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器 好看哭了 原来这些金银器是这样做成的

栏目:民生 2021-10-04 23:36:51
分享到:

不用多说,

先去瑞寿图镇楼!

在一个没有机器的时代,

工匠是如何制作的

这么华丽的金器银器呢?

浙江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唐宋以来经济发达,人文荟萃。随着经济生活的繁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金银器的追求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南宋时建都临安,崇尚简朴。当时的金银器造型简约,但在细节上却极为纯熟,体现了工匠高超的手艺。

浙江出土的金银器主要集中在五代、南宋和明清时期。这些金银器使用锤打、雕刻、雕刻、烫金、串珠、焊接、串线、镶嵌、点画等工艺,并结合了突出、隐藏、阴线、阳线、雕刻空等各种技术。

锤子

这个过程充分利用了金和银的柔软和延展性。金银块用锤子敲打延伸,铺成薄片,然后根据需要制成各种形状和装饰。这一过程在唐代成熟,在宋代应用更为巧妙。

南宋银镀金桥式双头簪

它长11厘米,宽7.8厘米,高2.4厘米

白马镇高官窖出土

收藏于浦江博物馆

第二个花头银簪,花头由两枚锤打的牡丹银片焊接而成,正面饰有菊花图案。有一枚“沈一郎”三字邮票。

雕刻

錾刻,又称雕、刻、刻,是指用凿子雕刻物体,是将物体成型后的进一步加工工艺,主要用于制作物体的装饰图案。雕刻过程非常复杂,既可以用在器物表面,也可以用在器物内部。它可以雕刻在平面上,也可以从地面雕刻,以突出浮雕中的图案,从而产生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雕刻空法是雕刻工艺的一种特殊形式,将设计中不需要的部分雕刻成透明的空图案,也称透明雕刻。

南宋时,瓜头簪被扎

长16厘米,宽2.8厘米

白马镇高官窖出土

收藏于浦江博物馆

四片一组,片状,初刻簪空,瓜坚花茂。身体上剪有卷曲的草纹。这意味着孩子们会繁衍后代。

切开

南宋时,云卢空孔方夔坠子

它长5.9厘米,宽4.3厘米,高0.4厘米

白马镇高官窖出土

收藏于浦江博物馆

夏布吊坠整体为圆形方孔和钱形,一面刻有空带云、月图案的水波纹,另一面刻有空花卉图案。方孔币上饰有空的腰带结,便于系结。

镀金

镀金是将金和汞合成金汞剂,涂在青铜器表面,然后加热蒸发汞,使金附着在青铜器表面。金汞剂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方士魏伯阳所著的《周易参同契》。镀金技术的记载最早见于梁代。《本草纲目》中的水银引用了梁朝陶弘景的话说,水银“可以消化金银使之变成泥浆,人们也可以使用电镀材料”。

南宋时期的花卉

长11厘米,高1.6厘米

1983年3月在永嘉县下盛乡山下村出土

永嘉县文物收藏

银色,全身镀金。它由发夹和十字分支组成。杆身扁平,由空细花弯曲带状横枝支撑,枝上嵌有向日葵、菊花,外轮廓线为细珠。

油炸珠子

炸珠是将金溶液滴入温水中,形成大小不一的金珠。炸珠形成的金珠通常焊接在金银物件上进行装饰,如珠纹、鱼子酱纹等。在其他油炸珠子中,金片在炭火上加热。当熔化时,金屑呈露珠状,冷却后,它们变成小金珠。炸珠通常与丝织、镶嵌一起使用,出现于汉代,到唐代仍很流行。

六朝油炸珍珠双龙金带饰品

它长7.4厘米,宽5.4厘米,厚0.9厘米

余姚市出土

余姚博物馆收藏

长方形金带装饰,正面饰以炸珠,两大两小双蝰蛇,卷曲扭曲,威武有力。是汉六朝时期典型的金饰工艺。

焊接

焊接,也称为焊接和焊接,是一种通过加热、高温或高压将金属或其他热塑性材料连接起来的制造工艺和技术。在古代,焊接不仅被用来锻造剑等武器,还被引入到金银器的制造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南宋银镀金菊花耳环

长度为5.2厘米,宽度为1.7厘米

杨凌宋墓出土

临安文物收藏

白银黄金。上模刻一朵菊花,下模刻两层祥云。菊花花瓣和祥云的边缘都刻有珠子图案。耳环脚背面焊有菊花和祥云。

累丝

雷司,又称“花工”或“图案”,是金属工艺中最讲究的一种。是将金银拉成丝,再编织成编织线或各种网状结构,然后焊接在器皿上。立体累丝作品最难制作,必须提前办理“叠灰”手续。所谓“堆灰”,就是将木炭磨成细粉,与白芨浸泡过的黏液混合,塑造成人物或动物等被制作物,然后串起来,用焊剂焊接,再放入火中烧成里面的炭模,从而形成一件空且精致的艺术品。

明蜂蝶驱菊金丝钗

长6.9-7.7厘米,宽4.5-5.5厘米

1956年临海王诗琪墓出土

浙江省博物馆藏

整个发夹首次采用金雷丝技术,将蜜蜂和蝴蝶在菊花间嬉戏的场景制作出来,数量众多但并不混乱精彩。

马赛克

包石榴树形金钗

长14.2厘米,发夹头宽8厘米

1956年临海王诗琪墓出土

浙江省博物馆藏

发簪头采用缠丝工艺制成多果石榴树。石榴果实嵌有各种宝石,枝叶间有彩带鸟嬉戏。果实和树枝用弹簧金线连接,走路时一定要摇摆。石榴有许多种子,发夹上的装饰有祈求许多种子的吉祥寓意。

翠鸟饰品

点翠工艺是中国汉族传统的金银首饰制作工艺。现存于汉代。它的制造过程极其复杂。制作时,将金银片按花形制作成底座,然后用金线沿着图案的花形边缘焊接凹槽,中间涂适量胶水,将翠鸟羽毛巧妙地贴在金银制作的金属底座上,形成吉祥精美的图案。点翠技术的发展在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达到顶峰。

明音茂饰品

长度为5.1厘米,宽度为3.6厘米

魏源墓于1968年5月出土

余姚博物馆收藏

雨滴形银帽饰有青蛙图案、凤凰图案、寿字纹和鱼图案。残留的绿色痕迹。

……

你被工匠们精湛的工艺迷住了吗

无法自拔?

你想把这个过程知识带在身边吗

又一次博物馆之旅?

一些材料和图片来自互联网。如果有版权问题,

请联系浙江省博物馆信息中心

艺术经纬:被金银器美哭的小砚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