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媒体高、李/文攀西/编辑
“骆驼奶粉配益生菌、鼻炎益生菌、高端低敏膳食补充剂、奶酪奶油……”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细分的“健康”产品,伊利、澳优、达能、恒天然、雀巢等众多乳企在家庭营养细分市场上发力。后疫情时代,对免疫产品的需求大幅增加。乳业巨头不再局限于奶粉本身,更细分的适合不同人群的品类成为今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一大亮点。
《财经》新媒体记者注意到,尽管受疫情影响,今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的回头率超过70%,近50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首次参展。值得注意的是,澳优、伊利、达能、雀巢等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不仅为展会带来了数百种新产品,还将去年的一些“展品”变成了今年的“商品”,既体现了科研实力的竞争,也体现了整个产业链的竞争。
专家表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作为扩大交流、增加交易的开放平台,吸引了各大乳企参展。它们在同一舞台上争夺不同的细分市场,既是中国消费升级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后疫情时代消费需求变化的回应。在消费多元化的大趋势下,有机奶、羊奶粉、成人奶粉等细分市场大幅增长,更多细分市场仍有空待挖掘。他们希望利用自己的科研实力,不断升级配方,不断拓展产品边界,形成产品差异化,从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努力把各种展品分成商品
受疫情影响,今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观众明显少于往年,但这并没有影响国际企业参展的热情。《财经》新媒体记者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看到,与医疗器械、医疗保健、汽车展区相比,食品、农产品展区格外热闹,约三分之一的展位与乳制品行业相关。伊利、澳优、a2、达能、恒天然等展位占据核心位置,众多细分产品相继亮相。
记者发现,今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乳企展示的新产品,与早年采用的大单品、大品类策略不同,几乎都在向科技创新和细分领域拓展。从具体产品分类来看,今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不再局限于婴幼儿配方奶粉、儿童奶粉、山羊奶粉等传统品类,而是进一步拓宽了乳制品的边界,强调差异化。其中,针对不同人群的免疫产品也成为各企业在展会上的一大亮点。
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澳优为例,其于2017年收购了澳大利亚Oz Farm品牌,其在澳大利亚的首款骆驼成人奶粉在本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首次亮相,包括Oz Farm 100%纯骆驼奶粉和Oz Farm益生菌配方骆驼奶粉。此外,针对成年人推出鼻炎和妇科益生菌,针对母亲的有机奶粉和特殊配方奶粉也首次亮相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除了从澳洲进口骆驼奶粉,达能和雀巢在“三把刷子”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依然拥有强大的产品阵容。其中,达能不仅展出了针对营养不良儿童的奶粉,还推出了全球首个针对哺乳期母亲预防乳腺炎的益生菌产品;雀巢还首次将提高免疫力的高端低敏膳食补充剂Pure带到世博会;恒天然推出首款不冷链储存的常温安佳醇易雪顶霜;伊利新西兰南岛牧场的草食奶粉、黄油等产品也首次亮相。
一系列新产品的亮相吸引了不少观众,他们更关心这些展品什么时候能卖出去。澳优执行董事吴表示,去年亮相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爱特英家家庭羊奶粉、春翠有机母奶粉、NC澳洲鼻炎益生菌等多种展品,今年都成为了商品。今年展出的骆驼奶粉将于明年1月在国内全面销售。把展品变成商品,不仅是消费者关心的问题,也是企业的初衷,是为了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创新产品。
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表示,经过三年的发展,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变展品为商品,变参展商为投资者,交流思想和理念,连接中国与世界,成为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的四大平台,成为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
记者注意到,11月2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为雅培、惠氏、雀巢等进口特殊食品企业发放了41张婴幼儿配方乳粉、特殊医疗用途配方食品和保健食品临时许可证,这些“展品”有望作为“商品”在中国销售。
在业内人士看来,乳业市场已经进入存量竞争时代,乳业巨头希望凭借深厚优势实现增长空。当低端市场的消费需求被分割时,企业应该首先占领专业细分市场。牢牢占领细分市场将筑起一道城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竞争压力,从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产量。
布局全家庭营养产业链打造核心竞争力
记者在本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还发现,如果走进一家乳品公司的展区,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产品。随着乳制品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单一奶粉阵营的印象不断扩大,酸奶、奶酪、益生菌、奶油等多品类多味产品相继出现。
琳琅满目的产品背后是乳企的全产业链布局。目前,从源头牧场种植、奶牛饲养、生产加工、物流仓储、渠道管控到售后服务的“种养结合”全产业链模式,使得一杯奶的品质全程可控。
记者注意到,今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食品展区最大的变化是展品中凸显了家庭营养的概念。面对这一趋势,澳优、达能、恒天然、雀巢、健和等纷纷出手。都在尽自己的努力,而且很多细分品类几乎都注重整个家庭的营养健康。
吴表示,澳优此次展出的产品涵盖了全生命周期营养所需的产品,包括婴幼儿配方奶粉、儿童奶粉、成人奶粉和营养产品。可以说,无论消费者处于什么年龄段,都可以从澳优的展台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产品。
记者了解到,今年雀巢有200多款来自世界各地的产品亮相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涵盖了从婴幼儿到成人、从个人到家庭、从人到宠物的各个消费群体;健康瑞士还将其产品细分为家庭营养和美容营养两个领域,每个板块针对不同类型的消费者有更多细分产品。
健和集团公共事务部主任朱晖告诉《财经新媒体》记者,家庭营养与健康正在成为一种新趋势,其中既包括人,也包括人以外的宠物。每一个细分都离不开对健康营养的需求,这也是很多企业致力于家庭营养的原因,尤其是在家庭营养市场增速较为明显的中国。
雀巢健康科学大中华区总裁顾欣欣认为,疫情改变了原有的消费趋势,让消费者充分认识到免疫力和营养补充的重要性;近年来,中国消费者对营养知识的认知和营养补充剂的使用大多停留在比较营养成分、品种甚至价格竞争的领域,而真正的营养管理包括产品和服务两部分。
作为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所有展品必须是进口产品,这是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最基本的“门槛”。对于高度国际化的乳企来说,让他们“纠结”的不是能带来什么产品参展,而是选择带来哪些产品,这恰恰考验了乳企在全球产业链布局中的能力。
对于乳品企业来说,谁的奶源多,谁在竞争中就有更多的话语权。近年来,随着乳制品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乳制品巨头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除了澳大利亚对整个产业链的出色布局,伊利、蒙牛等巨头乳企近年来也通过收购布局上游原奶企业。
目前,澳优已在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全球“黄金奶源”完成产业链布局。截至今年,澳优在全球拥有10家工厂,产品已出口到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过去的五年里,澳优的业务规模扩大了近五倍。
伊利建立了覆盖全球的全球创新网络,从全球视角覆盖全球领先的R&D机构,覆盖亚洲、欧洲、大洋洲、美洲,开展全产业链创新合作,构建“全球智慧链”。目前,伊利的合作伙伴遍布5大洲,分布在33个国家,成为助力伊利业绩增长的强大动力。
“随着国内乳业竞争升级,优质奶源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宋亮表示,未来乳企的竞争是全方位的,尤其是供应链体系的竞争,比如奶源的竞争。通过并购的方式收购奶源,可以进一步保证奶源的质量和数量,有效降低成本。
中国食品行业分析师朱告诉记者,乳企要提升整体竞争力,快速整合国内外产业链,回馈海外科研技术、品牌、资源等。系统集成需要很长时间,这也是浪潮过后乳品企业下一步的重点。
科技创新实力的较量
与此前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相比,今年乳制品企业发布的新产品不是简单的小类,而是技术含量更高、营养价值更高的新产品,更强调新研发技术成果的应用。从外界来看,乳业巨头提升产品研发实力,不断满足消费者对品质生活的追求,也是竞争模式的转变。
事实上,乳制品企业在不断创新,不断拓展产品边界,这考验着他们的研发能力。此外,近年来,数字化推动了中国制造业转型的不断深入,中国乳业也在数字化创新浪潮下迎来了新的机遇。“数字化转型”成为了乳企发展的新引擎,也成为了各家乳企的标配。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今年推出的新产品中,达能、雀巢、伊利、澳优均将科研成果和现代技术服务展示放在首位。其中,在非常细分的益生菌品类中,澳优推出了针对鼻炎患者的益生菌。为了方便不在现场的消费者参观,还推出了VR展览;达能利用AI和大数据解决喂养问题。
吴表示,澳优在科技创新方面不遗余力,在澳优食品营养研究院的基础上,在多个研究中心的支持下,建立了“1+6”全球体系。在数字化方面,近年来澳优加快了运营平台从数字化向智能化的升级,利用大数据实现用户导向,帮助澳优从用户的消费轨迹出发,发掘和满足消费者的潜在需求。
达能在中国利用数字技术推出了许多创新产品和服务。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达能展示了双码溯源系统、金便便解码器等数字黑科技,吸引了众多与会者的关注。以双码追溯系统为例,该系统利用区块链、系列化、聚合化技术,实现了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独有的“双码追溯”,可以提高产品的信息透明度,帮助消费者和零售商了解产品从牧场到手中的全过程。
此外,伊利很早就制定了“数字伊利”战略,建设智能透明工厂,开发数字畜牧管理系统,建立了从牧场到工厂再到终端的全产业链数字生态系统。恒天然对数字化、电子商务、新零售等新业态也有很多布局。通过小米物联网生态中的AI智能音箱、小米手机等载体和入口,恒天然智能助力用户烘焙,带动转型,建立家庭烘焙的数字生态。
恒天然大中华区CEO周在接受财经新媒体采访时表示,疫情加速了恒天然数字化转型的步伐,直播卖货成为近年来最流行的营销方式。今年,恒天然首次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采用直播方式。恒天然在数字化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通过区块链技术与客户进行数据沟通,并完成了新西兰与中国之间的第一笔区块链技术支持交易。
从今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变化不难看出,疫情让大众的健康意识不断提升,也促使乳业巨头们加快了大健康、数字化的进程。食品展与其说是细分品类的竞争,不如说是乳业巨头之间科技创新实力的较量。越来越多的奶粉企业开始探索开辟第二战场的途径,希望借助家庭消费入口,争夺高科技细分品类的市场份额。
宋亮认为,奶粉行业需要不断创新,包括产品、技术和营销方面的创新。近年来,国内品牌与国外品牌在技术和品牌建设上的差异逐渐缩小。技术方面,部分益生菌、OPO等营养元素日益成熟,创新技术正推动整个行业朝着更专业的方向发展。未来,技术创新和数字化应用将成为乳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