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身高体重标准表 中国成人身高体重指数对照表 达标就不需要减肥

栏目:体育 2021-10-05 20:13:31
分享到:

各位,减肥前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与其先吃饱饭,不如判断自己是不是真的胖了。因为我们想减掉的是脂肪,而不是单纯的体重。

如果你只是稍微重一点,但体内脂肪含量不高,就不用减肥了。

比如篮球运动员迈克·乔丹,他的体重是88公斤,是不是比你重?但是人的体脂率据说只有3%,比你瘦多了!

而很多人恰恰相反——虽然体重看起来正常,体脂率却很高,这意味着身体里没有肌肉,但却有厚厚的一堆脂肪...这也是肥胖,是隐形肥胖。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真的肥胖呢?

指标1:体重指数

体重指数是衡量人体肥胖和健康程度的常用国际标准。其计算公式为:

身体质量指数=重量÷高度的平方

中国成年人身体质量指数-身体质量指数对照表

比如小张身高1.75米,体重70公斤。他的身体质量指数是:

70÷= 22.86千克/米

与上表相比,小张的身体质量指数在18.5-23.9之间,属于正常范围。

2016年4月,来自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高校的研究人员联合发表了一份对239项前瞻性研究的荟萃分析,共涉及亚洲、欧洲、美洲和澳大利亚的1062万人。研究表明:

在欧美人中,当身体质量指数在22.5到25之间时,死亡率最低;然而,在东亚,身体质量指数在22.0到22.5之间的人死亡率最低。

也就是说,太瘦太胖可能会失去生命。

此前,2009年,牛津大学在《柳叶刀》上发表了一项研究,称“患有身体质量指数症的人在23岁至24岁之间的寿命最长;身体质量指数大于40的肥胖者平均寿命比正常体重的人少10年。然而,本研究的绝大多数受试者来自西欧和北美,缺乏对亚洲人群的参考。

然而,身体质量指数判断肥胖的局限性在于,当两个人的身高、体重和身体质量指数相同时,他们的体型可能完全不同!

例如,一个肌肉发达的人会有超重的身体质量指数。你能叫他/她“胖”吗?

所以要结合腰臀比、腰围、体脂率来判断肥胖是否全面。

指标2:腰围和腰臀比

腰围和腰臀比是反映肥胖程度的另一个指标。

测量你的腰围

拿出卷尺,找到腰部最细的位置,水平画圈。

在亚太地区,腰围大于90厘米的男性和腰围大于80厘米的女性被视为肥胖。

测量你的臀围

找到臀部最上翘的位置,用卷尺水平打圈。

然后拿出计算器,做一个简单的除法:

腰臀比=腰围/臀围

男性WHR ≥ 0.9,女性WHR ≥ 0.85属于肥胖。

腰围过大,说明腹部脂肪较多,是三高和慢性病的危险信号;

而臀围过大,则意味着下半身的肌肉发育良好,有利于人体健康。

看到这里,大家都明白了,我们所说的肥胖主要是指内脏脂肪堆积引起的向心性肥胖——有“一般肚子”和“大肚子”的人。

我们需要减肥的主要是胃里的脂肪。

指标3:体脂率

还有一个判断肥胖的科学指标,叫做体脂率。

体脂率=总体脂÷体重

2016版《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专家共识》提出,成年女性体脂率> 30%,成年男性体脂率> 25%属于肥胖。

2016年4月,一项来自加拿大的队列研究综合考虑了预期寿命、身体质量指数和体脂率,并发表在《安实习生医学》杂志上。结果表明,低身体质量指数和高体脂率与死亡率的增加独立相关。

换句话说,太瘦或太胖才是真正的健康杀手。有一些“隐形肥胖”的人看起来很苗条,但内脏脂肪过多。

需要注意的是,体脂率一定要去专业医院,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才能准确测量。但很多人在网上购买的体脂秤和身体成分分析仪,大多是基于生物电阻原理,测试结果与真实结果误差较大。

过去,DXA只用于测量中老年人的骨密度,检查是否有骨质疏松症。现在,它正迅速成为测量人体脂肪的新“金标准”。DXA将人体成分分为全身矿物质、无脂软组织和脂肪组织三部分,能够准确计算脂肪在各部分的分布。

DXA人体扫描仪使用非常安全的低剂量x光,整个过程大约需要10~20分钟。

但鉴于目前双能X线检测设备并不普及,生物电电阻测试结果仅供参考,主要看BMI和腰围。

如果按照以上三个指标来衡量自己是否肥胖,就要选择科学可行的减肥方法!

参考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预防和控制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2003年4月。

Angelantonio E D,Bhupathiraju S N,Wormser D,等.体重指数和全因死亡率:四大洲239项前瞻性研究的个体参与者数据荟萃分析。柳叶刀,2016,388:776。

90万成年人的体重指数和特定原因死亡率:57项前瞻性研究的合作分析。柳叶刀,2009,373:1083-1096。

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专家共识。中国糖尿病杂志,2016年9月,第8卷,第9期.

身体脂肪百分比、身体质量指数和全因死亡率之间的关系:一项队列研究。《内科年鉴》,2016,164:532。

*本文内容为健康知识普及,不能作为具体诊疗建议,也不能代替医生面诊,仅供参考。

*本文版权归腾讯医典所有,禁止媒体擅自转载。如果是非法转载,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欢迎个人转发到朋友圈。

*欢迎微信搜索,关注微信官方账号中的腾讯医典,获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