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烈
当年8月,由体育协会总组委会副主任许率领的新中国第一个体育代表团访问苏联。苏联的全民体操给杨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早晨跟着广播或自己演奏音乐进行的健身运动,使人民得到了体育锻炼,易于普及。
杨烈1933年就读于上海两江女子体育学院,后赴日本东京体操学校和教育部体育研究所学习。1939年赴延安,历任延安市体育协会理事、延安市新体育协会理事、陕甘宁边区体育委员会委员等职。1942年9月10日,她在《解放日报》上发表《谈女同运动》,号召女同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新中国成立后,廖承志邀请在香港地下工作的杨烈成为第一位加入国家体委的女干部。
杨烈的报告很快获得批准。当时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35岁,平均寿命在40岁左右。新中国迫切需要通过民族体育提高人民体质和竞技水平。但是创造一套全民健身操是前所未有的,所以杨烈去找他的同事刘一祯商量。
从哪里开始编练习?刘一祯想起了日本的“辣妈”。她在北师大读书时学的是“辣椒曹操”,老师是时进成,一个看起来像意大利人的日本人。
无线电演习起源于德国,从美国传入日本。1928年,第一套全民健身操在日本问世,之所以叫“广播体操”,是因为它跟随着广播电台播放的音乐。传到中国的时候,因为日本的“播音”听起来像中国的“辣椒”,中国人就把播音练习称为“辣椒练习”。
刘一祯说:“全民健身操的目的就是让人们简单地锻炼身体。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早上有两节课,中间需要休息。”她从这点出发:锻炼时间不宜长,动作不宜难,但要全身锻炼。
新中国第一套广播体操诞生了。总共10节,只有5分钟左右。第一节“下肢运动”和第二节“屈腿伸臂的肢体运动”都是热身。运动强度从第三节“练胸”开始逐渐加大,弓步扩胸练四肢。第4、5、6节分别为“体侧运动”、“扭转运动”和“背靠背运动”,运动部分向腰部和腹部运动。其中最难的是“背靠背运动”,要求身体向前弯曲,膝关节伸直,指尖触地。第7、8、9节依次为“平均练习”、“跳跃练习”、“完成练习”,第10节“呼吸练习”借鉴“胡椒练习”,与呼吸练习接近。
与编体操相比,刘一祯觉得写体操指导更难。无线电图的文字要准确易懂,即“升降”和“振动”。“举”是一个硬动作,“振”是一个依次经过身体不同部位的摆动过程。当时体操术语太少,刘一祯用的是日本体操术语词典。挂图模型为著名体育教育家马月涵之子马启伟,广播操作曲者为以创作《新四军军歌》闻名的何士德,由北京电影乐团演奏,中央广播电视总局人民广播器材厂制作成唱片。
当时广播体操示意图
七十年:从第一集到第九集
我做了两套无线电练习。我做第五集的时候是个中学生,做第六集的时候是个中学老师。广播操是中国历史上参与人数最多、时间最长的体育项目。
1951年11月24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套广播体操颁布的当天,全国体育总筹备会、教育部、卫生部、总政治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全国民主青年联合会、全国学联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广广播体操活动的通知》, 声明:“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局广播局和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备委员会共同决定,在中国国家广播电台和地方人民广播电台举办广播体操节目,这是普及民族体育的重要一步。” 第二天,人民日报发表了《我们做广播体操吧》。
12月1日,中国国家广播电台广播体操音乐首次播出,每天分别在6:40、7:20、7:40播出三次。到目前为止,已经快速发布了九套无线电演习。虽然来自不同的年龄段,但都遵循第一套动作顺序安排原则:起步时离心远,负荷小;热身后,他们逐渐增加动作和负荷,然后转向更剧烈的运动和更大的负荷;最后,他们被安排或放松,练习结束。
第二套无线电演习于1954年7月公布。与第一套简单动作相比,融入了健美操、舞蹈等元素,动作难度增加,运动量增加,取消了第一套“整理动作”和“呼吸动作”。1957年,第三套演习被推进。加入武术动作,有中国特色。因为调查显示,做运动有助于增进食欲和睡眠,所以做广播操一时成为时尚,有的单位从一天两次增加到三次。
1963年4月15日,趋于成熟的第四套出来了。它有两个举措:一是有开篇的那句话:“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套广播体操——时代在召唤!”;其次,它有少数民族语言版本。这一套比前三套更容易学,运动量持续增加,强调新鲜感和美感。
1953年,第六国营棉花厂在车间里进行无线电演习
1971年9月1日,活动部位更全面、难度更大、运动量稍多的第五集问世,由于加入了劳动和舞蹈动作,新颖活泼。李连杰是北京长桥小学的一名学生,她有着优美的做操标准,走上舞台,走上新闻纪录片的屏幕。9年后,他在电影《少林寺》中大放异彩。
第六套广播体操于1981年9月1日问世,并首次配有两首新曲。1990年5月8日,第七集出现了。挂图模特是著名体操运动员李宁,但难度很大,很难学。1997年6月20日推的第八集很好学。这套分为两版,第二版快节奏。媒体在丰台采访了新北京居民,大家都说这个运动有利于促进人体的“柔韧性”。其中,第七套持续了14年,成为最长的一套无线电练习。
第九套于2011年8月8日上线。通过增加保龄球和现代舞与时俱进,特别是对于长时间坐在办公室里使用电脑的现代人,加强肩、颈、背、下肢力量的锻炼。
70年来,广播操经过不断更新,从第一套、第二套参考到第三套、第九套逐步形成,不断完善和成熟,确立了规范化、科学化、大众化、健身化、趣味性的编排原则。
收音机叫你做练习
1952年6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半年来第一篇关于广播体操实施情况的报道。上面写着:每天,中国国家广播电台、北京、天津、上海的40家广播电台同时播出体操节目,占据52个波长,总计1205分钟。对于收听不便或收听设备不完善的地区,将提供3800份广播记录。
1958年,思明村居民早起做广播操
据《上海体育志》记载,上海学校的体操运动最早可以追溯到1897年,上海三等公学等新学校都开设了体操课。第二年,中国最早的私立女子学校——上海郑经女子学校也开设了体操课。当时的体操大多是士兵体操或普通体操。南洋学院改为交通大学后,要求学生每天做一次早操。承中中学要求学生晨练,着装统一,站位固定。缺席的人将受到警告。
1951年8月,《国务院关于改善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提出,学校应当开展早操和课间操。随着第一套广播体操的颁布,上海学校的早操改为广播操,中学的锻炼率达到了66%。20世纪50年代,广播操成为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之一。
1981年,上海将“两课四练两活动”列入课程。
在上海,大井中学以开展学校体育而闻名。76班3班成员范凤祥记得:“我们班被分配开了一个公开课,来自全国各地的体育老师代表和学校领导参加了。在人均只有0.17平方米的“蜗牛壳”里,我们爬、跳、翻、撑双杠。活动热气腾腾,一节课不知道赢了多少掌声和惊喜。”第二天,《文汇报》发表了一篇报道:《龙在螺壳里腾跃——大井中学因地制宜开展体育活动实录》,使大井一举成名。
1970年,一个留着运动短发浓眉的女孩走进大井中学时,大井中学在河南南路的一栋居民楼里。她的名字叫邱勤勤,从上海游泳队的职业运动员变成了一所私立中学的体育老师。大井是当时石楠地区最简陋的中学之一。校舍为老式三层住宅楼,一楼只有一个小院和一个大厅。运动器材只包括双杠、跳箱、上海人称“山羊”的鞍马、九个坐垫。
大井中学的学生正在锻炼
邱勤勤和他的同事们因地制宜。天井靠墙竖起几根竹竿作为爬土杆,还做了土圈。一楼大厅和天井里,散落着“山羊”、双杠和跳箱。跑到人民广场,在跑道上冲刺,在人民路、中华路、环城路练习长跑。无线电练习甚至更难。“由于空间小,一次只能容纳一个班级活动。为了能让学生做好广播操,邱勤勤与其他老师协商,采用分批分散的方式,让全校学生分七批完成练习,依然保证按时上课。
自1975年以来,大井中学先后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上海市体育工作先进单位、上海市教育先进单位,受到国务院表彰。邱勤勤被授予“特级教师”称号。
无线电演习发挥了很大作用
“一大早,从7点半到8点,正是晨练的时间。如果你走在外滩的有轨电车上,可以看到很多单位分布在不同的地方,做早操。”1953年1月25日《外滩集体晨练》)
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在机关开展工间操等体育活动的通知》,工间操成为一项制度。截至6月,上海参加无线电演习和车间演习的工人人数已增至46万人。在20世纪50年代,无线电练习和球类运动是最受工人欢迎的运动。
上海大电电厂的员工正在做练习
说到工厂里的播音练习,你会想到电影《大李、老李、小李》里的工会主席大李。体育锻炼让大李告别了雨天的腰酸背痛,整个工厂的体育活动蓬勃发展,生产蒸蒸日上。故事的原型是上海肉类加工厂。编剧之一姜荣全说:“是全国英雄联盟在上海工厂唯一的代表。解放日报已在头版报道。我写了报告《生产需要运动来生产》。市委宣传部委托天马电影制片厂让我来报道。当时电影界正在尝试拍摄一些喜剧电影,体育题材非常适合喜剧的特点。”
1960年,淮海中路的一条街道率先组织了开门演习。每天早上,在商店开门前10分钟,员工在商店前做无线电练习。之后沿着南京东路、西路一路起步,成为国内著名商业街的“店运”“路运”。到了20世纪70年代,无线电演练被纳入上海职工体育活动主要内容的“三大演练”和“一拳”。20世纪80年代,广播体操作为一种车间练习,各单位经常组织广播练习评比。大型企业上海冶炼厂在市无线电演练比赛中获得党委工厂称号。
因地制宜做广播体操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几代人在无线电练习中“伸胳膊、弯腰、踢腿、跳腿”。是中国人最简单、最方便、成本最低的健身方式。上世纪70年代末来到中国的法国、埃及、伊朗代表团称之为“真正的社会主义运动”,是几代中国人难以忘怀的共同记忆。
2003年元旦,停播20年的广播体操节目再次出现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2011年1月2日起,每天上午10: 00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AM990、FM93.4播放广播音乐。
2019年,上海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常住人口的43.7%。中国有4.3亿人定期参加体育锻炼。根据《2019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中国居民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3岁,是新中国成立时的两倍多。已有70年历史的无线电练习有助于身体素质的提高。
第九套广播体操
"广播体操现在开始,走在正确的位置上."音乐响起来了。让我们一起做广播体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