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郁的台湾乌龟 繁体还是简体 不过四个字

栏目:体育 2021-10-06 08:32:36
分享到:

12月6日,教育部对《关于在全国中小学阅读繁体字的建议》作出回应,称学校教学要依法使用规范汉字。目前,中小学经典阅读和书法教育已涉及繁体字教育。

虽然回复中没有明确回答“是”还是“不是”,但“学生是否应该学习繁体字”这个话题并不新鲜,引起了一些讨论。

看到这个消息,我想到了一个笑话——如何把一个台湾省或香港的小学生逼疯?方法是让他把《一只忧郁的台湾省乌龟》写100遍。

你知道,这些简体字,加起来有51幅画,是用繁体中文写的,这是这样的——

一只忧郁的台湾省乌龟。

为什么中小学生要认识这种“台湾省乌龟”?

该提案的关键论点是,简化汉字“因简而损义”,“有损汉字的艺术美和规律性,不利于文化传承”。一直以来,这也是大多数支持阅读或使用繁体字的人的看法。

说到这里,作为中文系的毕业生,龚老师忍不住要当老师了。

如今中国台湾省、香港等地区使用的繁体字,其实只是清代中前期使用的“汉字”。在此之前,中国古代有篆书、金文、甲骨。要说复杂,萧炎比现在的繁体字复杂多了;要说古代,没有人能和有三千多年历史的甲骨文相比。为了保存汉字的美,你必须写回篆书吗?

如果这是标准,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也应该读拉丁语吗?毕竟,英文字母来自拉丁语。

所谓的简体字,并不是新中国成立后一阵风创造出来的。自从汉字出现以来,简化一直是变化的方向。著名的《兰亭集序》有324个字,其中102个是所谓的“简化字”。不知道支持繁体字的人看到“一咏”而不是“一咏”会不会感到困惑。

此外,《简化字总表》最常用的521个字中,新中国成立后出现的只有101个,其余420个字都是历史传承下来的。

这样,虽然中国大陆现在的一些汉字由于简化,很难表现出原来的象形意义,但说“简化有损义”似乎有些言过其实。

至于“简体字不利于文化传承”——很远,简体字在新中国成立后为识字做出了巨大贡献;简而言之,作为世界上最难的语言之一,很少有外国学生应该学习繁体字来增加他们学习汉语的难度。这样,他就不得不背负“打破文化语境”的骂名。如果巩先生是简体字,他会迫不及待地被杀死。

当然,复杂不代表简单。

尝到简体字的甜头后,1977年出版了《汉字第二次简化方案》。但由于脱离了汉字原有的发展规律,为追求简化而简化,被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批评为“不成比例、难看”,很快因无法普及而被废止。

简单归简单,但相对来说。繁体字或简体字,归根结底是一种载体,只要符合大多数人的需求,就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文化自信就是对汉字意义的自信。在这方面,王羲之绝对是个例子,“繁简杂糅”丝毫没有影响《兰亭集序》的经典和流传。

无论是传统还是简化,不言而喻的是,我们可以专注于它所传达的信息,与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顺畅的交流和讨论,而不会有偏见。

就像那些学了一辈子古汉语,却把简体中文板书写得潇洒的大学教授,如果问他们的态度,大概会学孔乙己的样子,笑着说:“写八角有多少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