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的多样化要求教师和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评价和筛选能力
在当今互联网和信息社会,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利用信息资源进行生产、生活和创新。然而,面对浩瀚的信息海洋,信息的流动和信息量都在不断增加,这使得人们搜索和使用它的难度越来越大。随着4G网络的覆盖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可以轻松获取各种信息。各门户、微博、微信、QQ等推送信息的常态化。,一方面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另一方面,它也给我们在海量信息的过滤、评估、筛选和利用上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洪流中,什么对我们有利,什么会给我们带来负面影响,都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信息识别和评价能力,需要我们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处理能力。文献信息检索能力已成为高校师生应掌握的基本学习技能之一,是继续学习的重要手段,在教学、学习、科研和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学校对学生信息素养教育重视不够
早在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对“文盲”给出了新的定义: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文盲不再是文盲的人,而是不懂得获取知识的人。国家教委要求全国各高校全面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课,这对普及文献检索知识、提高信息素养、增强信息检索兴趣、提高信息检索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目前的情况是,国内各大高校开设的信息检索课程大多以选修课的形式存在,学生自愿选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赚取足够的学分。这样的信息教育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这种强调专业而忽视信息素养的教育仍然普遍客观存在。
信息检索有助于高校科研
科研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高校在引领和推动全社会科技进步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学科的交叉和渗透,一方面促进了新学科和大量新知识的出现;另一方面,知识的老化和淘汰会越来越快。作为高校科研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即敏锐的信息意识、发现高质量信息的能力、对信息进行选择和评价的能力、正确引用文献和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的能力。作为一名科研人员,需要紧跟学科前沿,掌握最新知识,从而研究出有价值的科研成果,而文献信息检索能力是科研人员必备的要素之一。为了减少重复研究,提高研究成功率,研究人员在研究一个课题之前,必须收集相关数据,检索文献。选题后也要科学合理地运用文献信息检索方法,进行文献信息的筛选和应用,做进一步的研究,保证研究成果的连续性,进而推动科学研究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