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虽然没有具体的发展方向,但却体现了所有的发展趋势。经常参加独立游戏可以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和谐发展。因此,幼儿园必须为孩子提供充分开发这类游戏的机会。接下来,和圆圆一起,向温州大学林燕琴教授学习幼儿园教师如何玩自主游戏。
没有人愿意在茶馆里玩的主要原因是环境不合理,活泼的孩子们对“品茶”不感兴趣,更不用说它独立于其他玩耍区域。除了一般要求,如何根据自主游戏的特点规划游戏环境的创建?
设置在空之间
空之间的设置要有利于玩游戏,促进孩子的发展。《幼儿园工作条例》指出:“营造适宜教育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活动和表现能力提供机会和条件。”游戏空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探索的环境,满足了孩子的发展需求。所以游戏空的设计既要符合动静区的适当分离,又要为孩子在游戏中主动交流提供便利。
比如在室内空,不同区域之间最好有清晰的边界和明显的通道,有利于游戏时的集中和不同区域之间的互动交流。室外空房间要宽敞,可以为孩子自发探索提供必要的空房间。最好根据游戏素材的特点规划相应的空房间,有利于游戏活动的维护和延伸。
奈杰尔在研究中指出,户外游戏空应该具备四个主要特征:儿童可以在游戏中承担健康风险空,接受渐进式挑战,玩不同形式的游戏,操作材料和设备。
材料交付
玩具材料要激发孩子的游戏动机,加深孩子的游戏水平。贝勒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不玩耍、不接触人和物的孩子大脑比同龄人小20%-30%,玩具可以刺激每个神经元多生长25%的突触。因此,玩具和游戏材料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
玩具和游戏材料具有刺激和深化儿童游戏的功能,是开展儿童游戏的重要条件。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陈鹤琴指出:“儿童的玩具应该是‘活的’,而不是‘死的’。所谓‘活’的玩物变化很大,孩子玩的时候不容易无聊;所谓“死”的玩物,平淡无奇,一成不变,孩子玩的时候会觉得无聊。玩具和材料要有多样化的目标,最好是低结构的材料,能激发孩子的游戏动机和游戏构思,唤起孩子的联想和行动,具有象征性和可替代性。
孩子会对不熟悉的材料思考“这是什么,我该怎么玩”,他们会去探索;当面对熟悉的材料时,我会想:“我还能用它做什么?”。所以要研究用什么材料来触发孩子的行为,在孩子熟悉之后可以用什么材料来代替,或者如何鼓励孩子多玩一件事,百变百变。
孩子选择、摆弄、收集、整理材料的过程就是玩游戏的过程。儿童正是在与游戏材料的互动中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认为,科学、合理、及时、恰当地提供游戏材料,对儿童自主游戏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材料备用区
创建备用区是为了给孩子们提供想象力空。留白是绘画创作中的一个构思,可以创造出一种没有画是精彩的艺术境界,让孩子无限想象。如果游戏空的设计也能适当“留白”,相信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没有“留白”的运动是肤浅的,缺乏自主性和自由性,枯燥乏味。空之间的空白是一种智慧,给了孩子更多的选择。
老师在投放游戏材料时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设置“材料储备区”,将一些没有固定玩法的材料集中在储备区,让孩子自主选择,比如易拉罐,这是超市里的商品,孩子可以在材料储备区自由选择,可以作为城墙的建筑材料,用胶带绑成梅花桩,在角色游戏中作为器皿和花瓶。
这种物尽其用,既能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值得注意的是,备用区的位置应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选择。
案例:物资储备区儿童自主游戏
大班的孩子该玩游戏了。和往常一样,孩子们选择自己的区域玩游戏。童童和贾加四处闲逛,发现他们什么都不想玩。于是,他们走到教室的一个角落,拿了两个垫子来到一个走廊。铺好垫子后,他们躺在垫子上,只有他们才能感到舒服。
之后,他们互相聊天,比如动画片,爸爸讲的故事等等。聊着聊着,他们按照故事的内容扮演角色,一个扮演大灰狼,一个扮演小红小红帽,完全沉浸在故事的角色中。我看到童童独自扮演两个角色,小红小红帽和奶奶,最后赶走了狼。
他们在剧中扮演最初的角色,但角色的情节和语言是由他们自由创造的。在第二天的比赛时间开始时,他们拿着垫子来到“非本区”开始自己的比赛...
空留白和素材储备区传达给孩子的信息是,他们可以自己选择,可以随意走动,可以大胆创新,可以团队合作。
自主游戏的实现
自主游戏中的计划是由孩子自己根据自己的需要生成的。游戏计划可以是一个人思考的结果,也可以是很多人讨论的结果。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是多重的:当儿童游戏顺利进行时,教师的角色是观察者;当孩子需要老师的帮助时,老师的角色是游戏的参与者和支持者。孩子参与自主游戏的机会应该是平等的,自由选择的,不受老师的限制。在自主游戏中需要处理几对关系。
自由和规则
在自主游戏中,自由第一,规则第二。游戏中产生的规则很容易被孩子接受。有人认为游戏过去对孩子控制太多,孩子没有自主性,导致游戏造假。所以,现在提倡自主游戏,就是彻底放手,让孩子可以自由发挥,为所欲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为了满足孩子的需求,给孩子充分的自由是非常重要的,但也需要孩子在游戏中生成规则。当孩子在游戏中遇到与规则相关的问题时,老师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而要学会等待,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结果,在尝试中不断生成规则。
自由和规则是相对独立的,自由是基于一定的规则,而遵守规则也是为了更好的自由,否则,自由就是一个词空。在“美味冰淇淋”的情况下,店门口排起了长队,“规则”应运而生,只留下5个人等待。规则符合孩子的接受能力,当他们理解了规则,每个人都会自觉遵守,随之而来的“自由”也会得到保障。
自主和指导
儿童是自主游戏的主体,儿童在自主游戏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不要过多干预,做游戏的“导演”,否则会影响孩子能力的发挥和发展。但是,由于孩子缺乏生活经验,思维能力有限,当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困难和问题时,如果老师不适当干预,孩子就会对游戏失去信心和动力。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孩子的发展,自主游戏是一种教育手段。老师要善于观察,抓住机会,走近孩子,做孩子的玩伴和顾问。华爱华表示,“和孩子一起去”的不作为,并不是教师为孩子提供游戏的初衷,因为既然教育利用游戏,教师的作用就在于能够理解孩子游戏行为带来的发展信息,为孩子提供符合其游戏需求的生成性反应。因此,教师应为游戏的自发、自愿活动提供条件,将教育目标渗透到儿童游戏中。
过程和结果
在自主游戏中,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玩耍,充分享受游戏的乐趣、自由和娱乐。孩子自主、探索、克服困难等优秀品质得到充分发展。必须承认,孩子们在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的同时,也期待着游戏的结果。
根据王振宇的说法,这款游戏具有虚拟强化功能。“虽然游戏强调过程,但并不意味着游戏没有结果。我们知道,结构博弈有明显的目的导向,目的就是结果。孩子们用乐高搭建高楼,却不愿意推开。事实上,他们都期待结果,但结果不是物质的,而是精神的。”。
有人认为应该在游戏中强调孩子的快乐,也有人认为应该在游戏中培养孩子。其实,孩子在游戏中体验快乐,获得发展,两者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
教师的观察、反思和干预
当代美国教育家、哲学家唐纳德·舍恩认为,行动中的反思可以使实践者成为实践中的研究者。反思性实践的特点是:立足具体教育情境,在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在行动中反思,获得实践知识。自主游戏强调教师在游戏前明确自己的角色和地位,在游戏中善于观察、反思和合理干预,注重游戏后的反馈和评价。
善于观察
蒙台梭利说,作为一个教育家,应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教师对自主游戏的指导应以对游戏的观察为基础,通过观察可以了解和分析儿童的游戏水平和发展水平,从而更好地了解和便于更好地“干预”,从而促进儿童游戏水平的提高。里德尔·利奇在《观察:走进儿童世界》中写道:“观察不应该因为某个理论和观点而进行,使之符合某个理论和观点,而应该作为一个起点,帮助观察者更好地理解儿童及其需求。”
在自主游戏中,老师可以用扫描的方法观察全班孩子的游戏情况,比如孩子开发了什么游戏主题,喜欢用什么材料,选择在哪里玩,愿意和谁一起玩。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追踪法持续观察一些孩子,观察孩子游戏发展的全过程,了解他们在游戏中的水平和面貌,从而获得更详细的信息。观察方法多种多样,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观察方法。
勤于思考
在自主游戏中,有些老师会有观察而没有反思。比如老师经常发现孩子在某个区域无所事事,整个游戏时间都没有人光顾“银行”的角落,孩子表情冷漠,每天都是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不再想成为“银行”工作人员。如果教师观察这种现象并反思,找出没人光顾“银行”的原因和对策,结果可能不一样。
及时干预
“干预”是指两者之间的有效干预。从字面上看,没有从上到下的方向。“干预”既要考虑教育目标,也要考虑孩子自己的意愿。老师的立足点是孩子和孩子目前的游戏都是在自然状态下玩的。
比如在“美味冰淇淋”活动中,当冰淇淋店无人光顾,“店员”不知所措时,老师说:“你们新店开张有什么促销活动?”启发孩子,让下一场比赛有转机,进一步深化。这种“干预”是教师作为玩家在不影响孩子游戏的情况下自然进行的。
“干预”不是老师对游戏的无意“干预”,也不完全等同于对游戏的有意“引导”。要在不干扰儿童游戏的前提下,以不破坏儿童兴趣和游戏发展为原则,让儿童获得游戏体验,促进儿童游戏水平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案例:东东是爸爸
东东玩角色扮演游戏喜欢当爸爸,但每次对着娃娃发脾气,甚至动手动脚的时候,有时候会说:“不听话,会被打死的。”金先生发现后,记录了东东打孩子的具体场景,发现东东总是用娃娃的胳膊打自己的大腿,几乎每个动作都是一样的。玩完之后,我会生气一会儿,然后恢复心情。
这引起了金先生的反思。当东东再次来到角色区做“爸爸”时,金老师说:“我会做你的孩子。”东东惊呆了,说:“好的。”这次没打“孩子”。之后老师就把这个情况跟东东的妈妈沟通了一下,东东的妈妈立马就变了脸。
原来东东的爸爸脾气暴躁。东东在家“调皮”时,爸爸会生气地玩东东。他的动作和东东在游戏中的表现很相似。他妈妈很心疼东东,有时候还会和他爸爸吵架。这对夫妇在这件事上有很多矛盾。
得知这一情况,金老师决定去东东家看看,东东的妈妈特意安排东东去外婆家。金老师向东东的家长详细汇报了东东在幼儿园的情况,大家交流了自己的想法。
金老师要求东东的父亲配合,以后不要再玩东东了,并详细介绍了东东的父母,让父母明白不能再采取暴力手段对待东东,否则会给孩子的心理留下阴影,以后这种暴力可能会出现在东东身上,后果很严重。
东东的父亲意识到他的做法对东东的影响,接受了金先生的建议。经过一个学期的居家合作,老师们发现东东不再“打孩子”,而是经常在游戏里给“孩子”讲故事。
可见,教师对儿童自主游戏的观察、反思和及时干预,可以提高儿童的游戏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般来说,教师在以下三种情况下参与游戏更合适:
第一,当孩子的游戏难以继续时;
二是当孩子在游戏中有不良因素时;
第三,当孩子主动向老师寻求帮助时。
在干预方式上,教师应根据游戏内容和实际情况选择语言提示、行为暗示、环境隐性干预或直接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