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值得分享和收藏的专业地理文章
关中平原在哪里
摊开中国地图,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关中平原位于中国现有地图的中间,几乎处于圆心。所以中国测量大地坐标的原点在这里,测量时间的原子钟也在这里,是中国时间和空之间的原点。
关中四面环山,地势险要。南部有秦岭,南北隔绝;北部有北山,阻断了Xi安与北部的交通;东面有萧山柱,作为Xi安的屏障;西部以庐山、龙山为界,抵御西北少数民族的侵扰。在古代交通和武器落后的情况下,只要关中守军坚守四山之间的关隘,敌人就很难攻入关中。所以古人说“山有水盖,四塞以为固”,这也成为很多皇帝选择在关中建都的原因。
那为什么关中平原也叫渭河平原呢?我们不禁要谈论渭河。
作为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的发源地非常壮丽。虽然它起源于甘肃省威远县西南部的鸟鼠山,但它实际上是黄土高原边缘和秦岭西端两个地质构造的交汇处,位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界处。
渭河从发源地一路向东,流经甘肃、宁夏、陕西三省,全长818公里,陕西境内502公里,流域面积6.71万平方公里,占我省总面积的三分之一。难怪她能够创造出如此壮丽的平原,成为关中的“母亲河”,最终使自己加入黄河,回归大海。
因为是她冲积的平原,关中平原又叫渭河平原。此外,她还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故地,东西长720余里,陕西人称她为“八百里秦川”。
渭河确实是陕西的生命之河,也是关中的母亲河,因为在她的陕西流域,有2500多万三秦儿女,他们耕种了全省3.4万平方公里土地的56%,贡献了国民生产总值的65%。
中国最早的天府之国
说到“天府之国”,人们自然会想到一个地方,那就是四川盆地或者成都平原。如果和陕西有关系的话,可能就是李冰和他秦国的儿子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
虽然我们早就习惯了这个方向,多年来也是唯一的方向,但在讲述关中平原的历史时,必须指出,正是因为关中平原,历史上才出现了“天府之国”这个词。换句话说,关中平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天府之国”!
在关中,渭河自西向东贯穿关中平原。在历史上,它曾被称为关中平原的“母亲河”。这条河的中下游纵横,从汉代到唐代,都是关中的主要水运路线。干流及其支流泾河和北洛河都受益于灌溉。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如郑国渠、白渠、草渠、郭城渠、龙首渠等,都是由这些河流引出来的。八百里秦川的肥沃造就了秦岭。六条河流发源于秦岭北麓。因此,关中自古以来自然经济条件优越,水热条件适宜种植农作物,是中国原始农业最发达的地区。
自战国以来,关中就有“四堵之国”的说法。公元前338年,苏秦去秦国游说秦惠王时,说秦国的关中“田富、人富、车富、百业勇武、千里沃土、积淀丰厚”,并说“这个所谓的天府也是天下霸主”。汉朝的时候,用李总结了关中的优势,说服刘邦把都城设在关中。在《史记》中被称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四站之地”。据《前汉书》记载,张亮建议刘邦定都关中,并说:“傅关中左有诏,右有蹲,沃野千里...这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
关中平原是中国水利发展最早的地区。公元前246年,秦开郑国渠,引荆入漯河,全长125公里,灌溉面积280万亩。汉武帝开通白公渠,将泾河的水引向渭河。在这里,秦岭北麓,有一条从长安通往黄河的运河,这不仅是一条水道,也是灌溉的好处。扩建后,渭河中下游河道纵横,有泾惠渠、卫辉渠、罗惠渠等灌溉工程,是历史上著名的产粮区。
早在《尚书·龚宇》中,关隘中的黄壤土就被确定为优,即最适宜种植农产品的土地。经过周、秦、汉三代的发展,以及秦汉政府对关中水利的大力建设,关中平原繁荣起来,支撑了关中都城的经济。西汉时期,关中已经是中国最富裕的地区,玉米储备和牲畜数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司马迁《史记》中说:“关中之地占天下三分之一,而百姓只有三分之一;然而,如果它富有,它排名第六。”意味着关中占全国三分之一的面积,只占全国十分之三的人口,却拥有全国十分之六的财富。这充分说明了关中在中国古代的经济地位。
所以当时的秦川八百里也叫“八百里凉川”。
事实上,在中国历史上,至少有七个地方被称为“天府”或“天府之国”,即:陕西关中平原、四川成都平原、山西汾河流域、北京所在的华北地区、太湖平原、福建中部、沈阳。除了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其他五个地方都只是个别时期的个别典籍或者叫“天府之国”,基本都是短命的,所以相当一部分人不知道。最早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关中平原,在秦汉时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称号,在文字记载上比成都平原早了800多年。然而,五代以后,关中地区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战乱不断,经济衰退,其生命力受到极大破坏。然而成都平原却是从后面来的,“天府之国”的美誉一直保持至今。
明清时期,即使人们偶尔被称为“天府”或“天府之国”,他们大概也只是回忆一下,因为即使是生活在关中的人也不知道这里是中国最早的“天府之国”。
千年文明荣耀中国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明的摇篮在黄河流域,黄河文明的摇篮在渭河流域,也就是关中地区。
根据神话传说和考古发掘,黄帝轩辕和颜地神农是起源于关中地区的两个血缘相近的部落首领。后来,两个部落逐渐合并为华夏民族。颜地和黄帝的祖籍和陵墓都在关中地区。和黄帝也是中华文化的祖先,是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的综合整理技术。据说他们、他们的朝臣和后代创造了古代几乎所有的重要发明。中国华夏人被称为秦后秦人、汉后汉人、唐后唐人。从他们身上流淌出来的血液,种在他们身上的文化基因,造就了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
根据考古发掘,关中是中国古代文明最重要、最集中的发祥地之一。这就是传说中盘古创造世界的地方,女娲用土造人的地方,大禹治水的地方。这里有几十万年前的蓝田人和大理人文化,还有仰韶文化的典型代表——半坡文化,是中国最早的原始农业发源地;这里形成了最早的农耕、建房、织布、制陶等生产技术,甚至创造了最早的文字,如半坡最早的农耕、捕鱼工具,最早的陶窑,最早的陶文,最早的民用建筑等等。
关中平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也是亚洲最重要的人类起源和史前文化中心之一。
也许是因为春天的魅力,夏天的温暖,秋天的明媚,冬天的寒冷,造就了关中平原多彩的历史,使其成为中国古代政治中心的首选。周、秦、汉、唐十三朝在此建都,长安作为政治中心的地位延续了1100多年。它已成为中国最早的建都时代、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建都规模最大的一处历史文化遗址。这在我国乃至世界各国的历史上都是极其罕见的。
可以说,因为炎黄,中华民族血脉相连;因为周朝,我们开启了礼仪之邦的征程;因为秦朝,我们奠定了中国大团结的基石;因为汉朝,我们有大汉般的英雄基因;因为唐朝,我们写出了甩天下的独特风格...
在关中,有无尽的英雄歌;关中,有无尽的浪漫;在关中,到处都是秦砖汉瓦;在关中,有无尽的诗章;在关中,有72座帝王陵墓编织成“东方帝王谷”;在关中,每一寸土地都见证着中华民族的文明成长。
这一切不仅成为了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成为了关中血脉中最辉煌的荣耀。即使你失去了“天府之国”的桂冠,你也会把这遥远的荣耀当成怀里的婴儿,温暖、抚摸、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