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和李白 李白与杜甫究竟相差多少 教授一语道破两人之间的差距 高下立判

栏目:时尚 2021-09-26 09:21:49
分享到:

诗歌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座永恒的堡垒。无论经历了多少年的洗礼和打磨,它都可以天长地久,永不过时,向世人传递着最美的意境和最真挚的情感。在古人的观念中,“万般皆下品,唯读书高”,只有努力读书,考取功名,步入仕途,才能实现人生价值,彰显身份的高贵。

纵观历朝历代的诗坛和政界,不难发现,许多著名诗人都曾在朝廷中担任过官职,甚至官至宰相。比如有“诗佛”之称的王维,是盛唐时期的田园诗人。他不仅擅长写作和写诗,而且精通音乐。19岁时,他受到安乐公主的赏识。

后来,王维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先后担任了太乐城、右皮卡、吏部阆中、尚书右丞等官职。虽然他没有出去,但他顺风顺水,出类拔萃。又如,写下历史巨著《怜农》号召天下爱惜粮食的沈李,是唐朝著名的宰相。

张九龄,唐代诗人,以“月满现海,天光通天”著称,也是著名的政治家、宰相。他恪尽职守,兢兢业业,敢于出谋划策,善用民力,从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为唐朝开元盛世做出了突出贡献。

然而,诗坛上最知名、最享誉世界的诗人是李白和杜甫,他们都曾身居官职,在诗歌方面取得了不相上下的成就。世人对他们的才能、成就、历史地位争论不休,不知孰优孰劣。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戴建业说,李白和杜甫在诗歌方面的成就和地位不同。他是如何评价他们的?

“诗仙”李白

李白,名字叫“青莲居士”,被称为“酒仙”,因为酒总是出现在他的诗中。李白爽朗豪爽,豪放自由,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和自豪感。对待自己最好的朋友,他真诚地写了许多饱含深情的诗送给朋友;对待国家,他一直珍视对祖国的热爱和热枕,但他看似狂放不羁,实则有忧国忧民的情怀。

李白是一位典型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一生矛盾、精彩、传奇。李白年轻时深受儒家经典的影响,渴望通过自己的才能帮助君主开辟一个和平繁荣的生活。然而,李白的仕途之路却因日子不如意而频频受阻。

他只能带着不甘和孤独在山河之间寄情,展开几次漫游之旅,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抱负。此外,李白隐居时受到道家思想的启发,学会了无为而治的人生境界,开始向往自由宁静,写下了许多优雅的诗篇。事实上,李白一生都在流浪。

当官的时候,他渴望一种在山中游荡玩耍的自由生活;但他生老病死时,禁不住忧国忧民,忧国忧民不亚于杜甫。可以说,李白的爱国精神贯穿了他的一生,这一点在很多作品中得到了印证。

“诗圣”杜甫

杜甫,字美,被世人誉为“诗圣”。他和李白一起被称为“杜丽”,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最大的情感特征是爱国主义。他出生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亲身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巨变。所以他有很强的社会意识,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情况联系起来。

他在作品中除了感叹“国不为国”和生活的辛酸外,还立下了驰骋沙场、报效祖国的志向。杜甫见证了唐朝的动荡和衰落,也亲眼见证了人民面临的灾难和痛苦。因此,他非常擅长在诗歌中描绘复杂尖锐的社会问题和困难的画面。

同时,他融入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最终呈现出一部传世的生动深刻的“诗史”。与李白不同,杜甫是一位典型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叙事诗不多,但都是经典之作。杜甫善于以独特的眼光观察社会生活中的典型人物和事物,用艺术手法对其进行加工和润色,创作出无数沉郁失意的作品。

他变得生动起来,不再是普通人眼中的普通人,每一个人都有真实而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性格。比如《石壕吏》里那个年老体弱腿脚不便的老人,听说大人要来征兵,一夜之间就“翻墙”了。

故事中的老妇人善良而坚强。为了不让官兵抓走儿媳和丈夫,她宁愿牺牲自己来保住摇摇欲坠的家。整首叙事诗揭示了安史之乱影响下唐代劳动人民的辛酸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和对战争的厌恶。

戴建业眼中的“杜丽”

华中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教授戴建业因为讲解唐诗的视频在网上走红,受到网友的认可和追捧。戴建业教授认为,古代诗人可以分为普通诗人、著名诗人和伟大诗人。唐代著名诗人数不胜数,如孟浩然、李商隐、王维,但伟大的诗人只有两位,李白和杜甫。

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很少有伟大的诗人,像爱国诗人屈原、陶渊明、苏轼那样自由奔放。他们不仅在诗歌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和成就,而且有崇高的人格和境界。杜甫一生广远,但也出身官宦之家。

安史之乱前,杜甫对自己的学识和能力相当自信,甚至自诩“读书写字如神”。然而,自我感觉良好的杜甫在参加科学研究时在孙山很有名。后来,杜甫被授予“九品”下的河西校尉,但他拒绝了,因为他离得太远。第二年,杜甫被任命为右后卫,带领曹操参军,但他没有服役多久就因为安史之乱而放弃了。

已经过了不惑之年的杜甫,经历了国破家亡,却在战争中情不自禁。他只能背诵“我抚摸我的白发。它变得太瘦了,再也拿不住发夹了”,以表达他对全国人民的关心。在戴建业教授看来,杜甫可以称得上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因为他与民族同甘共苦,肩负着整个国家的历史使命。

然而,李白的一生是放荡不羁的,他总是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全部的情感倾注在作品中。所以戴建业教授认为李白的诗有些偏激,建安以来,李白并没有优秀的作品。在《戴老师的神奇诗歌课》中,戴建业教授特别提到,杜甫应该获得“诗歌最高成就奖”。

显然,与李白相比,戴建业教授更欣赏杜甫,也更胜李白一筹。他认为杜甫是一位能融汇前人之长,融汇自己的艺术技巧和特点,有着宽广的气魄和宽广的胸怀的诗人。除了绝句无法超越李白之外,杜甫在律诗和古诗方面都达到了巅峰,所以他们在诗歌方面的成就一目了然。

结论:

不同朝代的诗坛对李白、杜甫有不同的看法。杜甫前半生的名声远不如李白,其作品直到晚年才受到重视。因此,杜甫的诗歌在唐代的使用远远少于李白。北宋时期,文人墨客都尊崇杜甫,喜爱他的作品,争相注释杜甫的诗。

元明时期,诗坛掀起了一股崇李抑杜的风潮,对杜甫的诗有所冷落和排斥。直到清代,文坛上绝大多数专家学者都认为他们应该是平等的、平等的,他们都是历史上唐朝的大诗人,很难区分。

综上所述,无论是戴建业教授的观点,还是国内外学者的论述,都只能作为参考。其实,经常品味两位大诗人的作品,学习他们优秀的品格和人生态度,远比将两者区分开来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