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在春节扫清风景”。古往今来,有多少美好的希望已经开始,又有多少意味深长的好诗在这里被催发。通过浩如烟海的春节诗,我们读懂了传承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文情怀。
这篇文章关系到命运
春节从曹植的《慧远》开始。元朝的元旦,被古人庆祝为元旦。这一天,全民庆祝,举行盛大的仪式,并唱诗和歌曲。
在曹植的《慧远》诗中,人们穿着奇装异服,享受美味佳肴,不仅“叙述恭敬而下品,经典而有章”,而且“笑语而娱,乐而不终”。诗的最后,我为我的国家祈祷:“王室尊贵,生命无极限。”。诗歌欢乐有礼,欢快有序,表现了中华民族“乐而不淫”的文化心态。从那以后,春节诗基本上延续了这种庆祝的主题。
真正独树一帜的是唐太宗的春节诗创作。再看他的代表作《除夜》:
在殷实贫穷的年代,献上一个节日,开启新的芬芳。
今冬升腾,明日岁岁长。
冰在镜中消失,梅在风中弥漫。
为此饱餐一顿,为黎明倒掉锅。
“文章关乎命运,而非人力”。在这方面,是唐太宗给唐诗带来了一个好的开端。翻翻他的诗卷,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浓浓的盛世之声,这种声音在任何时候都是浑厚的、明亮的、优雅的。
在这首《除夜》诗中,面对时间的流逝,诗人无心伤春悲秋,而是热切期待在新的一年重现辉煌:“冬疲夜兴,年开明日长”,轻轻两个字,一个“开”字。"冰在镜中消失,梅在风中扩散."诗人用“冰”和“梅”的比喻吐露了他改造旧、创造新的雄心:过去积累的缺点最终会像冰一样被消除和瓦解,强国利民的善治很快就会在世界各地芬芳。想着全新的目标,诗人满怀豪情壮志,迫不及待地迎接明天,“为黎明倒锅”。
全诗没有时光飞逝的悲凉,只有帝王的气度,乐观豪迈的生命激情和对江山社稷的充分自信。有“贞观之治”,必有“贞观之风”;如果有“贞节之风”,就一定有“贞节诗”。唐太宗的《贞观诗话》是盛唐的全本。文风与命运有关,唐太宗的春节诗蕴含着大唐的繁华。
融汇家国情怀
唐太宗不等人的生命激情,开启了后世春节诗歌创作的先河。罗在《西京守岁》中热情地唱道:
突然看到冬天的结束,你会知道你正停留在春天。
晓光将在夜晚变冷,它是新的一年。
严冬将会过去,冷色将会消失。一个新词显示了诗人的期望和希望。
春节在时间上是承前启后,在季节上是阳升阴退的契机。这时,虽然寒冷依然强烈,太阳已经逐渐升起,万物生机勃勃,春天呼之欲出。这是新旧的交汇点,最能唤起诗人革故鼎新的豪情壮志。有王安石的诗《元日》为证:
爆竹声的轰鸣声,旧的一年已经过去;温暖的春风来到新年,人们开心地喝着新酿的屠苏酒。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诗风爽朗浑厚,“一岁在鞭炮声中”这句话清脆如你所听;“以旧换新”这句话充满了革命改革者的气魄。全诗朝气蓬勃,言简意赅,不愧为千古名篇鸿鹄之歌。
同样,一代文豪苏东坡在赠其弟苏辙的《守岁》诗中,也表现出奋发图强、分秒必争的精神:
如果你想知道你多大了,你会觉得自己像条蛇。
秤已经修好了。谁能掩护?
况绑其尾,虽勤知无奈。
孩子睡不着,晚上就在一起。
不要唱晨鸡,但要怕加。
坐久了灯就会亮,看北斗七星。
明年没有年,怕浪费心。
今天尽力,年轻人可以夸。
全诗有三层。前六句是第一层,写的是岁月将尽的感觉;六句话,写的是守老的场景,写的是“壮”字,表达孩子的乐趣。最后四句是点睛之笔,鼓励弟弟珍惜时光如金,好好努力,从今天开始努力,不要让满满的野心随着岁月而褪色。
苏轼写《守岁》时26岁,他觉得岁月不饶人。清代诗人赵翼写年夜饭时已85岁。游子充满了“老马卧薪尝胆,志在千里”的情怀:
烛影摇红焰仍明,寒深知音积琼影。
长期带冷衣服,要先听公鸡的话。
全诗争取第一声音,变老变强。
春节是团聚和庆祝的时刻。然而,林则徐的《义江除夕之书》是他被流放到新疆伊犁时写的。道光二十二年,林则徐流亡过春节,天气寒冷,难以入眠,于是写道:
流光代谢应该在10岁的时候就淘汰了,并不是故意判断枯萎的。
敲碎鞭炮,隔着洞门笑谈桃符。
新幡赢的像是一场斗争,而冰柯也不是独自一人在过夕节。
今天是中原发薪日,谁能在屠苏喝醉。
虽然被流放,但林则徐仍然充满爱国热情。“裂肝慈悲鞭炮”:只要能炸掉侵略者,哪怕你像爆竹一样裂肝裂肠,你都心甘情愿。“笑在居所门口”:虽然此刻犯人住在边关,但当你想到自己为国家所受的苦难时,诗人会笑而不悲,豪情满怀。“今天是中原发薪日,谁能在屠苏喝醉”:虽然此刻的林则徐苦不堪言,但他担心的不是国家的愤怒,而是自己的悲哀。我只希望全国人民能够为他们的生活服务,振兴中国。哪里有心情喝屠苏酒入睡?全诗庄严悲壮,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依恋你家的根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总是与团圆有关,比如元宵节、中秋节和春节。有人说中华民族是一个圆的民族。从人生的每一个终点出发,中国人必须找到起点的原点。这种“圆”文化,根本在于中国人对“家”的热爱和对“根”的眷恋。“家庭幸福”永远是中国人心中最柔软、最温暖的地方。
团圆是春节文化永恒的主题。郭颂·项英的《鹊桥仙冰吟·立春除夕夜·骨肉团圆·傍晚大雪》是一部反映春节团圆主题的力作:
立春除夕,又过了一天,这一年的最初想法。
席间,三代人进行了一次团游,他们被分开,在院子里到处唱歌。
一是喜雪,二是老,三是有名的春宴。
每个人都是从教一岁开始加,但只要他们明年强。
在这个词上,它贯穿在家庭中,庆祝春节,歌唱整个庭院的幸福团圆。夏雀指出了这场盛宴的三重含义:“一是喜雪,二是老,三是有名的春宴。”句末祝新年,只想身体健康,也就是知足。
春节期间,挨家挨户的串门、喝酒、办酒席,让人神清气爽,在烦恼中取静放松,也是一种悠闲的情趣。陆游有一首诗《夜除雪》:
初四,北风带来了一场大雪;上帝赐予我们的瑞雪在除夕降临,预示着来年的丰收。
杯子里装着半杯酒还没来得及举起庆祝,我还在灯里用草的字体写着写着春节的符涛。
除夕之夜,窗外大雪纷飞,屋子里的诗人独自一人坐着,用半杯屠苏酒取暖,慢慢写春联。诗恬静淡泊,恬静淡雅。
有人爱热闹,有人爱安静,还有人没有孩子的乐趣。范成大的《卖痴呆话》是一部童心未泯的作品。吴中有一个古老的习俗。除夕夜,孩子们沿街叫卖“痴呆”。如果有人买了,孩子们在未来的一年里会变得聪明。诗人“坐在厚重的门帘下”,看到孩子的“痴呆”卖不出去,于是“独买添灵,问价”,“孩子不需要钱买,几千年痴呆功劳”。老诗人的宠爱和孩子们的幽默交织在这首诗中,充满了情趣。
读古诗,品味春节文化。以一颗细腻的诗心穿越古今,可以领略几千年的悠悠诗情。春节孕育着新的局面,需要我们有奋进的精神。
◎本文转载自学习时代,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