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主动联系你,对你嘘寒问暖,更是“委以重任”。请帮忙转账。你愿不愿意帮忙?如果你帮忙,你会落入骗子的陷阱。
冒充学校领导诈骗
案例一:上海嘉定某高校学生余某接到自称“朱老师”的电话,对方准确地叫出了他的姓名和身份。“朱先生”说,他想给学校领导寄钱。因为以自己的名义赚钱不方便,他希望通过俞姓学生的银行卡转账2万元,然后再转账给他。因为学院里有一个姓朱的老师,于就信了。于平时不知道朱先生的电话号码,电话那头催他马上赚钱。
案例二:这学期,在宁夏某高校工作的董,接到一个自称是学院院长的陌生人的朋友,让他第二天9点来办公室。第二天一早,“校长”告诉董不用先来,说有领导在办公室检查,急需用钱“搞定”领导,于是董向他们借了30万,董相信他会直接转账30万到对方提供的两个银行卡号。
案例三:今年江西南昌部分高校接连发生冒充高校领导干部诈骗案件。诈骗分子利用高校领导干部头像和虚拟微信账号冒充高校领导干部,频繁添加学校工作人员为好友,然后找借口借钱,大部分都在10万元以上。
近年来,诈骗案件频发。诈骗分子通过在微信或QQ上修改昵称和头像,发送邮件和短信等方式冒充学校领导和老师。
除了冒充领导、老师,还有冒充同学、冒充公检法诈骗、冒充客服、快递诈骗...无论电信诈骗手法如何翻新,最终目的都是要求转账汇款,记得多方面核实,不要轻信!不要点击!没有汇款!
诈骗案件发生后,我们登录了一些高校网站,发现很多高校发布了《关于冒充校领导防范诈骗的通知》,提醒广大师生提高防范意识,保护好个人财产。
截图自Xi建筑科技大学网站
截图自上海科技大学网站
截图自上海出版印刷学院网站
截图自中山大学网站
截图自江苏师范大学网站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等高校也在官方网站推送反欺诈文章。
截图自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微信
截图自北里竹学校安全协会微信号
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教育
除了做好以上工作,高校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
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比教师更缺乏社会经验,因此高校应重点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但高校教师也不能粗心大意,未雨绸缪。下面我们将列举一些学校安全教育的做法,以供参考。
安全教育从新生开始
近年来,高校特别重视对新生的安全教育。比如华东理工大学全面推进安全教育,在新生录取通知书上增加了“平安华立”官方微信的二维码。此外,还交付了上海市教委制定的《上海大学新生报到安全指南》。
大一新生报名初期,“华东理工大学”“平厉安华”“华理学习”等各学院及其他官方为大一新生推出了一系列新颖实用的反诈骗信息。此外,“大学生安全教育网络课程”也是新生需要通过的“考试”。每个大一新生用自己的学生证登录网页或APP后,通过标准化考试,系统学习,巩固和加深对安全知识的理解。
迎新周期间,由各学院和老学员选拔的“新生督导员”和“迎新指南”也将在培训后为新生服务时注意防盗防诈事项。
开设选修课,教授反诈骗知识和防身术
2017年,在广东东软学院,南海警方开设的“校园安全课程”选修课,短短一个小时就爆满。在这门课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电信诈骗防范和自我防御的知识,还可以获得学分。
据介绍,该选修课共32课时,内容设计包括防范电信诈骗、正当防卫、街头犯罪、非法传销、就业创业诈骗和警营5门参观课程,共2学分。
这门选修课也需要期末考试,但考试形式不同于一般的选修课。“我们期末考试不需要笔和纸。”据警方介绍,学期结束时,老师们会组织学生讨论一个公开的反诈骗话题。届时,学校的一名老师和警察的一名老师将担任评委,每个学生的表现将被评分。
举办一次金融安全知识的校园旅行
2019年,金融安全知识校园行在湖北大学举行。
在金融知识大学的讲堂里,招商银行金融安全讲师通过现场讲解、案例分析、有奖问答等方式,让400多名师生对电信诈骗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增强了他们防范电信诈骗的意识。
讲座中,讲师向师生们普及了新型银行卡诈骗、移动支付下的电信诈骗类型及危害,并通过场景再现演示了“买票换票”“冒充公检法”等诈骗手段,并引用真实案例向师生们简单讲解了如何防范电信诈骗。
自导自演短视频提醒防诈骗
自2020年10月初以来,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生执导、演出的反诈骗短视频共拍摄48期,涉及“QQ冒充朋友诈骗”“假购诈骗”“单身兼职诈骗”“冒充公检法诈骗”等48起常见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每个视频持续1分钟到3分钟。学生展示欺骗过程,并以案例表演的形式传授反欺诈技巧。
这个视频短片是由建筑工程学院大三学生朱发起的。“校园里各种骗局不断升级,大学生相对简单,反诈骗意识淡薄。”朱差点被骗了。今年9月开学后,她担心同学们会“重蹈覆辙”,于是决定叫人拍短视频。
在短视频在网上传播的同时,朱团队还逐一深入学生课堂,开展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公益讲座和公益话剧表演。
通过对上述诈骗案件的分析,我们发现诈骗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1.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渠道非法获取学校领导的姓名、职务、微信头像等信息,冒充领导微信,主动添加受害者微信,向受害者发送信息。
2.犯罪分子与被害人取得联系后,首先与关心工作、生活等话题拉近距离,甚至主动提出帮助被害人解决困难,大大降低了他们的警惕性,获得了被害人的信任。
3.立即在转账汇款方面寻求帮助,比如向亲戚借钱,向上级领导转账,朋友有紧急需求。犯罪分子抓住普通人不质疑领导的心理,有时甚至使用“尽快”、“立即”、“立即”等催促性词语,既营造了紧张的气氛,又降低了被害人利用时间差核实转账需求真假的可能性。
应牢记加强预防
1.如果一个自称“领导”的人用微信等聊天软件添加好友、请求转账,必须通过电话或会议进行甄别核实。
2.尽量不要在微信上透露自己的姓名、地址、职业、家庭等个人信息。
3.在交流中,礼貌地问对方一些问题,比如学校里的人或事,然后核实对方的身份。
4.如果是意外被骗,一定要保留聊天记录和银行转账记录,及时拨打110报警。
年底了,我们提醒广大师生提高警惕,千万不要掉入陷阱,保护好自己的钱袋!
消息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