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夏天,水中盛开的荷花,纤手采莲的女子,一直是千百年来最美的画面。
早在汉代,就有一句诗说:“荷花在江南可摘,荷叶为荷。鱼在荷叶间嬉戏。鱼戏荷叶东,鱼戏荷叶西,鱼戏荷叶南,鱼戏荷叶北”,这似乎每一句都在描述风景,但它让人感觉仿佛闻到了它的声音,感受到采莲男女的快乐,仿佛离自己的土地很近。
还有南北朝乐府的民歌《西周曲》,“采莲于南唐而秋,荷花有头。低头看莲子,莲子清澈如水,同样浪漫美好,让人有摇曳的感觉。
今天的《采莲歌》是王昌龄写的,美景更美,让人深思。
采莲的姑娘们把姑娘们融入到荷叶中,仿佛同一个颜色,姑娘的脸藏在盛开的荷花中,相互映射。
荷花混在荷塘里,很难认出荷塘,只有听到歌声,池中有人在采莲——采莲。
王昌龄被称为“七贵格会”,连诗人李白在七言绝句上的造诣都难以超越。
他的七言绝句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以“军中行军”、“出塞”为代表的边塞诗;一种是永远在我心中的关于淑女和绅士的诗,如《永远在我心中》《长辛秋辞》;还有一首送别诗,如“青山在同性,明月曾两乡”,还有“洛阳亲友相问,玉壶中一片冰心”,都是流传千古的名句。
这部《采莲曲》虽然不属于以上任何一部,但也是一部精彩的佳作。
这首诗写于他被贬龙标期间。据记载,当时是夏天,他在龙标外打球。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当地的首席公主和她的女仆在池塘里划船,采摘荷花和唱歌,他的心动摇了。他写了唐代最美的《采莲歌》,惊了整个夏天。
这首诗的第一句巧妙地将少女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循着诗人的笔法,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幅画面:一个年轻貌美的姑娘穿着绿色的裙子,婀娜的身姿与池中绿色的荷叶融为一体,分不清哪个是荷叶,哪个是裙子。
在这里,诗人捕捉到了罗的荷叶和裙摆的色彩,创造了一个只有七个字的朦胧美好的意境,令人惊叹。
然后“芙蓉花向脸两边开”,用了和上一句一样的手法,把女孩的脸和盛开的莲花放在同一个画面里。
娇艳的脸庞藏在婀娜多姿的荷花中,花脸与人脸相得益彰。这样的画面真的很美!
想想崔虎的《题城南庄》《桃花相映》,一朵桃花一朵莲花,却也营造出难以用画笔描绘的美好意境。
后来,在李清照的诗词《绣芙蓉笑》中,其灵感大概就来源于这首诗。
“池中不见”,绝句中的第三句往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照顾了前两句难以区分的意境,又为后面的“唱曲”奠定了基础。
最有趣的是“乱”字。一是进一步突出人与自然的交融;其次指出女孩活泼聪明的一面,充满生活情趣;三是营造了微妙的视觉效果,增添了一层迷离之美。
前三句是从视觉角度写的,最后一句是从听觉角度写的方式不同,让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采莲的女人,穿着绿色的裙子,长着荷花的脸,在荷叶和五颜六色的荷花中出现和消失。诗人只能通过歌唱来想象自己的身影和面容。
就像崔在《小曲》里说的“凌完全不会唱,但在这个池塘里他是知道的”,只听到它的声音,却看不到人。这样的描述给人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让人乐在其中。
这首诗的主角自然是采莲女,但诗人没有正面描写。只有透过荷叶、荷花、歌声,采莲女子的美丽、活泼、天真、活力才能用现在的样子来形容。
全诗语言明快,诗情画意,景色之美更为优美,令人深思。
-结束-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