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普通人眼中的神奇资本
每当我经过曹杨路地铁站时,我经常回忆起我童年的一些记忆。
曹杨中学创建于1953年,是上海市政府指定招收爱国归侨子女的三所学校之一,也是上海市首批26所重点中学之一。我们进学校的时候,有几十个华侨学生,分布在各个年级的班级里。也有少数华侨教师。我们一年级的临时英语老师季先生是一位归侨妇女。学校的教学环境很好。学校的围墙周围是高约2米的竹栅栏。竹栅栏是由细竹子制成的。竹篱内外涂有黑色沥青,是曹杨中学的显著标志,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学校道路的两边,有许多梧桐树、柳树和各种花草,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就像走进了花园。
学校办公楼
学校的建筑都是砖木结构,青砖红瓦。有三栋两层的教学楼,楼上楼下各有六个大教室,每个教室有50多个座位。教室从东到西,东边一整排窗户,西边两扇门一扇窗。房间光线充足,通风良好,门前有宽阔的室内走廊。
学校教学楼
这三栋建筑由一条室内走廊连接起来。每栋楼中间的空地周围都有一个小花园,里面种植了很多野蔷薇和无花果,而周围则密密麻麻地种满了冬青。学校有自己的办公楼、礼堂、图书馆、实验室、足球场、篮球场和室内体育馆。我们进入学校后,新建了一个教学设施齐全的游泳池,是一流的。
学校教学楼
当时曹杨中学的教学质量很高,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经验丰富。除了一些资深老教师,很多新来的年轻教师都是华东师范大学的毕业生。比如我们班初二的班主任童老师,是一个刚从华东师范大学毕业的新大学生。当时学校党支部书记王长仁和校长寇霞都是抗战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干部。以前主要从事地方工作,校长寇先后任八路军、新四军军长。后来两人都从事教育多年,具有很高的领导能力和演讲水平。和寇总裁当时看起来都是四十多岁的中年人。王树基戴着一副眼镜,他的头发有点稀疏,他的脸更白更优雅。寇校长是个矮胖子,黑脸,说话声音很大,走路昂着头,完全是个军人。在曹杨中学读书基本上意味着一只脚已经进入了大学的门槛,大部分学生都能考上大学,也有一部分能进入重点大学。
学校教学楼
曹杨中学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除了学校的各级领导,所有科目的老师,无论男女老少,都被视为绅士,尊师重教。
我们学校的政治课内容和形式都很丰富,所以大家都很喜欢,尤其是听王树基关于革命传统教育和时事政治的讲座。每次我听王树基的讲座,学生们都坐在教室里听有线电视广播,除了老师在礼堂听讲座。王树基的演讲非常生动、翔实、清晰,教室里一片寂静。每次课后,我都深有感触,收获了一些东西,进一步激发了我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意识。
此外,学校还邀请了全国著名劳模、国棉一厂阻车员杨福珍阿姨,以及《永不消失的电波》原型人物李霞的爱人邱慧英女士来授课。他们都谈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这让我们深受教育,记忆犹新。
1965年,空政治文化艺术团演出歌剧《江姐》后,学校组织师生员工自己排练了整部歌剧《江姐》,甚至我二哥也在剧中扮演了一个小跑龙套的角色。剧中的主角江杰由我们班一年级的班主任冯老师扮演。反派甫志高由我们的音乐老师陶先生扮演。他在学校礼堂表演了好几天,表演非常成功,给全校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课。因此,在我们的心目中,江姐的形象就是冯先生的样子。
最令人难忘的是,1966年春,阿尔巴尼亚部长会议主席谢虎访华,周总理陪同访问上海。学校组织了一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沿着新华路迎接他们,我也是其中之一。我有幸在敞篷车上近距离地见到了微笑挥手的周总理。激动之情溢于言表,留下了美好幸福的记忆,我永远不会忘记。
礼堂和食堂
曹杨中学非常注重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中各司其职,各有特色。我班一年级的班主任冯先生教地理,但她的讲课简单易懂,学生也愿意学。而且,作为一名班主任,她关心我们班的学生。我在学习和思想上关心每一个同学,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同学交谈。我是学校里最受欢迎的班主任之一。至今保留着初中的成绩单,一年级期末的成绩单上有冯老师写的品德评语,非常客观恰当。它不仅充分肯定了我的优点,也明确指出了我的不足,至今读来倍感亲切。二年级的班主任佟先生是一名新来的年轻教师,但他工作非常努力,和学生们混在一起。他教我们语文,非常重视写作,经常在课堂上朗读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点评,提高了我们的写作水平。我们的英语老师蒲先生让我们每次在学校见到他都要用英语交谈。虽然刚开始很难,不习惯,但是大大提高了我们的英语会话能力。历史老师王老师在讲述民族英雄文天祥英勇就义时,总是含着泪仰望教室的天花板,深深地感染着我们。陶老师是一位音乐老师,他优雅、英俊,而且很有音乐天赋。他唱歌像个歌手。美术老师尹先生在教我们写美术字的时候,让我们记住了“横竖捏刀,弯钩做鹅鸭头”的口诀,受益匪浅。今后,每当我写中国书法时,我的耳边自然会响起他那带有浓重山东方言的精粹声音。
2020年教师节,笔者看望了班主任冯老师
曹杨中学的学校生活丰富多彩。除了思想政治文化课的教学,学校非常重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会安排各种活动。学校也很注重学生工作习惯的培养,每两周去学校附近的公交停车场打扫一次。每学期我们还安排在郊区的长征公社工作几天,比如摘棉渣,摘麦穗。
学校经常在周六晚上的篮球场上播放露天电影,大多是新上映的教育类电影,比如《永不消失的电波》《英雄儿女》《农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我们在曹杨中学读书时享受的一种特殊待遇。
每年国庆前夕,学校都会组织篝火晚会。每个学生都带了一块木头。天黑后,班里的学生在篮球场上跳集体舞,周围是篝火,伴随着有线广播播放的舞曲。
曹杨中学也是著名的青少年体校,列入普陀区第三青少年体校,特别适合手球。学校每年都举办春秋运动会,曾经举办过军事运动会。每当学校里有运动会,栅栏里就有很多人。栅栏外面挤满了人。他们透过栅栏往里看,有些人甚至在竹栅栏上撕开了长长的洞。当我们在树篱中时,我们非常自豪。
当时学校每个年级都有体育课,我所在的二年级班也是体育课之一,班里很多学生都有体育特长。每次开运动会,我班很多同学都会拿到一些名额,班级总分也比较高。各种奖项总是贴在教室的墙上。班上还有几位同学是普陀区青少年羽毛球队的成员。他们被招募为特殊学生。他们每周训练两到三个下午,有时还参加比赛。每次看到他们穿着运动装离开教室去训练,同学们都羡慕不已。
因为我提前两年上小学,所以是班里年龄最小的。另外,我家穷,营养不良,发育不良,个子矮,我不擅长运动。幸运的是,学校还提供业余军事体育课程,如射击、举旗和无线电报。经过选拔和考试,我有幸成为普陀区广播电报运动队的一员。每天下午都要在远离学校的国防体育场训练一两次,周日早上又要训练。无线电报运动很无聊。为了提高兴趣,我们的教练李还利用国防体育场的现有条件,让我们玩模型飞机,玩小口径手枪和小口径步枪,骑在摩托车教练后面的赛道上。1965年夏天,他还带我们去长风公园的游泳池,教我们游泳。
1966年春,我参加了上海市青少年广播电报体育比赛,是普陀区体工队唯一一个通过成绩的,为普陀区广播电报体育比赛实现了零的突破。当我满心欢喜地等待三级运动员的证书和徽章时,一项运动开始了……
两年后,我离开曹杨中学,走向社会。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的。曹杨中学围墙已全部拆除,换成高混凝土砖墙。后来曹杨中学易地重建,旧址成了新建小区。
如今,曹杨中学的围墙早已不复存在,但围墙里郁郁葱葱的记忆却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并将永远伴随着我。
学校教学楼
作者王顺生系原曹阳中学67班学生,上海智信律师事务所创始人高级律师
注:文中曹杨中学照片由王老师邻班同学赵华提供,已故沈贺摄。我想在这里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如果你在Modu发现美丽的风景,好的商店和好的东西...
直接发到微信官方账号跟一朵花聊
那些东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