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律所 势不可挡的律所规模化 背后还有四大深层逻辑

栏目:民生 2021-09-28 12:07:09
分享到:

编辑评论/说明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律师事务所开始快速扩张,布局全国。看来律师事务所规模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下,很多律师不禁会想:律所要发展是不是一定要扩大规模?律师事务所在规模化过程中会面临哪些发展问题?如何判断一个企业规模化经营的标准?规模未来趋势如何?

本文中,何英律师事务所创始人董冬冬律师认为,上述问题已经进行了深入探讨,希望对关注规模问题的朋友有所帮助。

01

规模的四种深层逻辑

为什么要扩大规模?尺度是真实的还是应该的?

在过去的10年里,在创办两家大型律师事务所的过程中,我发现规模已经成为整个律师行业不可阻挡的趋势。

比如我2010年创办上海盈科律师事务所的时候,上海只有一家100人以上的律师事务所,大成律师事务所人数第二多,只有99人。

截至2019年,成金田有1100人,大成有近500人,我创办的上海盈科人数以800多人排名第二;上海有14家200人以上的律师事务所,37家100人以上的律师事务所。

在过去的10年里,上海的律师行业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更不用说北京的律师行业了。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我观察了四个潜在的逻辑。

01

对中国律师行业的分析,离不开宏观的政治经济环境。在过去的40年里,中国律师的收入和数量都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这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快速增长密不可分,直到位居世界第二。

另外,中国的市场化有一个非常好的基础,那就是法治一体化。在美国,每个州的法律都不一样。拥有纽约州律师执照的律师在加州执业可能会面临障碍。

02

据统计,仅北京和上海律师的收入就占中国律师总收入的近一半。可以说,目前整个律师行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由于这种不平衡,北京和上海的律所将“无限”做大,为二三线城市的律所提供专业、产品、管理、技术和品牌。这种传导是基于势能的,所谓“削峰填谷”,所以规模法则有助于律师事务所的区域化。

03

网络经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网络效应。网络平台的价值取决于其网络上节点的n次方之和,这也是我们经常谈论的互联网摩尔定律。

律师行业也是如此。如果我们把每个律师都看作是平台上的一个价值节点,那么每个人和每个人之间的有效交易就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这就像一张A4纸折叠64倍的厚度,就是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虽然规模会呈现边际效应递减,但从理论上讲,规模会带来价值的重叠和裂变。

04

律师行业是一个知识型的服务行业,也是一个以人为本的行业。

律师事务所要想增加业务总收入和市场份额,通常只有两个途径:一是提高向客户收费的能力,二是扩大规模。

简单的增加人数可能是律师行业发展最快的方式。

三国时期,曹操和袁绍有一段非常著名的谈话。袁绍揶揄曹操说:“我若事业失败,仍可按天地之险称霸一方。你能为曹操做些什么?”

曹操非常不以为然,说:“我可以掌管天下的情报,我可以用道做任何事情。”也就是说,我会任命世界上有智谋的人,用我自己的方式控制他们,这样我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曹操意识到“人”的重要性。

我觉得律所发展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要鼓舞人心,团结人心。

所以,律师事务所的规模没有秘密,那就是做好“人”。过去的实践证明,一家律师事务所如果做大,不一定要做强;但是要想强大,公司必须更大。

02

规模的基本路径

最近10年,我观察了中国律师行业规模的基本路径,可以总结为:

01

中国律师行业的一个经典并购案例是北京的馆陶所和上海的中茂所。两大品牌跨区域合并后成立的馆陶中茂律师事务所,位列上海律师事务所前20名。

但是中国传统的律所,包括红圈所,自然是大的——从招应届毕业生开始,就以1-12级的方式一步步培养。

但是,众所周知,律师行业发展太快,靠自己培养人已经来不及了。所以大部分律所都是从0做到100,从100做到10000甚至更多,都是基于自身规模,依靠横向招聘。

02

从律师事务所的布局来看,规模有两层含义,一是人数规模,二是布局规模。国内一体化、本地化的法律服务市场为律师事务所全国布局奠定了良好基础。

律师行业主要有三种布局模式:

第一,直接投资,直接投资,直接管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的老雇主,盈科律师事务所。

当时我参与了PCG的全国布局,就是采取直接投资、直接管理的模式,总部统管人、财、货、品牌、技术。我认为这种模式在过去的10年里非常有效,它建立了规模研究所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第二,品牌加盟。

北京、上海的很多律所分布在全国各地,也就是直接吸收一家本地律所。这是最简单、最方便的扩展方式。但在这种模式下,分支机构与总部的贴近度不高,也导致这种布局下律师事务所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第三种,即何英模式,就是联邦更大。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不是什么都要,而是要用”。我们用了差不多7年的时间,在全国部署了300家会员律所,基本覆盖了一、二、三线城市。

联邦扩大模式的优势在于保证地方律师事务所产权的独立性;同时,因为大家都姓“英”,所以在技术、品牌、业务、产品上都可以连接。

我曾打比方说,本地成员就像发电机——本地发电,何英通过技术、品牌、管理与电网相连,从而“削峰填谷”,有效平衡资源。

03

规模面临的问题

过去一些粗放的尺度方法最终可能导致很多问题;加上外部政策环境收紧,律师事务所的内外部风险日益增大。

律师事务所规模变大后,首先面临的挑战是律师事务所的管理能力。

马云曾经说过,一个健康的公司应该持续稳定地成长和经营。但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看到,一个大型律所只要发生一个风险事件,就会影响到整个律所的品牌,使得律所面临巨大的公关危机和舆论压力。

另外,律师事务所规模增加后,网络边界效应不一定同步增加,即摩尔定律和网络效应不发挥作用。

在一些大型机构中,律师是“老死不相往来”的,没有任何交流,更谈不上业务合作,甚至连我们都无法共事。比如针对大型国企的市场渠道开发,一个律师接案,另一个律师就失去了客户渠道。因此,对于规模机构来说,律师事务所内部交易市场的建设和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如果一家律所总收入的35%以上来自同行介绍,我认为是幸福感很强的律所。这有赖于大型律师事务所营造良好的内部交易市场,建立有效的交易机制。

比如一个律师团队是否愿意与其他团队无条件共享所有完成的IPO项目的内部档案?如果可以的话,这个律所叠加的收益可以再翻一倍,因为同样的知识管理成本几乎为零。

但现实是律师的信息大多被遮蔽,很多客户资源和渠道被直接浪费。

规模只解决了一个数学问题,却不能真正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所以管理很重要,最终要通过制度化解决信任传递的问题。

04

规模的未来趋势

01

我认为未来10年,规模化、平台化的趋势将成为不可逆转的现实。

平台化和规模化的概念出现在十几年前,现在应该有更深的内涵和外延。

平台化:用互联网思维,从简单的组合到形成系统有效的市场和组织。

规模:业务和律师规模不断升级,网络分布全国各地。

2019年,中国律师数量将达到47万人。按照10%的年增长率,2030年我国律师数量将达到120万人。

未来10年,律师的规模增长将为大型律师事务所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规模带来的竞争会进一步拉大律师之间的差距。基于交易的信息屏蔽和信任的不传递,优秀者和平庸者的差异会变大。

因为在互联网时代,内容为王,在一定程度上,个人IP可以通过任何平台单独存在。最近在Tik Tok看到一个石家庄律师。他一个人一周就获得了645万粉丝,但是没有人知道他在哪个律师事务所工作。

所以,所谓的规模并不能笼络出最优秀的人才,但如果优秀人才能够加入平台,反过来赋能平台,对平台的帮助会很大。

为什么年轻人更愿意在北京创业?北京和石家庄的创业杠杆不同,外部环境、人力资源、商业潜力也不同。

因此,我认为在未来的量表中,我们应该警惕一个问题——你想成为优秀的量表还是平庸的量表?

02

同时,所有导演和合伙人都要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三边博弈”。

如果看律师事务所的人员要素,无非是三个方面:

律师事务所作为组织独立存在;

合伙人,我们可以理解为投资者或老板,也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

受薪律师、律师助理、行政团队、品牌管理团队等。为合伙人服务的人也作为员工独立存在。

律师事务所的规模不仅可以通过专业来实现,还可以通过考虑律师事务所的战略、合伙人是否能够建立共享、治理、融通的发展机制、员工是否能够实现代际公平来实现。

但是解决这个问题非常困难。为什么红圈学院的规模一直发展不起来?原因很简单。合伙人为了保证利润率,让律所的人才快速流动。很多律师年薪50万的时候可能不愿意继续工作,很多合伙人因为利润率太高而离职。

但是,如果律师事务所完全适用委托制度,合伙人或委托律师可能会赚很多钱,但如果律师事务所没有任何积累,律师事务所独立存在的商业价值就会丧失。

因此,要想成为一家优秀的大型律师事务所,就必须为三方博弈设计好框架。

03

最后,我认为有三个标准来衡量一家律师事务所在规模上是否做得好:

第一,服务好客户。这是第一个;

二是被市场认可。如果客户选择了你,并以你为荣,那就是成功;

第三,员工是否开心。你的规模是否基于帕累托最优,这样大家都能受益。

—终点—

PS:希望懂法的可以每晚和大家一起探索事物的规律,我们现在就做三件事

1在文章右下角,点击“在看”,让微信知道你认得我们

2把对你有益的文章转发到朋友圈,让更多人了解我们

3设置我们的微信官方账号为“星标”,每天陪伴你

愿我们见证日新月异的法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