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两个深入”“临摹、写生、创作紧密结合”的理论思维
生活是一切文艺唯一取之不尽的源泉,对于花鸟画家来说,必须深入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即“两个深入”。深入自然生活,就是广泛接触自然事物,通过观察研究,了解其生活规律和造型特征,了解自然与人的密切关系。深入社会,就是深入到人民群众和社会实践中去,努力从思想上、情感上深刻把握新社会生活的本质。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临摹和写生也是深入生活,为创作服务。他们的关系紧密相连。
在深入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问题上,在临摹、写生和创作的紧密结合上,郭味蕖参与了古代四大画家的评传和现代画家的评点文章。然而,关于花鸟画的研究和创作,谈论最多的文章写于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
1959年4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论花鸟画创作》一文,最后强调:
“花鸟画家首先要深入生活,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与群众融为一体,在现实生活中探索素材,开拓创新,努力创作。同时,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技巧,学习古今中外绘画大师的长处。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继承和发扬花鸟画的优良传统,创作出无愧于我们伟大时代的作品。”
郭味蕖的短词内容丰富,即深入自然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临摹、写生与创作的紧密结合。这里的现实生活包括社会生活和自然生活。深入社会生活,是将画家的思想感情与群众融为一体,了解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和对美的需求;深入自然生活,即通过写生,探索主题,了解事物的生长规律和造型规律,开拓创新,收集掌握生动活泼的创作素材;同时,通过临摹、研究等手段学习古今中外绘画大师的长处,继承和发扬花鸟画的优良传统,以创作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优秀作品。
郭味蕖“两个深入”“临摹、写生、创作紧密结合”的理论思想,与中国古代“师法古人”“博采众长”的绘画理论密切相关。谢赫国画六法的最后一种方法是“转写与模写”,即临摹绘画的技巧。有人认为需要借鉴前人的创作经验,即“师法古人”,评价要看画家如何继承传统,而“师从外,师从心”则是从姚最的“师从心”发展而来的,即师法自然。自然最初指的是自然,后来指的是一切客观事物。画家和表现对象之间的关系是由心灵的本质来阐明的。而张燮的“师夷长技,师夷长技”概括了画家创作过程中客观事物与主观思想情感的联系。它比“心灵是自然的老师”增加了主观的思想和感情。但是,郭味蕖“两个深入”“临摹、写生、创作相结合”的理论思想,是对“向古人学习”和“向他人学习,向他人学习”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比如“深入社会生活”,就是为了画家的思想感情与广大欣赏者的思想感情进行互动交流,关注欣赏者的精神需求。也就是说,它增加了“人的本性”的时代特征。
1962年,郭味蕖写了《花鸟画的创新》一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一是创新是事物发展的规律;第二,花鸟画的创新是一场本质的革命;第三,深入生活不是简单的收集创作素材;第四,花鸟画如何创新,如何计算新意。当谈到“深入生活不仅仅是收集创造性材料”时,他说: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但所谓生活应该包括丰富的内容,而不仅仅是自然的生活。花鸟画家深入生活,不仅要了解客观对象的造型、花鸟的生长规律和生活规律,从而通过写生在广阔的大自然中收集创作素材,更要深入广大工农群众,体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因此,花鸟画家有必要像山水画家和人物画家一样深入自己的生活。这是因为走向生活不仅是为了通过生活实践进行深入观察,也是为了了解花鸟的形象和色彩以及花鸟所处的环境。更重要的是,画家有能力通过生活锻炼实现世界观的改变和思想感情的变化。重新处理美学观点。”这是郭味蕖关于深化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理论思考,也是他付诸实践的具体行动。他说:“我注重深化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努力把自然生活和人的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赋予这些自然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努力把握我们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广阔、开朗、健康、乐观、繁荣的社会氛围。”
郭味蕖强调,只有深入生活,我们才能了解生活。人类认识的过程是“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只有重复这个循环,才能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进而具备表达事物内在精神的能力。艺术必须深入生活,因为艺术是现实的反映,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没有生活就没有艺术创作。但是,现实终究不是艺术,艺术也不需要对生活进行肤浅的反思。任何艺术都离不开对现实生活的深刻体验,更谈不上创作感人至深的艺术作品,因此,画家必须体现生活的艺术,即要体现现实生活的本质。画家要想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就必须具备表现现实生活的能力,即必须掌握艺术创作的技巧和方法,掌握艺术创作的规律。一般来说,花鸟画家的成长经历了从临摹到写生再到创作的过程。郭味蕖认为临摹、写生、创作必须紧密结合,这也是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推广的“三位一体”中国画教学体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62年,郭味蕖写了《临摹、写生与创作》,后来被收入《写意花鸟画创作技法十六讲》第四讲,做了非常系统的论述。1962年,《花鸟画教学大钢》也有过详细的编排和系统的论述。“两个深入”与临摹、写生、创作的紧密结合,或“两个深入”与“三位一体”,是郭味蕖花鸟画学习、创作、教学全过程中进行的理论思考和具体艺术实践。
1941年8月24日,他在《北京晨报》第四版北平艺术展《这次艺术展印象深刻》的序言中说:
“曾宇说绘画必须从临摹古人开始,而古人用的是笔墨,而方圆的规矩也是!
前贤送书法,笔随,妙趣横生。每当风雨黑暗明亮,音乐就在其中!与那些被我们的死亡逮捕的人相比,它是!所谓古法而非泥古,取之长而舍之短,融会贯通,除掉蹄,而得之穷理。
这几年,每次看到历代的原创名作,都能感受到两三天吃喝,挂在城墙之间,小镇相见的滋味。对于每一对古代名作,当我们想到胸不画时如何稀疏,想画时如何脱衣,画时如何令人沮丧地操作,如何挥洒自如,如何送墨送色,一定会让神动脑筋。
我从老的时候就入学了,在业余时间,我尽我所能用笔墨娱乐自己。而长、负、沈璞,专攻绘画,深受老师们的耳濡目染,他从中获得了互相学习的好处。之后广泛寻访名胜,模拟山川,赴苏、杭、燕、金,登临居庸关、云冈、眼底研究物理,寻得文运。在过去的20年里,我开始了一点点。"
从郭味蕖的上述言论中,我们知道郭味蕖非常重视对古人的研究。每次挂在墙上,努力跟着自己的心走,取长补短,融会贯通,他会让上帝思考,他也会认真学习物理,寻找自然的风景素描,但他还没有给花鸟画一种时代的创新感。这一时期讨论的绘画都属于传统文人画的范畴。到1962年,郭味蕖写《临摹·写生·创作》时,已经匆匆20年,社会自立自强,时代变迁。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文艺思想、方针、政策的感召下,更新思想、转变文风,对临摹、写生、创作有了新的认识和成熟的理论思考,用新的创新理论指导新花鸟画的创作和教学。他说:
郭味蕖临摹宋元作品
这时,郭味蕖对临猗有了更深的认识,从“穷理”的技法研究到“深入分析研究,从而继承前人的优秀传统。”从“让上帝思考”的“遇见镇日”的发展,我意识到“抄袭只是手段,不能作为目的。”,并掌握了延伸、饰面和打底的具体方法。郭味蕖非常重视对传统的学习和研究。由于他的家庭背景,他的家庭富有财富,他喜欢欣赏和收藏历代的优秀书画,他学习传统的条件是独特的,这也是郭味蕖有非常清晰的理论思维的原因之一。同样,郭味蕖对深入生活、面对自然写生也有着清醒的认识和独特的理论思考。他说:
“素描法,这是中国古代画家长期使用的方法。自从西方艺术理论传入后,素描成为学习艺术的必经之路,我们在观察、研究、记录自然界客观事物时,经常会用到素描、速写、默写三种方法,称之为素描、速写、默写。它们是培养正确造型能力的基本技能,也是收集创作素材的主要途径。
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可以是常识性的,即具有普遍熟悉、观察和收集材料的性质;还有,要注重个人创作能力的结合,有目的地收集创作素材。……
素描需要快速、准确和训练。比素描还难,一定要练习,不然不会得心应手。
听写需要记忆。事实上,素描和素描已经包括听写写作。
听写有两种,包括临摹和写生。.....听写接近创造。
记忆和默写是中国画创作方法的优秀传统,不能只在写生的基础上完全进入创作。中国画家凭记忆绘画。画家记忆中的图像经过处理,比自然生活中的图像更典型、更生动。
郭味蕖的素描
总之,素描、速写和听写有不同的作用和不同的目的。素描是细微的搜索,素描是动态姿态的记录,听写是临摹、写生的辅助手段,是中国画创作的重要方法。我们应该通过观察、分析、记忆、素描、素描等来熟悉生活。,并把握花鸟的复杂意象和多变动态。像现在一样闭上眼睛,像在手腕下方一样写字。没有理解的深度,就没有表达生命内在精神的深度,也没有清晰表达自己感受的深度。"
郭味蕖对写生的透彻理论理解,是他几十年来坚持不懈写生经验的总结,也是他年轻时习西画写生习惯的延续。因为他对“生命是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这一思想的透彻理解,这也是他的画不重复的原因。不断绘画和不断创新的根源。下面,我们将考察他对写意花鸟画的思想认识和理论思考。他说:
“要创作写意花鸟画。首先是培养创作基础。这个基础包括思想、理论、生活、技术和广泛的文化素养。
当你有各种条件,比如思想、生活、笔墨技巧,你就能创造。通过反复的创作实践,可以促使这一条件不断成熟。
我们要创作新时代的花鸟画,让我们的作品有新意,有新的意境,有新的技法,有美的情调。
要根据新题材、新题材、新内容的需要,有意识地创造新技法,为传统表现手法注入新血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作出新风格的作品。因为花鸟画技法的演变是随着画家思想的变化而变化的。因为画家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他对自然界花鸟的看法也不同,他的艺术标准和审美观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对于旧的一套表现手法,他们觉得不合适,不够,所以要求创造新的手法。
在这几年的写意花鸟画创作中,总想在内容素材和表现手法上有所突破,尽量体现我们的时代精神。"
可见,郭味蕖的写意花鸟画首先强调创作基础的培养和广泛的文化素养。强调花鸟画的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创新观念、新理论、新技法,创造出意境新、情调美的新花鸟画,努力体现和表达时代精神。
摘自《道尚相通,艺贵新——郭味蕖的追求与创造》
注释:
郭味蕖:《郭味蕖艺术选集》,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3月版,第870页。
郭味蕖:《郭味蕖艺术选集》,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3月版,第895页。
、邵,主编,《纪念诞辰100周年百年绘画选》,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3月,第4页。
郭味蕖:《郭味蕖艺术选集》,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3月版,第865-867页。
郭味蕖:《郭味蕖艺术选集》,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3月版,第908-909页。
郭味蕖:《郭味蕖艺术选集》,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3月版,第910-913页。
郭味蕖:《郭味蕖艺术选集》,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3月版,第913-914页。
林伟,笔名大为,崇德大师,祖籍福建连城。
1991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获文学学士学位。
2003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师从闵、顾教授。2006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
2009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师从郭怡孮、薛永年教授。2012年7月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专职画家、国家二级美术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作品多次参加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及全国展览。曾出版《学术精英——林微》,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研究集《格局风格——中国画图林微》,中国著名绘画技法丛书《故宫画谱——花鸟画鹤》,中国美术学院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艺术家丛书《林微画集》,恭亲王府艺术系列展《源流与新山水——林微花鸟画精品集》美术博士论画及专著《万人画师郭味蕖》、《传世之伟人——中国近现代画坛泰斗郭味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