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享国八百年,但实际上分为两个阶段:以封号为都的西周和以洛邑为都的东周。周幽王之死是一个转折点。周平王死后,董迁居洛邑,东周开始,乱世开始。诸侯国相继登上历史舞台,而周逐渐衰落,无力领导天下诸侯。
于是,诸侯国开始自力更生,谋求自身发展,在礼崩乐坏的情况下展开了争霸之战。东周分为两部分,即前春秋和后战国。战国时代的主旋律是改革强国后的兼并战争,战国七雄成为当时的超级大国。
在这漫长的一段时间里,大部分诸侯国都数次迁都,使得真正探索起来更加复杂。在这里,我们将简单谈谈战国七雄的都城。战国时期的七个诸侯国中,唯一没有迁都的是老诸侯国齐。当然,齐虽然是从西周初年建立的,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要知道田代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件大事。由建立的已被陈万的后裔田氏所取代。但齐的名字没有变,都城也没有变,依然是位于山东省淄博市的临淄。
和齐国一样,燕国和楚国都属于老诸侯国。战国时期燕国的都城是季承,位于今北京,是燕国最重要的都城。为了在中原之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燕国的都城不仅仅是,或者除了,还有其他陪都,甚至是五都。
比齐国和燕国晚的楚国也在战国时期迁都。楚国最著名的都城是杜英,它几乎贯穿了整个春秋时期,位于湖北荆州。然而,在战国时期,楚国数次迁往杜愚。楚惠王曾经把都城设在杜妍,也就是现在的湖北宜城,但几年后又迁回了杜英。
也许这个地方甚至还没有正式建都,只能算是首都。《史记·处士甲》中说,真正的移民是在楚王时期;
“二十一年,秦将便拔我郢,焚夷陵第一王墓。楚王禹兵散,不战而降,东北守陈诚。”
这就是著名的燕营之战。田雷引兵攻打燕都、杜莹,楚王青香被迫东进。当时的都城是陈城,位于河南淮阳。
楚王青香死后,他的儿子楚王考烈继承了王位。公元前241年,“楚东迁寿春,命为郢。”首都从陈诚迁到了寿春,寿春现在位于安微省寿县。寿春是楚国的最后一个都城。
与齐国、燕国、楚国这三个老牌诸侯国相比,秦国建立的时间更晚,只是到了东周时期才确立为诸侯国。咸阳,秦国最著名的首都,位于陕西省,大致在咸阳市的东部,xi市的西北部。
《史记·秦本纪》记载:“十二年,为咸阳,建而建,秦徙之。”
也就是公元前350年,秦孝公让商鞅带人在咸阳建宫城,作为秦国最新的都城。在咸阳建都之前,秦使用时间最长的都城是永城,它现在位于陕西省宝鸡市。
秦德公时期建立的都城永城,在秦献公初年就已使用,至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秦献公继位后,迁都溧阳,现在溧阳位于陕西Xi北部。栎阳很久没有建都了,才30多年,然后就是咸阳。
朝鲜、赵、魏是比秦建国时间短的三个国家。他们被旧霸主晋国瓜分。确切地说,是韩、赵、魏三人瓜分了晋国。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认汉、赵、魏三国为诸侯国的地位,汉、赵、魏成为三国。
朝鲜建国后,都城为阳翟,位于河南漳州。杨宅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是都城。《汉书·世家史记》记载:“丧事二年,郑国灭,郑国因徙。”也就是公元前375年,灭郑后,朝鲜迁都新郑,即现在的河南新郑。
赵建国后,都城为中牟,位于河南汤阴。《史记·赵》记载:
”元年,吴公子临危不乱,跑出魏国。赵就有些尴尬了
也就是公元前386年,赵继位,继位不久,吴公子就走向了混乱。后来,公子超逃到魏国,与魏国一起攻打赵。虽然赵打赢了这场仗,赵还是决定迁都邯郸,也就是现在的河北省邯郸市。
魏建国后,都城设在安邑,即今山西省夏县。然而,首都的迁移发生在魏惠王时期,人们对何时发生有异议。
《史记·魏时嘉》记载,魏惠王于公元前339年迁都。“秦用,东渡江中;齐、赵破我,安邑近秦,移于大梁。”说魏是为了避免迁都。但《竹书纪年》记载,迁都发生在魏惠王六年,迁都的目的是为了称霸。
参考文献:《史记》、《左传》、《诸书纪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