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太多人把秦统一前的大分裂时期称为春秋战国,自有道理。春秋战国时期是众多诸侯国相互竞争的时期。没有类似周朝或汉、唐、宋、明清的统一国家,但它是由许多分散的诸侯国组成的历史时期。
但是,从文史上严格的断代方法来看,这种认为春秋战国是一个时代的观点并不完全正确。在历史学家看来,春秋和战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时代。
春秋时期是大周朝权威停止、政权旁落的开端时期。虽然当时的诸侯国并没有真正认真看待纣王的统治,但他们仍然尊重前途光明的周天子,不会公开反对周田字的统治,所以春秋时期的国家也被称为“东周国”。
然而,从战国初期开始,服从纣王的绝对统治不再是每个诸侯国的首要任务,类似王楚“拿下中原”的故事频频出现。纣王统治地位的反复衰落和各诸侯国权利的不断上升,是春秋战国成为不同时代的根本原因,但它们之间最具象征意义的事件却是汉、赵、魏三家通过分权统治晋国的背叛事件。
1.司马迁最早在《史记》中提出以“三家分晋”作为春秋战国分界线的观点,随后迅速成为历史上春秋战国划分的主流观点
“三家分晋”成为划分春秋战国的标志性事件,这一观点最早是西汉时期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提出的。司马迁的划分依据在他的《史记》一书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史记》开篇就明确指出,遵守礼仪制度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存在具有重要意义。西汉中后期是儒家传统文化弘扬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传统儒家思想中的“尊君”思想在西汉中后期同样盛行。
在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大师董仲舒的全力支持下,从汉武帝开始的儒家思想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作为传统儒家文化,“君权神授”的思想也深刻影响了当时的人们及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选择。
太史公司马迁深受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和教育。在他看来,皇帝之所以能治国理政,带领千军万马,根本原因在于社会所倡导的礼仪制度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礼法制度是维系国家存在和进一步发展的伦理原则。只有所有人都遵循这个伦理原则和规则,从上到下管理所有人。也就是说,皇帝以神权的方式指挥三公九卿,三公九卿在一定的权利下监督诸侯。
政治地位相对较低的卿大夫由王公管理,而卿大夫则在相对权利的影响下由比他低的人管理。只有全社会上下都恪守自己的职责和原则,国家才能保持长期的稳定、繁荣和强大。所以礼法制度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是皇帝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最重要的职责和工作。也是保障天子绝对权利的重要保障。
在注重礼教制度的太史公看来,汉、赵、魏三家对晋的三权分立和治理,是不符合礼法的,是君子所不能为、百姓所轻视的。作为春秋时期最强大的诸侯国,晋国的军政大权由晋国世袭者把持,是周朝形成的,符合当时的礼法制度。
韩、赵、魏作为晋王的仆从和侍应生,公然无视礼法制度的存在。他们联手残忍地驱逐和杀害了金的原统治家族,并于公元前453年控制了金的政务。公元前403年,周在位期间,韩、赵、魏被周正式任命为诸侯,享受与其他诸侯国同等的待遇。
至此,著名的晋国开始了它名存实亡的坎坷之旅。直到公元前376年,晋国的军政大权完全被韩、赵、魏控制,晋国彻底消失在滚滚历史长河中。这就是“三家分晋”的大致历史过程。
在太史公眼里,这是完全违背礼法制度的,肯定会成为太史公嘲讽和讥讽的对象,这也是三族分晋成为太史公眼中春秋战国分界线的重要原因。
第二,晋分三族所破坏的是西周以来形成的“王公贵族出天子”的统治秩序。威胁周封爵的行为是春秋战国分裂的主要标志
作为历史上著名的历史学家,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一书中明确指出,晋文公是周王室的有功之臣,但他仍然要服从周朝沿袭下来的礼制,不能代替他。
在周日渐式微的权力面前,他还是会害怕再次提起冒犯周丧葬制度的无理要求。晋文公曾经为自己的功绩而自豪,认为自己的功绩可以与第一任国王相媲美。因此,他要求周宝给自己一百年后国王的丧葬制度,被周宝“情理交融”的话拒绝了。
太史公认为,在周天子权力相当薄弱,周天子权力无法与晋国相提并论的情况下,晋文公不敢逾越礼制。
更何况诸侯国中略显强势的卿大夫,虽然他们有实力驱逐和杀死自己的君王,他们也曾想取代他们,但没有人真的敢这么做。不是因为自己的力量不够强大,也不是因为自己觉得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而是因为自己没有力量挡住长长的人群,也没有勇气与世界为敌。
但“三家分晋”给了他们足够的理由和借口来驱逐甚至杀害自己的君王,周对韩、赵、魏的处理成为助长其气焰的外在动力。
三国鼎立后,周不仅没有申斥和惩罚背叛晋国国君的汉、赵、魏三大家族,反而将他们的地位从卿大夫提升为诸侯,将他们的福利和待遇等同于原来的诸侯国。
这种不降不杀、不惩不升的做法,对那些还想造反的人给予了极大的鼓励和支持,为后来的大臣们驱逐杀王,成为王国的实际统治者开了先河。
第三,三大家族分晋后,模仿者层出不穷。后世所有政变和王朝更迭的法律逻辑都源于金朝的三大家族
从古至今,有先例就有人模仿,有人模仿就有人超越。韩、赵、魏联手取代成为晋国的实际统治者。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件,清朝大夫取代自己的国王成为国王,这是一个先例。公元前672年,齐的“田”成为国家的主人,这是模仿。
秦始皇一扫六合,统一天下,成为新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统治者,成为国家的新主人,在分封制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系列适合秦朝发展和国家未来发展的制度,是创新和超越。
所谓创造和超越,就是在原有存在的基础上创造和更新事物,以“推陈出新,推陈出新”的思维方式推动事物的进一步发展,进而不断完善和丰富自己。
自古以来,当权利被释放时,就无法收回。周对分割晋国军政大权的韩、赵、魏三人所赋予的权利,不仅肯定和承认了他们的错误行为,也为其他有此想法的人打开了一条捷径,也为他们的最终灭亡奠定了基础。
也就是说,周王室的礼仪制度是被周自己破坏的。也可以说,三族分晋后,诸侯国和所有人对于周王室统治地位的绝对承认和绝对服从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他们看来,既然君臣之间的礼仪制度已经被周天子自己破坏了,为什么大家都不能用实力和权力来抗衡呢?
以前严格等级制度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不复存在。相反,这是一个自由的时代,中原的精英们生活在一起,相互竞争。
因此,在太史公司马迁看来,三家分晋之前的礼仪制度还能维持国家发展秩序的春秋时期,和三家分晋之后礼仪崩溃的战国时期,是完全不同的时代。这就是春秋战国分界线的由来。
结论:
在很多人眼里,历史就是一个故事,也就是帝王将相、百家之存在的源头,一点作用都没有。也有很多人认为认识历史,了解历史,了解历史也是有钱人的事。经济不富裕的人,通过掌握历史,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多少实际帮助。
但事实上,历史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劳动人民不懈努力的结果,每一段历史不仅发生过、存在过,也告诉了我们当年的史实,也让我们深刻认识了人从国家到个人的兴衰。
虽然历史发生在以前,现在离我们很远,但历史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说过: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变化。”
对于生活中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总能找到最好的答案。以史为鉴,其实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受益。就像金三家分家的历史事实一样,周的不幸告诉我们,一个人在必要的时候一定要守住自己的底线,无止境的退让只会成为别人进一步伤害你的理由和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