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晚,山东卫视播出纪录片《燕姿》,全方位展现孔子学生颜回的一生。
“天堂不会诞生仲尼,但永恒就像一个长夜。”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天空中,孔子就像一轮明月,被星星包围着。
然而,孔子的学生颜回却在老师的光辉中失去了光彩。被世人称颂的儒家四圣“孔孟颜增”,指的是颜回,孔子是大成第一高手,孟子是第二圣人,颜回是第二圣人,曾子是圣者。这四个姓氏的家谱一模一样,绵延两千多年,成为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迹。
颜回,姓曹,颜氏,明慧,字子园,鲁国人,家住曲阜故城,十三岁拜孔子为师,春秋末期鲁家思想家。孔子学生有三个干部,72多位圣贤。在众多学生中,颜回是孔子最喜欢的学生,七十二贤之首。
儒家讲究“学而优则仕”,但颜回不是当官的;颜回经济拮据,一生似乎没有做多少事。他死于40岁。然而,在中国精神文化谱系中,晏子地位崇高,能够“独当一面”,其价值贯穿古今。
师生关系中的“美德模式”
今天,师生关系是教学和科学文化传承中不可忽视的一对关系。在孔子的学生中,颜回以德著称,是师生关系中的“美德楷模”。
近年来,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杜泽逊教授立足于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在了解师生关系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在学校文化活动中,尤其是开学典礼上,经常通过颜回阐述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今年6月6日,济南外国语学校举办了“喜鹊读书行动”。教授用“接地气”的语言谈了一些儒家文化的典故,并解释了师生关系,特别提到了《鲁春秋评论与》中“颜回夺食”的故事。去年6月26日下午,山东大学举办了学者讲座。当杜泽逊教授做了题为《两个孔子学生:闵子谦和颜回》的专题报告,谈到颜回时,他也用“颜回抢食”说话。
孔子周游列国,陷入了“七日不尝五谷”的境地。颜回要饭煮的时候,抓到了粥里的碳灰,被孔子误认为是偷吃。“颜回抢食”的故事告诉人们,正确理解一个人,处理好师生关系,有时候并不容易。即使是理想中的“孔燕”师生关系,也有“老师误会徒弟”的时候。所以师生关系一定要谨慎,不了解情况不能训斥学生。
颜回“学生时代就有了家”。《论语·先进》记载:“子怕匡,后为颜渊。孔子说:“我为女人而死。”他说,‘你儿子在这里,你怎么敢死?’“颜回有把命丢给自己的危险。杜泽逊认为,从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颜回的高水平,具有极大的智慧、勇气和责任感。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和“礼”,颜回学得最好。《庄子·田子方》记载了颜回对孔子说的一段话:“夫子循步,夫子顺势,夫子顺势。大师从尘土中逃走了,但是回来的太晚了。”颜回被后人称为“复活”。《复活》的片名很有意思,重复。颜回是孔子的“翻版”,也就是说,没有人比颜回更像孔子,这当然是备受推崇的。
《孔子家语》中有“颜回辩方志”的典故:“周露颜回,随孔子北游山农山。与鲁兹子贡辩论。岳、惠愿得明王而补之。应用五教。用仪式和音乐引导它。使人民的城市不被修复。沟池还没完。住在房间里没有心不在焉的想法。千岁不再挣扎。什么都不做是勇敢的。给出无用的论据。孔子肃然起敬地说。美丽贤惠。不要伤害金钱。不要伤害别人。不复杂。”孔子的意思是:“颜回的道德是如此幸福,它不花钱,不伤害人民,也不费力。”
颜回研究孔子的伟大人格,孜孜不倦地践行仁义礼仪。颜回发自内心地称赞孔子:“抬头看,你会变得更强,向前看,但突然就会落后。师傅很有诱惑力,叫我写信,让我礼貌一点。如果你不能停下来,你会耗尽你的才能,有所作为。虽然你想跟着它走,但你会在最后拥有它。”据《庄子·让王》说,孔子在陈和蔡之间很穷。在最困难的时候,子贡、鲁兹等人动摇了对孔子的信仰,只有颜回例外。
杜泽逊多次用颜回的故事讲述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因为在实践中,他深刻感受到师生“互相学习”可以促进教学和学术研究。杜泽逊教授自2004年起主持国家清史项目,2012年起主持“十三经注疏交流学校”。这个项目的规模是不可想象的。清史工程制作的卡片有130万张。如果一个人制作《十三经笔记》,每天要花4个小时,工作量是500年。在学生团队的帮助和师生的配合下,完成了《清人著录总目录》;《诗经》中已经完成了《易经》和《尚书》,而《诗经》已经完成了一半。
杜泽逊认为,如何当老师、如何当学生以及怎样的师生关系都可以在颜回身上找到。当前,保护和发展中华文化命脉的最好方式就是师生合作,这就需要处理好师生关系,从颜回的故事中寻找智慧。
爱与学习的典范
学问,正如古人所说,就是道德和学问。颜回是师生关系中道德行为的典范,也是学习好的典范。
孔子本人在这一点上非常好学和自信。在《论语·知府》中,孔子说:十室之城,必有忠君之士,而不可有高士之学。孔子说,十大家族里一定有忠于我的人,但是他们没有我那么好学。
在孔子弟子中,颜回的好学精神最像孔子。嵇康子和鲁哀公都问孔子弟子谁是好学者,答案是颜回。在《论语·先进》中,季康子问:“哪个弟子好学?”孔子对他说:“有颜回的人好学,可惜短命而死,死在今天。”《史记·仲尼弟子传》:第二年二十九日,蚤卒。孔子痛哭道:“我既然回来了,主人就更亲近我了。”鲁哀公问:“哪个弟子渴望学习?”孔子对他说:“有颜回的人好学,没有愤怒就活不下去。不幸的是,我死得很短,今天我也死了。我从未听说过好学者。”也就是说,在孔子的弟子中,颜回是最容易学的。颜回死后,他再也没有听说过有什么人渴望学习。
颜回不仅好学,而且能学,不是靠类比,而是靠类比。《论语-公冶长》)记载:子曰子贡曰:“女子与女子孰优?”他回答说:“你给的时候怎么敢回头?回去可以闻一知十,给一知二。”孔子说:“福禄爷。我和女人一样优秀。”
从这段记载来看,孔子肯定子贡不如颜回的判断,不仅子贡不如颜回,就连他自己也不如颜回。孔子是一个非常谦虚的老师,经常“不耻下问”,说自己“如来”,这当然是孔子的谦虚。但是,孔子确实把颜回培养成了自己道德知识的继承人。
根据一些关于颜回的史料记载,颜回学识扎实,悟性高。他很早就立坛讲学,教授儒家六经,逐渐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形成了儒学的一个重要派别——颜氏儒学。
颜回对我们今天看到的《易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颜回接触易较早,研究也比较深入。颜渊虽弱,却与谈易。协助孔子整理古籍的颜回是当时《易经》的主要整理者。正是在整理《易经》的过程中,他因劳累过度而死。在颜回安排的基础上,孔子又经历了“边巍三绝”的艰辛,给我们留下了一部完整的《易经》。
颜回死后,孔子发出“唉!天输给了!天哀!”极度悲哀的声音,这是精神知识继承人的巨大损失,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巨大损失!
贫穷与幸福:中国的精神丰碑
孔子在《论语·邕业》中说:“吃饭就喝酒。在陋巷里,人们无法承受自己的烦恼,也不会改变自己的乐趣。贤浩归来!”
世人对颜回形象的认识大多集中在孔子身上。总的来说,颜回的句子意思概括为“穷而乐”,这对理解颜回很重要,但在中国精神文化的坐标系中,很容易“认识这句话”,不容易“理解这句话”。
唐代诗人王波在《滕王阁序》中说,贫穷和力量永远不会落入青云之志。中国文化精神中始终有一种不受物质束缚的高尚精神的追求和传承,颜回就是这种精神的源头。
颜回之前,管仲说:“仓颉知礼,衣食足知荣辱。”潜台词是物质是文明的前提,一般情况下当然如此,但颜回体现了另一种追求:即使贫穷,也要保持快乐的心态和高尚的节操。这对于人性来说显然更难更有挑战性。
颜丙刚,傅晏子的第七十九代孙子,现为山东大学哲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他以中国儒学现代化为己任,“背着干粮为孔子打工”,多年来通过叙事、开设经典阅读课等方式普及儒学、教育百姓。因为祖先和家族的血脉烙上了儒家精神文化的烙印,他对晏子精神的深刻理解超越了常人。
颜丙刚说:儒家对财富的理解有两个方面。首先,它拒绝通过不适当的司法程序获得的财富。所谓孔子曰:“富贵如云于我”;第二,不排除符合正义程序的财富。所谓孔子曰:“富可求;虽然我是鞭子,但我也是鞭子。”但是,孔子也说过:“不能索取,就做我想做的。”。同时,儒家对生命与道德的关系也有明确的阐述,注重“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即儒家认为道德比生命本身更重要。因此,中国的知识分子,或者说学者,把道德作为自己的最高追求,而不是把财富或不作为自己的追求。晏子精神的价值在于他对道德的追求,超越了贫穷与财富、贱与贵的对立概念,化其为无形,摆脱了贫穷与财富、贱与贵的束缚,获得了一种精神上的快乐和身体上的大自由、启蒙与发展。
作为晏子的后裔,颜丙刚受过严格的家庭教育,对这一点有着深刻的认识。父亲教他“冻死迎风立,饿死不乞”。颜丙刚认为,晏子的精神追求对现代人具有重要意义。他说有些人现在生活在权力和财富的比较中。钱有2万到20万,20万到200万,200万到2000万甚至2亿到20亿;当一个科长想当导演,当一个导演想当导演。如果你总是活在这种贪得无厌的连锁追求中,你永远得不到自由和自在。
晏子的“穷而乐”是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精神文化,在中国文化和精神的坐标系中占有崇高的地位,并流传千古。西汉《礼记·檀弓》中有一个关于饥饿和“食不果腹”的故事。1948年6月,朱自清、金、、吴晗及北平各大学教授100余人联名发表宣言,抗议美国支持日本,拒绝接受“美援”面粉。毛泽东同志亲笔写道,朱自清病重,宁愿饿死也不接受美国的“救济粮”,可见中国人民的气节。
在文化思想上,晏子的“穷而乐”也直接影响了庄子道家思想的形成,是庄子道家思想的源头。除了《论语》和《史记》之外,庄子对颜回的往事也有很多笔墨。颜丙刚说:比庄子早一百多年,庄子在颜氏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的道家思想。因此,庄子会批评孔子,但绝不会批评晏子,所谓“不骂其师”。
《庄子·天命》说:“中间没有主人,外面却没有权利。”。从中间出来,不从外面出来,圣徒就不出来;从外面进来的,中间没有主人,圣徒也没有隐藏。“中学出来的人不受制于外界”,这其实与晏子的“穷则乐”的思想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