后是不同的人生经历,都是积极的,比如自我认同、骄傲、兴奋、喜悦和满足等。也有消极的,如自我否定、抑郁、愤怒、内疚和自责等。
除了与结果相关的体验外,可能还有焦虑、不安、坚持、坚定、勇于再试、耐心等待等。另外,日常生活平淡、平静、平和,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
每个方面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然,这也是孩子在生活中会遇到和经历的生活的一部分。
其实每个方面都有自己不同的价值。积极的人生经历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活着”的快乐,而消极的人生经历可以告诉我们:嘿,我们需要关注,我们需要努力或者改变我们的方向。而生活的平淡只是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可能会直接影响结果。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出现可悲的现象。大部分原因是他们违反规则,剥夺了孩子本该拥有的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
典型的表现就是让孩子只接受好的部分,而对于不好的部分,溺爱的父母筑起了象牙塔。每个人都是在犯错中长大的。每个人都有伤疤,调皮也好,粗心也罢,都受过伤——伤疤是成长的标志。从某种意义上说,当我们为孩子挡下所有的困难和挫折时,也挡下了孩子人生的丰富多彩的经历和未来的成就。
第二种典型表现是承认失败的存在,但面对负面体验却无能为力、束手无策,从而走向自我放弃甚至自我毁灭。
典型的表现三是,无论成败,我只喜欢华丽,忽略了平淡无奇、平凡平和的力量。
循规蹈矩,生活才会丰富多彩;只有珍惜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孩子才能在疾病和失去后更懂得健康和幸福,也懂得珍惜和创造“健康”和“幸福”!
最强大的教育必须是真正的教育
最有力的教育一定是真实的教育——要围绕孩子的真实生活引出教育问题,让孩子体验求知与交流的过程,不是模拟、观看,而是身临其境;之后用自己的话总结分享,在碰撞交流中体会生命的真谛,吸收文明的精华。
在一次教学研讨会上,一篇课文的内容再次坚定了我的想法:帮助孩子享受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就是为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打下基础。
我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有两个老人种树。他们各自种了一片森林。其中一个每天给树浇水,另一个每天去森林里散步,一两个月才照顾好这些树。
几年后,老人种的树都长成大树了。一天晚上,有一场不寻常的暴风雨。一夜雷雨过后,空格外清新,两位老人又来到各自的树林,看到其中一片树林已经全部倒了,而另一片还站在原来的地方。
倒下的森林是每天给树浇水的老人种下的,因为每天浇水,树根就不会长下来,把土地紧紧的抱住。当然,他们受不了暴风雨的摇晃。那些只被“照顾”了一两个月的树,因为没有每天浇水,所以根系不停地向下生长,这样就能牢牢地抓住土地,即使是最大的风暴也会被当成芝麻粒一样的小事。
成长就是这样。过度关注和过度安排剥夺了孩子的主体体验权,这就是爱情的错位!孩子的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在自我发展能力的基础上,必须在现实世界中培养自我发展能力,让孩子能够面对、体验、拥抱真理。
所以我提出,最强大的教育一定是真正的教育。
首先,真正的教育是围绕孩子的现实生活提出教育问题,促进孩子的“思考”和“交流”。
孩子身边的生活中有五颜六色的课题可以研究:为什么天上有彩虹,什么是宇宙失重,什么是全球变暖,为什么汽车被分号限制时每天都会出现不同的拥堵现象……孩子能发现这些问题并产生小问号,所以在研究中有着丰富多彩的思维。
其次,真正的教育是让孩子体验求知和交流的过程,而不是模拟或观看,他们其实就在那里。
残疾人生活状况调查,小干部参与选举,养老院老人洗脚,爷爷奶奶洗头,科技馆志愿者,社区环保宣传,给妈妈做一道菜...
孩子经历的这些事情,都夹杂着自己丰富的情感经历。只有做到了,才能真正的倾注在内心,品味生活的杂味与奇观,真正的引导孩子向善向上。
第三,真正的教育,是让孩子在经历了自己的经历之后,用自己的话进行总结和分享,在碰撞和交流中,真正体会到生命的真谛,吸收文明的精华。
只要是自己努力浇灌出来的结果,不是幼稚或成熟,不是零散或严谨,也不是多久。我坚信孩子写的每一个字都刻在心里,这样才是有力有效的教育结果!
作者|李烈,国务院参事、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协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协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原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校长,北京市政泽学校校长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中国教师报》官方号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