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就是后勤,完善有力的后勤保障是军队打赢战斗的最坚强后盾。兵马不动粮草先行,中国古代在战争中特别注意粮食的及时充足供应。如今,军用单兵口粮是工业生产的高科技产品,储存、携带、食用都非常方便,营养均衡,可以为士兵提供足够的能量。那么,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军粮用什么呢?
也有人说陕西锅盔最早是从商周时期开始生产的,周文王切开后用作士兵的军粮。陕西西府地区至今仍有一种“王文锅盔”。
虽然锅盔香脆可口,传说很有趣,但毕竟只是传说。商周秦时期,没有面粉,没有发酵技术,也没有铁锅,不可能烧锅盔。
先秦时期,真正的单兵干粮以“甜”为主,即小米、豆类等谷物捣碎油炸,食用时直接用水吞服,或与水混合后食用。
汉代以后,随着石磨的广泛使用和发酵技术的普及,北方地区的人们将小麦磨成面粉,由“谷物食品”变成了“粉末食品”。小麦也取代小米成为中国北方种植的主要粮食。面粉发酵后的烤饼干等面食应运而生,军队的干粮也随之改变。
三国时期,郭奎的传说与诸葛亮有关。相传,诸葛亮为了简化后勤,方便军队的轻装上阵,命令人们在战斗前分批烤一种形似锅子的干饼,每个人在准备打仗的时候都要分给几个吃的。后来,这种做蛋糕的方法流传到民间,人们的口味变得更加丰富,甜、咸、素。被称为“郭魁”,意为锅里的头领,后来被人诬称为郭魁。
虽然今天很难确定诸葛亮是否发明了锅盔,但他发明馒头的事迹在史料中是可以找到的。《七修文稿》中记载的明代郎英:“担惊受怕以头祭神,诸葛政孟获,命祭以饼肉为头,谓之蛮头。今天,这也是一个噱头。”元朝时,林坤《成斋杂记》也说:“孔郑明孟获。人们说:野外有很多邪恶。如果你用第一个人来崇拜上帝,你会为了利益而出兵。孔明是用羊和面包混合而成的,像人头一样。这是汕头的开始。”
馒头发明后,携带方便,不需要烹饪就可以食用,因此很快成为军队中的即食军粮。
由于唐代与周边游牧民族长期作战,唐军中骑兵比例较高,军队移动速度较快。唐朝骑兵为了减轻后勤补给压力,保持作战机动性,一般携带烧饼、馒头作为干粮。
唐代也有一个关于锅盔的传说。据说武周时期修建甘岭时,招了大量的民工,有的人给父亲打工。因为繁重的劳动,他们经常没有时间吃饭。有一天,他饿了,就悄悄在路边挖了一个坑,戴上头盔,把面条均匀地放在头盔里,在头盔下面烧柴火。过了一会儿,面团被烧成包子,他尝了尝,又脆又好吃。他高兴极了,就把这个方法告诉了同伴,这个烧馍的方法就传开了。因盔为烹煮面包的炊具,故名郭盔。工地的监工尝了之后,也觉得不错,就把锅盔送到了长安的皇宫。后来,唐朝每年都要向壶盔进贡。
唐代的磨面技术、发酵技术、铁锅制作技术都非常成熟,可以煮出和现代一样的锅盔。所以,唐代有锅盔是毫无疑问的,唐代用锅盔做干粮也是顺理成章的。因此,这种千年美味——壶盔,大概诞生于唐朝。
隋唐以后,经济中心逐渐南移,南方生产力迅速发展,水稻产量大增。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建成,南方的大量大米可以运往北方。宋明时期,大米和小麦逐渐成为军粮的标准。明朝时,厨师把煮熟的米饭晒干,做成“干饭”。吃饭时,战士们把“干饭”泡在热水里就可以吃了。这和冲水即食的脱水大米一模一样,但是提前了一千年。明朝时期,也有一种单身士兵的干粮,是士兵用绳子穿的。由于它的方便和美味,受到了军队的极大欢迎。
军人不能只吃粮食,还需要补充盐和副食。古人把盐和副食结合起来,做成酱油和咸菜,作为军队的主要副食和调料。据史料记载,秦朝时,一桶小米配半升酱,而汉军时,两桶粮食配两桶酱。在唐军,士兵每天收两升粮食和半盐。
到了明代,携带副食更加方便。厨师用三升豆豉拌五升盐,捣成泥,做成饼,放在太阳下晒干。士兵吃的时候只需要剥一小块,就能满足调味需求。宋朝也发明了醋布。将布反复浸泡在醋和盐水中,然后晒干。吃饭时,士兵们切下一块布,和军粮一起煮,这样他们就可以吃到又酸又咸的米饭。
中国古代是一个畜牧业不发达的农耕社会,所以肉很少,军队的肉是奢侈品。士兵很少吃肉。一般只有在他们取得重大胜利的时候,皇帝才会赏赐给三军酒肉,有时在战前,他们还会赏赐酒肉以鼓舞士气。开战前,秦军会给每个士兵送半斤酒和一斤肉。
清朝入关前是渔猎民族,但他们统治中原后,军队几乎没有肉。雅克战役期间,清军长途行军,粮食匮乏,更不用说肉类了。当整个军队都在受苦的时候,他们突然遇到了大量的鹿,他们一次抓了5000只鹿。士兵们都吃了鹿肉后,士气大振,使出浑身解数打败了俄国。这说明肉对军队有多重要。然而,几千年来,吃肉一直只是汉军的奢侈品。
在军队中,肉类稀缺的原因不仅与供应不足有关,还与肉类保存困难有关。因此,人们想出了各种方法。相传南宋名将宗泽打败金军后,百姓赏给金军咸猪腿。宗泽把这种“腌腿”献给了宫廷,宋高宗的赵构看到它的肉像火一样红,就给它取名为“火腿”。这种火腿虽然可以长期保存,适合作为军粮,但在中原军中的供应量很少,只有少数将领能享用。
中原几千年军粮的演变,反映了中国农耕文明的基本属性,反映了中国古代生产力水平的发展过程,充分体现了古人非凡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