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政府财力不足,国家办的全日制中学学位严重不足,所以招生人数很少,导致很多青少年上不了中学。这不能适应国家建设形势发展的需要,也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
为解决这一问题,提高青少年文化素质,培养建设社会主义的优秀人才,结合政府财力物力有限的实际问题,国家号召各地量力而行,兴办农业中学。因此,当时广东省兴起了创办农业中学的高潮。
农业中学,简称“农村中学”,一般由公社创办,一个公社一所农业中学。农业中学与农业关系很大,学生上课半天学习文化知识;参加农业生产半天,也就是“学习和工作”。与全日制中学相比,国家对农业中学的资助较少,设立农业中学可以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在此背景下,和田公社农业中学成立。
1964年,和田农业中学第一批初一师生合影。
1964年,和田公社由汕尾市陆河县的和田镇和上湖镇组成,总人口约3万人。当时和田公社只有一所和田中学,不得不为洛溪、南湾公社招生。所以和田中学附近各大队只有少数小学毕业生被和田中学录取,学位名额很少。大多数小学毕业生一毕业就会回到家乡所在的生产队参加农业生产,无法继续深造。
和田农业中学创建于1964年秋,校园位于河东大队高沙北和田公社。在本学年,招收了一个大约40名学生的一级教学班。课本是全日制中学对应年级的课本。茶园的负责人也是校长,彭志忠是教学主任兼政治和语文科目,叶是科目,邱一伟是总经理。
2000年1月1日,元和田农业中学师生欢聚一堂,合影留念。前排左为叶,左为彭志忠校长,左为刘佳迟校长。
学生主要来自未被和田中学录取的和田公社小学应届毕业生,也有一些有一定文化知识,在生产队工作过几年,表现不错的年轻人。搜索条件包括:要求学生有良好的家庭构成和社会交往。具体人员由各大队推荐,必须通过文化知识考试。第一批学生年龄不同。
办学之初,教学条件很差,老师和学生都很努力。学校里有厨房和宿舍。学生要自备蚊帐、红薯饭等生活用品留在学校。一日三餐,米饭和红薯由学生自己放入饭碗,再由学校食堂蒸熟。自带食物。
然而,和田农场的师生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克服了各种困难。一方面,他们千方百计为办学创造条件,搞好教学。另一方面,他们积极参与农业生产,学习劳动技能。
和田农中位于河东水库旧址。彭金如开枪
开学两个月后,由于茶园只种茶叶,学生们无法学习其他农业知识和技能,也没有多余的土地供学生种植青菜、红薯等农作物供师生改善生活。因此,和田公社决定将学校搬迁到上井大队河东水库,将水库的托管地作为教室。
搬到河东水库托管后,学校初具规模。据当时在这里上学的人说,学校的大门是拱形的,门上挂着一个拱形的木牌,上面写着四个大字:“农村的河田”。校门两侧的墙上写着“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等标语。此时,河东水库托管所所长罗也担任了和田农校校长,并调任范任多学科教师。1965年秋天,陈少鹏先生被调到学校教书。此后,彭志忠、刘先后担任校长。
2001年春节,原和田农业中学师生欢聚一堂,合影留念
在上级的协调和支持下,学校教学楼前有一块地,供学生作业。学校买了几头牛给学生种地,还安排年纪小的学生放牛。学生们学会了用牛种地,互相帮助,互相教导,学习了很多农业生产技术。同时学校还有几头猪,都是学生喂的。学校门口种植绿色蔬菜和其他作物,供师生食用,改善生活。河东水库尾东侧还有一个农场,种植菠萝、青梅、李子,收益归学校所有。除了日常的学习和工作,学生们还经常进行体育活动和锻炼。他们还和和田中学的学生一起打乒乓球。由于学校的成功,受到了和田公社的表扬。
1965年秋天,学校招收了一个班,大约有50名学生。1966年,学校还招收了一个班,大约有50名学生。到1966年秋天,有3个班,大约140名学生。其中,每个年级大约招收5名女生。如1964年秋,内东大队的李、等女学生入读第一初中。
当时师生白天上课参与农业生产,晚上做作业复习功课,巩固当天学到的文化知识,有时间预习新课。他们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学习唱革命歌曲,组织文艺宣传队,结合政府中心工作排练节目,经常在学校演出,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周围村子的人都来烛光下观看,反响很好。
2002年春节,原和田农业中学师生欢聚一堂,合影留念
1966年秋,由于河东水库托管的教室不够宽敞,在那里办学阻碍了水库的管理,和田公社决定将学校迁到河东大队营盘村。当时学校派校领导彭志忠、学生代表邱到河东大队营盘村负责新建学校。
1967年,一所新学校建成,有八个合格的教室排成两排。今年秋天,学校搬到营盘村新校区,刘佳是校长。学校搬迁到营盘村后,与当地生产队一起征用了约十亩土地,为学生们打造农场,让他们参与农业生产和社会实践。
除了上述的普通学校,和田农业中学还建立了分校。1966年,和田公社在上护南创办了和田农业中学上护分校,黄如英是教师。当时,一些有保护膜的学生被调到了分校。
2000年1月1日,原和田农业中学师生欢聚一堂,合影留念
1968年秋,和田农业中学并入和田中学。学生也合并到相应年级班级,部分教师调至和田中学任教。同时,学校的农场等财产也归和田中学所有,农场供和田中学学生使用。当时,和田中学贯彻毛泽东“五·七指示”,开展学农活动,每班开设一周的下午劳动课。在劳动课上,老师基本上安排学生去农场劳动。农场收获的庄稼归学校所有。70年代初,我在和田中学读书的时候,经常和同学一起去那里打工。至今还记得去长塘挑池塘,从学校挑厕所水到农场的劳动场景。
和田农业中学并入和田中学后,人们一看到这里的教室,还是会想起和田农业中学。很久以后,“种地”仍然挂在和田公社人们的嘴边。直到1980年,由于台风的影响,营盘村原有的校舍变成了危房。为了保证周边群众的安全,和田中学拆除了校舍。这标志着和田农业中学历史的物理终结。
2014年10月25日,和田农业中学部分学生赴紫金县慰问范
和田农业中学虽然办学时间只有短短的4年,但由于老师们的辛勤教学,学生们在这里学到了一些文化知识。他们将来进入社会,很多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人才,也有一部分成为优秀的企业家或领导干部,为家乡的建设做出贡献。比如,第七届、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益州-嘉州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出资为陆河县县人民医院建设“益州门诊楼”“益州幼儿园”的庄永景先生,深圳市罗湖区残联主席张庆生先生,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汕尾分公司高级经理张世元先生,都曾就读于和田农业中学。
如今,和田农业中学已经消失了半个多世纪。然而,“农中”这个名字却经常被很多65岁以上的“老和田人”提起,成为他们不可磨灭的记忆。
罗新欢
2020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