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战役 他是抗日名将 长春战役中宁死不降 后被亲随抱着投诚

栏目:民生 2021-10-10 16:55:31
分享到:

著名抗日战士郑洞国,在淮海战役的关键时刻脱离国民党,加入人民解放军。但是,起义的将军郑洞国,实在是不甘情不愿。

1948年2月,长春还在国民党手中,但东北大部分地区已经解放,长春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城。当时,郑洞国是东北“剿总”副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镇守长春。

郑洞国手里有十万人,其中新七军三万人,滇军六十军三万多人,地方部队四万人。我们不提地方部队的战斗力。新七军是国民党的中央嫡系,滇军第六十军也是经历过抗日战争的强大力量。两个单位都有很强的战斗力,长春周边都建了很多防御工事,可以说是非常难打。

按照解放军的计划,准备5月中旬进攻长春,15天左右结束战斗。然而,5月25日,一纵和六纵的连续进攻多次未能打下长春。于是,指挥所决定变强攻为攻城,从此,在郑洞国的日子越来越难过。

驻防部队每天消耗粮食十几万斤,至少需要抛空40架飞机才能满足需要。但是投空的飞机总会被解放军射杀,不可能把各种物资空扔进城里。郑洞国的精锐战士空有战斗力但没有施展能力。

直到9月,锦州被解放,郑洞国失去了最后的希望。当时蒋介石命令郑洞国突围,六十军军长曾泽生最终选择了起义,而郑洞国则想舍身殉国。当他想找到自己的枪时,他发现它不见了。他知道这是他的人为了防止他走极端而拿走的。

正当他想寻找其他方法摆脱自己的时候,关键时刻,郑洞国的亲戚抱住了郑洞国,阻止他搬家,于是他选择了投敌。

当郑洞国走出防御阵地时,他以为自己会被当作战俘对待,但受到了萧劲光和萧华两位将军的热情款待,这让郑洞国忐忑的心渐渐放下。

当时,郑洞国也是一位受到大家尊敬的抗日英雄。他参加了1933年的长征抗日战争,在抗日战争的多次战役中,都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1943年随新军赴缅甸抗日,在国外郑洞国英勇作战。

他起义后,解放军真诚对待他,没有限制他的自由。虽然他过着非常悠闲的生活,但他的心情变得越来越沮丧,他总是被失败所笼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军出兵朝鲜,战争很快烧到了鸭绿江边。为了更多地了解美军的作战特点,周总理想到了更了解美军的郑洞国,于是设宴款待他,向他请教。

席间,郑洞国详细介绍了美军的作战特点,指出美军靠武器打仗,打不硬仗。郑洞国提供的情报对我军后期作战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他也慢慢走出了失败的情绪。

新中国成立后,不指挥军队的郑洞国每天都非常关注新中国的大事小事。他从报纸上得知新中国的建设越来越好,终于萌生了再次出来为新中国建设做贡献的想法。后来担任水利部参事、国防委员会委员、国民革命副主席,一直为祖国建设奔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