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的领土变迁
除了政治和经济手段,日耳曼人还加强了对捷克人的宗教控制,要求他们信仰基督教。捷克人和其他斯拉夫民族一样,最初信奉自己的多神教。
1054年,由于教义差异和语言障碍,基督教分裂为以罗马为代表的天主教和以拜占庭为代表的东正教。东斯拉夫人和南斯拉夫人选择了东正教,而包括波兰和捷克在内的西斯拉夫人在日耳曼人的影响或压力下信仰罗马天主教,与斯拉夫人分道扬镳。
▲存放捷克王冠的卡斯滕城堡
其次,捷克共和国打响了宗教改革的第一枪
中世纪的欧洲沉浸在宗教的狂热中,宗教统治着人们的思想,指导着几乎所有从出生到死亡的行为。上至皇帝和国王,下至农民,他们都准备为自己的信仰而死。在神圣罗马帝国内部,教廷的真正权力和影响力超过了皇帝。
这个帝国不是一个自上而下的中央集权国家。它甚至不愿意称之为“帝国”。它更像是许多政治实体的松散联盟。帝国中的所有国家都有独立的外交权利和军队,它们不需要向帝国纳税,而只是名义上臣服于皇帝。
罗马教廷除了拥有大量帝国直属领土外,还控制着皇帝和诸侯的加冕。没有教廷的批准,他们不能成为合法的皇帝和国王。为了取悦教廷,诸侯们每年都要出很多钱。
▲蓝色区域是罗马教廷在德国的直接领土
这一时期,神圣罗马帝国被称为“教皇的牛”,巨大的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向教廷。当然,这些财富不会由日耳曼领主支付,而是会从捷克底层人民那里收集。
与此同时,大量德国人移民到捷克地区,在领主的鼓励和支持下,他们夺取了捷克共和国最肥沃的土地,将捷克人变成了自己的佃农,加剧了对他们的剥削。据估计,当时捷克三分之二以上的土地属于日耳曼人。
另一方面,捷克商人和农民必须向捷克教堂缴纳各种税。捷克教会以日耳曼人为主,而捷克人只能担任基本的教职,但他们对人民的影响很大。
在这种无休止的双重挤压下,以扬·胡斯为代表的捷克宗教人士终于在1415年向教廷和捷克教会提出了宗教改革的要求,允许在捷克圣经中传教,并批评教会用“赎罪券”来约束金钱。
▲第一位提出宗教改革的扬·胡斯及其木刻画
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次挑战罗马教廷的权威,比马丁·路德早了100多年。在此之前,没有人敢公开质疑教廷。捷克人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这一改革要求被教廷视为异端,扬·胡斯被困烧死,激起了捷克人民的愤怒。从贵族到平民,他们与教廷决裂,成立了另一个教派,叫做胡斯教派。
▲捷克愤怒!1419年,在“第一次扔窗户事件”中,胡斯冲进布拉格市政厅,将代表罗马教廷的市长和议员从窗户扔向楼下的抗议者
在与罗马教廷对抗的过程中,胡斯发动了一系列暴乱,袭击天主教设施和代表罗马教廷的相关人物,帝国皇帝和罗马教廷立即使用武力镇压胡斯及其军队。没想到胡人军队面对来自大半个欧洲的天主教军队的屡战屡胜,坚持了14年才因为胡人派系的内讧而被镇压。
▲胡斯战争充分体现了捷克人民的力量,以一国之力对抗欧洲大部分地区
即便如此,教廷也不得不妥协,允许在捷克共和国的主要地区保留胡斯倡导的一些宗教权利,这在教廷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捷克人保留了宗教改革胜利的一部分。
更重要的是,胡斯战争大大增强了捷克人民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严重削弱了国王和教会的权利。天主教军队视胡斯为异教徒,肆意杀戮虐待,使得捷克人对天主教会恨之入骨。
这场战争显示了捷克人民对信仰的坚持。他们在信仰天主教的同时,敢于挑战教廷的错误,用生命捍卫自己的理想。可以说,胡斯战争后,捷克人不再盲目崇拜权威,开始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
第三,捷克共和国点燃了三十年战争
大约一个世纪后,教廷的腐败和僵化终于引起了更多人的反对。在马丁·路德的号召下,德意志地区,也就是神圣罗马帝国,也提出了宗教改革的呼声。这一宗教改革的主要结果是新教从天主教会分裂出来。新教宣扬每个人都可以不经过教廷而与上帝交谈。
新教比当年的胡斯学派走得更远,完全可以摆脱天主教会的压迫,所以捷克人的反应非常积极。历史学家认为,到17世纪初,大多数捷克人已经成为新教徒。
而且,在被罗马教廷挤压的德国,很多总督接受了新教,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有实力对抗天主教总督。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捷克王位落到了信奉天主教的哈布斯堡家族手中。
▲绿色部分是1547年哈布斯堡家族统治的领土
哈布斯堡家族是起源于瑞士的一个古老的日耳曼家族,1273年被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获得了奥地利的世袭王位。1526年,哈布斯堡的斐迪南一世因其婚姻成为捷克共和国的国王。
为了让哈布斯堡家族成为捷克的世袭国王,斐迪南一世大力加强王权,削弱地方权力。而且,他只允许天主教在捷克传播,新教徒不得不改变信仰。
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之间的冲突从未停止,并在1618年达到顶峰。布拉格市民爆发起义,公开反抗教廷。哈布斯堡派军队镇压并点燃了一场新的宗教战争。
▲1618年“第二次扔窗事件”,布拉格人民将天主教代表扔出窗外,宣告反抗开始,成为三十年战争的导火索
捷克人这次并不孤单。德国新教总督均表示支持捷克新教徒,而德国天主教总督则站在哈布斯堡一方,使得捷克点燃的战争迅速演变为德国内战。
随后,新教的英国、瑞典、天主教的波兰和东正教的俄罗斯都卷入了这场战争。然而,宗教并不是区分敌我的唯一标准。法国是一个天主教国家,但它加入了新教联盟。由于法国人不愿意看到德国的统一趋势,占统治地位的哈布斯堡和天主教总督成为法国进攻的目标。
这场战争的规模和持续时间远远超过了可以说是欧洲战争的胡斯战争。宗教冲突和地缘政治利益交织在一起,使得这场战争持续了三十年,因此被称为“三十年战争”。
▲三十年战争态势图,深红线是神圣罗马帝国的领土和主战场
由于德国地区是主战场,因此受到了严重破坏。据战后统计,德国部分地区成年男性死亡率超过60%,捷克超过30%。城镇和村庄都遭到了破坏。
战争的结果是,哈布斯堡承认天主教和新教的平等地位,失去了大量的领土和赔款。哈布斯堡的权力仅限于奥地利和捷克,神圣罗马帝国形同虚设。
捷克共和国是三十年战争的导火索,也是受害最深的国家之一。虽然新教最终取得了平等的地位,但残酷的战争使捷克的人口和新教徒的数量大大减少。
▲三十年战争造成的人口损失图,深褐色大于66%,浅褐色大于33%
幸存的捷克人开始反思,两次宗教战争赢得了信仰自由,但他们为什么要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这些战争真的值得吗?捷克人开始对宗教感到悲观。
因为战争中反复的拉锯,新教徒和天主教徒都会被对方迫害杀害,几乎没有安全的地方。因此,很多捷克人不再愿意透露自己的宗教信仰,只想在乱世中生存。
在接下来的100年里,哈布斯堡王朝不方便在宗教上迫害捷克人,因此加大了经济上的寻找。捷克农民年收入的70%不得不交给地主和国家,生活变得越来越艰难。一场轻微的自然灾害就是大范围的饥荒。
▲三十年战争初期的白山战役中,捷克军队阵亡4000人
捷克人越来越讨厌哈布斯堡,天主教也被认为是哈布斯堡压迫自己民族的象征,被捷克人讨厌,主要存在于来自奥地利的日耳曼人中间。
就这样,率先进行宗教改革,经历了两次宗教战争的捷克人,成为了欧洲宗教最少的国家。大多数愿意为宗教献出生命的人,已经为信仰献出了生命。对于只想生存的普通人来说,远离宗教狂热或许是正确的选择。
第四,孤独和不信的捷克共和国
1806年,在拿破仑的进攻下,神圣罗马帝国解体,哈布斯堡只保留了奥地利、捷克、匈牙利等地区,成为奥地利帝国。1867年,为了安抚一心寻求独立的匈牙利,奥地利帝国转型为奥匈帝国。早在1866年,奥地利就在普奥战争中被普鲁士打败,从此不再干涉德国事务。
当哈布斯堡忙于外交事务时,捷克人却沉浸在经济中。因为大部分土地被日耳曼贵族占据,加上他们对宗教的冷漠,使得捷克人更容易接受思想启蒙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从而很早就建立了发达的工业。19世纪中期,捷克共和国的工业水平超过了奥地利。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捷克人利用奥匈帝国的失败和崩溃,与匈牙利统治下的兄弟国家斯洛伐克独立,建立了共和国。捷克人超过700万,斯洛伐克人超过200万。由于捷克被日耳曼人统治了几千年,境内有300多万日耳曼移民及其后裔。
▲1937年语言分布。作为斯拉夫民族,捷克直接插入德语区腹地,从而造成了捷克历史的特殊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多数德国人离开或被赶出捷克共和国。1993年,捷克共和国与斯洛伐克和平分手。捷克共和国终于成为一个民族构成相对简单的国家,不信仰宗教的人口比例也变得清晰起来。
在欧洲历史上,两次大规模的宗教战争都是从捷克共和国开始的,大概没有哪个国家比捷克人更勇敢为宗教信仰而战。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捷克共和国仍然保留着许多古老而中世纪的欧洲教堂和建筑。
▲布拉格古城,两次扔窗事件,震惊欧洲宗教战争,深刻影响欧洲城市
然而,在精神层面,捷克人对宗教不再感兴趣,只留下这些宏伟的建筑,仿佛在讲述捷克人光荣而血腥的历史。
▲捷克民族服装
长期作者|裴琳
资深历史爱好者
负责编辑| |托马斯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生|全球情报官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