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六次出祁山,寸土未得
首先,“六尺岐山”这个说法本身并不严谨。其实,出祁山六趟是《三国演义》里的说法。历史上,诸葛亮只有五次北伐加上一次自卫反击,这五次北伐中只有两次来到祁山。
诸葛亮的五次北伐如下:
北伐第一次,赵云经斜谷路入城,主力出祁山;
第二次北伐出三观,攻打陈仓;
第三次北伐,陈偏师出武都,诸葛亮主力出建威;
自卫反击战,魏延深入羌中,进军阳西,诸葛亮为汉中主力;
第四次北伐再次出祁山;
第五次北伐在渭南与司马懿对峙,部队驻扎在五丈园。
说一寸土地没有取得也是不对的。事实上,诸葛亮在第三次北伐时攻占了魏国的武都县和尹平县,尹平县成为姜维北伐的前哨。魏国灭蜀之战,邓艾从此被走私。
姜维九下中原屡败
九下中原仍是《三国演义》中的说法。其实姜维北伐的次数不止九次,应该有十一次之多。
第一次北伐时,姜维率领部分师出陇西,在南安与魏军僵持不下。
在第二次北伐中,姜维奉蒋琬之命,再次西倾入羌中击败郭淮,因功被封为凉州刺史。
第三次北伐,姜维率军迎击魏至汉叛将白、叶武岱,与郭淮、在桃溪交战。在姜维到来的战役中,郭淮早已破了胡人,但胡人的残余被姜维成功接走;
第四次北伐时,姜维攻打永州,在曲山建了两座城,但姜维最终被迫弃第二城而逃,第二城的守卫者见他孤立无援,于是投奔魏国。姜维欲再占桃城,邓艾先至,姜维退;
第五次北伐,姜维联合羌人进攻西平。虽未破城,却在野战中击败魏军,生擒两魏国中郎将郭秀;
第六次北伐,姜维出石营,过董庭,围南安郡。然而,陈泰的援军也去了洛门,姜维已经没有食物了;
第七次北伐,氐道士反叛魏,姜维出氐道擒驸马;
第八次北伐,姜维在桃溪破魏国永州王经,打出北伐以来最大的胜利,“桃溪大捷”;
在第九次北伐中,由于胡冀没有在约定的时间到达,蒋打败了段固;
第十次北伐姜维出秦川,魏艾、司马望坚持不战;
第十一次北伐时,姜维在后河与邓艾交战,被邓艾击败。
根据姜维北伐的统计,有5胜4平2负,胜平次数大于失败次数。
死诸葛活仲达是《三国演义》的虚构
很多人认为《诸葛之死引仲达》是《三国演义》中虚构的故事。其实历史上有一个“诸葛之死引仲达”的故事。当然具体剧情和《三国演义》还是有一点区别的。在《三国演义》中,为了突出诸葛亮的运筹帷幄,据说诸葛亮临死前给姜维留下了一个绝招,就是做了一个像诸葛亮一样的木像,当司马懿率军追击撤退的蜀军时,姜维用一个木像把司马懿吓跑了。
在真实的历史中,诸葛亮并没有给姜维留下什么计策,但让司马懿撤退却是姜维自己的计谋。当司马懿正要追上汉军时,统帅杨仪惊慌失措。在这个紧要关头,姜维不怕危险。他让杨仪命令部队倒旗击鼓,假装主动进攻司马懿。司马懿疑中计,引军退兵,蜀军趁机撤退。当时留下了一句谚语:诸葛死,仲达生。
《金淑》记载:当人们说:‘死诸葛去仲达’时,唐太宗·李世民故意奚落司马懿,说他:“生不敢力,死疑犹欲言。”意思是嘲笑司马懿。诸葛亮活着的时候,害怕自己的军事能力,不敢进攻,只能坚守。诸葛亮死后,他怀疑诸葛亮欺骗了他,匆忙逃走了。
诸葛亮带着空退了司马懿,因为司马懿有自尊心
历史上没有空城市规划。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对手是曹真和张合。司马懿远离荆州,不能出现在陇西战场。如果空城计真的存在,主角应该也是街亭击败马谡的张合,而不是司马懿。而且,诸葛亮得知街亭失陷后,迅速组织撤退,根本没有停留。既然空城计不存在,说城计司马懿不攻是因为自重也是无稽之谈。
参考文献:《三国志》、《资建》、《金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