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虱又称白蛾,属于半翅目粉虱科,是一种世界性害虫,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这种害虫在适宜的温度下繁殖速度快,危害大。老百姓常说:“一次又一次的杀人是摆脱不了毒品的,但是今天却被毒品覆盖了。如果你死得不干净,你什么也做不了。”。如何才能有效应对粉虱?
粉虱的成虫和若虫都喜欢群集在植物叶片背面,用刺吸式口器吸植物汁液,使受害的叶片变绿、变黄、萎蔫,甚至整株死亡,并分泌大量的蜂蜜,污染叶面和果面,造成煤灰斑病。此外,粉虱经常成为病毒性疾病的传播媒介。
1.宿主范围广,食材多。一年四季都有栖息地和繁殖地:蔬菜中的黄瓜、西瓜、茄子、西红柿、辣椒、冬瓜、豆类、生菜、白菜等都能受到它们的危害,花卉、果树、药材、牧草、烟草等112科653种植物也能受到危害。
2.繁殖能力强:环境适宜时,一个月左右可完成一代,一年可发生10代以上,一只雌性可产50-100枚卵,呈几何指数增长。
3.昆虫状态复杂:植物上卵、若虫、成虫的昆虫状态不同。大部分尼古丁等药物可以杀死成虫,但对若虫和虫卵影响不大,导致杀虫剂的数量跟不上繁殖速度。
4.善于飞行:打完药就飞走,吃了再飞回来。早晨气温低时飞行能力弱,太阳高时飞行能力强。此外,粉虱的翅膀上有白色的蜡粉,使得药液很难粘住。
5.隐蔽性好:新生卵为绿色,多集中在上部叶片,而成熟卵位于一些下部叶片,其次是初生幼虫和老幼虫,最低的叶片主要是伪蛹和新出现的成虫。
6.耐药性增加:随着长期、大规模、单一应用,耐药性逐渐增强,变得更加顽固和难治。
白粉虱为什么这么难对付
1、防控意识淡薄,重治疗轻预防。
农民朋友防控意识淡薄,重治疗轻预防。经常发现粉虱危害大后再申请防治,对粉虱的防治效果非常差。防虫网、黄板、农药要提前挂好。
2.未能分组防治疾病。
由于迁徙力强,粉虱繁殖迅速。在18℃ ~ 21℃的最适温度下,繁殖速度过快,繁殖数量多。第一代以后,种群数量可增加140 ~ 150倍,繁殖数量呈指数增长,不能通过喷药完全消除。
3.未能连续服药。
一次性管理不能杀死所有的白粉虱。粉虱的成虫、若虫、卵和蛹在植株上自上而下分布。一般药物只能杀死成虫,但很难杀死虫卵和幼虫。逃脱的白粉虱会卷土重来,再次爆发。正确的杀药方法是第一天把药吃完,第二天再用。两次用药后杀虫效果非常明显。
4.应用质量不高。
很多农民用药省事,用水少。通常,他们用喷雾器给一英亩土地浇水。而且,他们只喷正面,忽略背面。往往药物根本不喷在昆虫身上,甚至连叶子都不湿。
5.用药时间不当。
中午或下午,气温高时,粉虱飞得快,粉虱飞得远。它根本打不到虫子。你吃完药后,它会继续回来伤害你。
6.药物选择。
有些化学物质只杀死成虫而不杀死卵,导致卵孵化后成虫不断生长。有些农药只杀卵,不杀成虫,导致成虫不断产卵。卵孵化后,成虫在繁殖过程中不断产生抗性。灭杀粉虱的杀虫剂选择过于单一,灭杀粉虱难度较大。
7.我不知道熏蒸剂和喷雾的组合。
大多数农民不知道熏蒸剂和喷洒的组合,也不知道组合的效果。
如何有效控制粉虱
1.提前预防
很多农户在平时的病虫害防治管理中不能做好防治结合工作,往往要等到粉虱大面积发生后才开始治理,往往无法控制;此外,很多农民因为比别人更有效而无法把握防控的关键时期,这也是防控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
2.轮作和翻茬
棚内秋冬茬或棚周露天蔬菜应选自粉虱如韭菜、芹菜、菊花、菠菜、油菜、蒜苗等。,其中不喜欢吃蔬菜,这样可以避免这种昆虫的危害并有效防止其传播到棚内。
3.根除昆虫来源
播种前,将前茬作物的残株、残叶、残草清理出田,掩埋或焚烧;蔬菜生长期加强修剪,摘去枯黄叶、病叶,带棚外焚烧。夏季高温封闭棚内,可有效消灭棚内粉虱。
种菜前用熏蒸剂封闭棚内杀灭害虫,保持棚内密闭8-10小时后再通风。
苗床或温室出风口应设置避虫网,防止外来虫源进入。建议使用4张60目防虫网。
4.诱捕和躲避
粉虱有很强的黄化倾向,发生初期可在温室内设置黄化粘虫诱杀成虫。冬春季组合摆放黄板,温室内悬挂防光幕,既能避免粉虱,又能增加对蔬菜植株的光照。
5.生物防治
当粉虱成虫平均每株0.5 ~ 1只时,释放人工繁殖的蚜虫黄蜂,每株释放3 ~ 5只成虫或黑蛹,每10天左右释放一次,共释放3 ~ 4次。白粉虱防治效果好。温石棉也可以人工投放,一条温石棉平均可捕食172.6只粉虱幼虫。在条件允许的地区,白粉虱的控制也可以通过白粉虱的贝类来进行。
6.化学防治
防治可选用75%螺虫乙酯吡蚜酮水分散粒剂、60%吡蚜酮呋虫胺水分散粒剂、15%阿维菌素螺虫乙酯、80%烯啶虫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