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开启了学术研究的自由氛围。陈独秀、胡适、鲁迅...这些豪放的人才被他的人格魅力所吸引,聚集在一起。
“教育者,发展人格的事业。”这是他的教育理念,也是他毕生的追求。
蔡元培先生一生教书、读书。读书的意义在于能够出入千古圣贤,取书之精华为我所用。
至于阅读方法,蔡元培先生留下的一些经验值得思考和借鉴。
我的阅读经历
作者蔡元培
六十年来,几乎没有一天不读书
我从十多岁就开始读书了。从我读起已经六十年了,除了重病或者其他特殊原因,几乎没有一天不读一些书。然而,我一无所获,这是因为阅读是非法的。我可以通过写出来从我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我无法无天,首先是我无法集中精神
刚开始读的时候,看的都是旧书,无非是考证和字章。我的爱好,在考证方面,偏向于训诂和哲学,对著名的法律法规不是很有耐心;在词的篇章中,偏向于散文,而不热衷于骈文和诗歌。
但是我羞于一无所知,看各种各样的书,也看数学书和医学书,但是读不好。所以我曾经想编一部《说文声有理》,想编一部《公羊春秋正义》,但是都没有写出来。所有的文字不仅仅是骈文和诗歌,还有散文太普通。
四十岁以后,我开始学德语,后来又学了法语。我没有做好记忆新单词和适当练习语法的艰苦工作。反而活着吃了书,所以到目前为止写不出合格的文章,也做不出简短的演讲。
在德国大学听课后,哲学史、文学史、文明史、心理学、美学、艺术史、民族学都有所耳闻。当时,这类参考书被乱读。后来虽然是自我萎缩,但以美学和艺术史为主,民族学为辅;但是这种书最终不能割爱,所以想翻译一本美学书,编一本比较民族学书,但是都没有写完。
我没有法律,二是不能经常写
我的阅读本来就是利己的,也就是书中的缺点。我没怎么找过他。我只关注我认为有用或可爱的材料。没那么糟。
但我的缺点是,虽然我在阅读时注意到了这些点,但为了快速阅读,我经常没有时间提取这些点或在书中做一个特殊的标记。如果你有时候想一想,除了德国文献,几乎不可能找到其他书籍,这些都是尚义详细搜索过的。
目前,我国有人编制“索引”、“绘图”等。而专业词典,也逐渐增多,便于查找。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注意点,普通的检查不如记住别人方便。我尝过,胡适之先生出门一段时间,总会带一两本线装书,在船上或其他繁忙的日子里看。当他看到有用的材料时,他折叠角落或用铅笔标记。我想他回家后可能要摘抄一下。
我记得有一张纸条上说,王渔洋在学习的时候,遇到新的典故或者新的词语,就用一张纸抄出来,贴在书房的墙上,时不时地读一读。当他成熟时,他被移走,换上新的。所以他记得很多。虽然这是文学上的把戏,但为什么科学上不能模仿呢?我没有取得任何成就,因为我从未费心去写作。
专门写出来给读者学习
我在阅读中经历了很多不便,所以我特意写了出来。希望读者能专心阅读,勤于写作。肯定有很多结果。
/end/
本文选自北京大学学者谈阅读,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
蔡元培
何晴,又名钟神、尤敏、贾敏,浙江绍兴山阴人,中国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曾任北大校长,改革北大,开启了“治学”“自由”之风。蔡元培一生历经风雨,始终恪守爱国民主的政治主张,致力于废除封建教育制度,奠定了中国新教育制度的基础,为中国教育、文化、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代表作:《蔡元培自述》、《中国伦理学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