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石东元海
2019年底,西南边陲的一个普通小镇那坡县,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2019年11月15日,在第十届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期间,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宣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发现了由19个天坑群组成的大型天坑群,轰动一时。
天坑,一个从文字上就能让人思考的名词,是天然的洼地,还是被陨石砸中的陨石坑;它的存在是地球内部结构的表象,还是由外力引起的;一系列科学问题接踵而至,究竟是热带地区的特殊形态,还是特定岩石中发育的。那坡天坑群的发现,把我们的好奇和探索带到了一个高峰。
广西那坡天坑群燕子洞天坑吴红英摄
其实,天坑是“岩溶形态”家族的一员,是碳酸盐岩地区溶洞大厅塌陷形成的超大型地质漏斗,直径和深度大于100米,体积大于100万立方米,周围有悬崖或大部分围壁,与地下河溶洞相连或曾经相连。乍一看,天坑的定义略显学术性。在那坡天坑群发现之前,中国有27个天坑群,仅天坑群就达到172个。各天坑群的分布面积、发育数量、形态规模和科学特征各不相同。但是,只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就不难理解天坑的本质。
1)
物质基础
天坑是碳酸盐岩中发育的特殊地貌。碳酸盐岩的主要化学成分之一是碳酸钙,其特点是溶解性好。因此,我国西南地区连片岩溶地区发育的天坑数量特别多。特别是在质地纯净、厚度巨大连续的碳酸盐岩地层中,可为天坑原型即洞厅的形成提供空保障。天坑群在地质历史的不同时期可能发育在碳酸盐岩地层中,而那坡天坑群主要发育在泥盆系-石炭系地层中,与我国其他天坑群相比具有特殊性。
2)
动态条件
地下河水的数量和持续时间是天坑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它带来化学溶解、物理侵蚀和塌陷等不同的外力,使地下空形成和扩大,并转移塌陷的物质。特别是非岩溶地区,在外水和巨大水力落差的作用下,膨胀规模更大、速度更快。岩石本身的结构和构造决定了水动力作用的方向和位置,从而影响天坑的分布。那坡天坑群形成于叶丁地下河流域,流域面积486平方公里,全长60公里,落差292米。部分天坑具有沿地下河轨道串珠状分布的特征。
广西那坡郭里天坑群底部地下河陈立新摄
3)
形成过程
目前发现的天坑多为崩塌天坑,即洞厅顶部崩塌,由地下形态变为地表形态,经过不断的崩塌、溶解和搬运,洞顶完全崩塌,在其周围形成陡峭的悬崖。从里到外,这也是天坑的一个重要特征,与火山口不同。就时间顺序而言,天坑的发展一般经历:
1.胚胎期:
地下洞厅形成阶段,地表不裸露;
2.年轻时:
顶部开始塌陷形成天窗,多为窄口宽底形式,地下转为地表;
3.中年:
崩塌仍在继续,周围悬崖陡峭深井或桶形,也是天坑的理想形成期;
4.老年:
天坑口边缘扩大,地下河作用逐渐消失,周边大部分城墙被石块堆积掩埋,天坑退化。所以,当我们处处看到不同的天坑时,其实也看到了天坑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于那坡天坑群来说,很多都是水箱状的天坑,比较“年轻”。
4)
质量特性
通常以100米为分界线来识别天坑的体积,但实际上这个数字并不是绝对的。然而,巨大的体积和陡峭圈闭之间的空是天坑的三维形态特征,从视觉上看,天坑具有宏伟、宏伟、严谨和深刻的特征。因此,它不同于普通的天坑和漏斗。一般来说,直径和深度大于500米的都是超大天坑;300-500米之间是一个大天坑;100到300米之间是正常的天坑。据调查,那坡虽然有19个天坑群,但大部分属于正常天坑,这与上述地下河的小水力坡直接相关。
5)
生态环境
由于空之间的陷阱,与外界的交流受到限制,在天坑内空之间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小世界,孕育了特殊的气候和生态环境系统。在那坡天坑群的调查中,发现了独特的天坑植被和保存完好的原始植被群落,如董棕、麦冬、爬山龙、红树林、棕榈树等。天坑中心的树高50米,仅次于大石围天坑。由于那坡天坑群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天坑植被具有典型的热带性质,形成了宝贵的热带生物基因库。
广西那坡天坑群的洋天坑和天坑的大木莲
吴红英/照片
从2001年提出天坑的概念,到2019年底发现那坡天坑群,中国的天坑逐渐被世界认可。这一时期,从世界上最大的天坑群——广西乐业县大石围天坑群,到亚热带喀斯特地貌区最北界的汉中天坑群,无论从天坑开发的数量、规模和科学价值来看,中国天坑强国的地位无疑已经确立。尽管如此,由于起步较晚,对天坑的认识还处于起步阶段。作为北回归线以南发现的最大天坑群,那坡天坑群将为完善“天坑理论”提供重要的科学资料,对那坡县地质旅游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现在订购2020年杂志《知识就是力量》
享受八折优惠
原价:300元,现在才240元。
你可以把一整年的知识带回家!
本期热点:小水滴如何环游世界!
全球变暖,为什么缺水?
水量很大。可以用什么几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