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人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东北大部分是山东人的后裔,却有自己独特的东北方言?不应该是山东方言吗?
作为一个纯粹的老东北人,边肖还是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的。
首先要说明的是,东北有说山东话的人——严格来说是胶东话。辽宁有几个沿海城市,都讲胶东方言,比如东北有“蚝味”之称的大连。但是大连的名字不是山东方言,而是蒙古语,意思是大海。
所以不能说东北人不讲山东话。还有一些,但是数量很少。而且,移民东北的第一代山东人会说山东话,但他们的孩子肯定会改说东北话。
为什么会这样?
有一个知识点大多数人都不懂:东北方言的历史太长了,甚至比汉字还古老!所以难怪东北话传染性很强——只要一个宿舍里有一个东北人,一个学期下来,整个宿舍的人说话或多或少都带着东北味...毕竟东北方言是最古老的方言。
它有多大了?
实际上,现代东北人的汉语方言主要是以古言话为基础,融入了大量的满蒙词汇、语法和口音,最终形成了现在的东北方言。最后一次定型主要是在清朝。在清朝,我们知道它的统治者原本是东北的满洲人,他们的统治基础是满蒙汉八旗的旗人,他们的祖先也是东北人。汉军其实就是东北的辽东汉人,说的是东北方言,而满蒙三军的旗人早期主要说的是满语和蒙古语。如果需要说汉语,他们还会说汉旗人的方言,也就是说,其实东北话是所有方言中最接近北京话的。正因为如此,东北人一般不学普通话,因为东北人认为东北方言就是普通话。既然东北话更接近北京话,也就是更接近普通话、官话、官话,那肯定更有感染力。同化山东方言是合理的。
况且东北方言本身历史悠久,容易普及。还有一个原因,这也导致东北人普遍不讲山东方言。
那是另一个大多数人都不懂的知识:东北人不都是山东人的纯后裔。
东北大部分人或多或少确实有山东血统,但不一定是纯正的山东血统,更不要说纯正的山东文化环境了。后者对语言的影响大于前者。
例如,当一个中国人来到美国时,到处都在说英语。他可能还坚持说中文,但他的孩子呢?和身边的人交流,孩子是和同学朋友多交流还是和父母多交流?父母只有两个,加上爷爷奶奶,最多六个人,但是一个班有几十个学生,老师还要讲英语。所以,基本上第二代、第三代只会说英语,不会说中文。
这种情况发生在许多少数民族身上。比如著名主持人白,很多人都知道白是蒙古族,也是内蒙古人。他在草原上长大,听了他所有的蒙古语小说。从他的姓氏,我们可以推断他应该是金氏家族的后裔,也是老爹的后裔。但是这个从小离开草原,离开蒙古环境来到北京的人,他的蒙古语很快就退化了。基本上只会说萨贝诺语和巴亚斯塔语,但据说还能听懂蒙古语,儿子也完全失去了对蒙古语的理解。
山东人来到东北,包括清末民初,但是来到东北的山东人并没有我们后来想象的几千万。如果有这样的举动,山东还会有人吗?
闯关东确实存在,但来的人并没有改变东北本土人口的人口结构,尤其是东北本土人口的文化模式。
这有两个原因:
第一,山东的人口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多!
这是一件很容易被误解的事情。冒险踏上征途的东北人很多,这是事实,但并不意味着大多数东北人都是冒险踏上征途的后裔。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东北话根本就留不住,早就没了。事实上,旅行的人体内有大量的水。
清末民初,东北地区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增长,后来有人把这些人口增长看做是“闯关东”,都被看做是“山东人闯关东”,事实完全不是这样。
清朝时,大量东北人离开东北到各地驻防,八旗子弟不断被调入关内。然后,清朝一结束,很多人留在了驻军,但也有一些人因为各种原因回到了东北老家。
现在听哈尔滨口音,特别柔和,特别接近北京话,比北京话更柔和更好听。这是晚清旗人回归的结果。他们主要是北京旗,所以他们说北京口音,但他们受到东北口音的影响。这在东北方言中形成了一个新的区域。他们不是山东人,但他们的祖先来自东北。
除了旗人的回归,这一时期还有很多蒙古人、河北人、俄罗斯人、韩国人,甚至日本人也大量进入东北,而且他们都不是山东人。
其次,山东移民的文化影响力有限,不足以同化东北人的文化。除了人口不处于绝对优势外,山东移民的文化影响力相当有限。
清末民初,山东移民到东北的人口几乎都是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底层劳动人民。他们的文化或方言只能在他们自己的村庄甚至自己的家里产生影响。他们的孩子一旦进入社会,尤其是城市,就会受到东北主流地方文化的影响。
而且,移民东北的山东人,就像南方的客家人一样,即使到了近代也基本不与外地人通婚。与客家人不同,山东人与东北本地人通婚。一旦通婚,他们的后代一方面可以算作山东人,但另一方面自然是东北标准的土生土长的后裔。
就像父亲是肯尼亚人的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如果按照父系来考虑,奥巴马是没有资格当美国总统的,因为他的父亲是肯尼亚人,而不是美国人。奥巴马当然是以美国人的身份出生在美国,但按照父系来说,他只能算是美国的第一代人。根据美国法律,只有第二代美国人有资格竞选总统。
然而,奥巴马的母亲是一个纯粹的美国人,奥巴马有资格从母性的角度竞选美国总统。
那么大量的山东人后裔和土生土长的东北人就不能简单地算作山东人后裔。他们是山东人,但也是纯正的东北人。这两种文化对他们的生活有影响。而且,由于山东文化的影响力不如东北本土文化,这些鲁东北通婚的后代纯粹是东北文化和东北思维。他们有一定的山东性格,但总的来说,还是东北人。
基于以上两个原因,山东文化对东北的影响是相当有限的,还没有达到“东北大部分人都是山东人后裔”的程度。认为东北人的“多数”甚至“首府”是山东人后裔的看法,是对东北的风土人情和历史的无知造成的。
可惜的是,很多东北人,甚至很多东北本地人,根本不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更不用说用历史和文化来维护和加强自己民族的团结合作了。这给很多外人,甚至是自己人造成了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