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河湖海中航行的各种现代船舶,实际上都是由动力装置驱动螺旋桨旋转推进的,没有“轮子”。它们被称为船,但它们只是使用它们原来的名字。
最早的船只有“轮子”,由动力装置驱动轮子和桨旋转,使船只前进。现在,一般都说轮船的起源是在蒸汽机出现之后。人们用蒸汽机作为动力来改造船只,发明了轮桨。最著名的船舶制造商是美国工程师富尔顿。1807年,他在纽约建造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克莱门特”号轮船,开启了定期轮船运输的历史。
首先,车辆和船只:现代船只的祖先
追溯过去,有16世纪欧洲人使用的汽车和轮船;15世纪欧洲用牛力推动车轮前进的思想;在14世纪的欧洲,用人力摇动或转动桨轮,推动船只前进等想法。
但是,这些不能算作船只的祖先。船只的祖先在中国,时间至少可以追溯到8世纪,比欧洲早800多年。
在中国古代,船也被称为交通工具和船只。关于车辆和船只的最早清晰记录出现在唐朝。《旧唐书·高力传》中记载:“风浪肆虐,疾如悬帆座。”一艘由高力设计和制造的新型军舰配备了两个桨,每侧一个。士兵用脚踩在上面,带动船桨旋转,使船前进。它像帆一样快。
至于更早的记载,据《南齐书·祖冲之传》记载,祖冲之所造的“千里船”一日可行百余里。有人认为这应该是车船,但史书没有明确描述,也不可能知道它使用的是什么推进工具。
二、岳飞与杨幺的水战
历史上关于车船最著名的故事是岳飞和杨沫的水战。
《说岳全传》第二十八至三十回,记述了太湖义军杨虎的战斗。杨虎有四艘运兵船:
“第二队叫‘弩造舰’,而且还有第50名。四周都是水车,上面覆盖着竹制的篮筐,中士的脚步像只苍蝇。在船的表面,建筑竖立起来,弓弩建筑由生牛皮制成,军士在建筑上放箭。弓弩楼下的军士也用格挡牌保护身体,每人持长刀砍人。所以官兵打不赢。”。
为了击破这支队伍的“造船”,岳飞派桂王“带领数十只船打捞水草,堆在船里,藏在两岸。当他的第二个团队‘造船’来的时候,他会把草船拿出来,把草推到水里,插上轮子。”。岳军与杨虎水军交战时...一声鼓响,第二队‘弩造船’上来了,所有的弩都齐了。岳元帅又拿起红旗,照常睡下竹城。桂王放出草船,把草一起推下了湖。‘造船’上的水车被水草挡住,再也踩不动了。船好像被压住了,转折点来不了了。随着一声雄浑的声音,桂王带领着所有的人跳上了“建筑船”……”于是,岳军打败了杨虎的水军。
这些虽然是历史小说中的描写,但并不是空想象出来的,而是根据史实改编的。历史小说中的太湖杨虎是洞庭湖地区农民的正义领袖杨墨。弩船是车船,实际战斗力比描述的强很多。
岳飞和杨幺之间的水战发生在1135年。《宋史·岳飞传》中有这样的记载:杨幺叛贼:
“负固不服,方兀湖以轮激水,其行如撞篙飞,官舟满足破之需。飞身把君山木砍成巨筏,塞住港汉,又用烂木搅草,上下浮动,择浅水派好的骂者挑之,又做又骂之,贼怒追之,则草木积之,舟不工,飞身造兵刺激之。”
意思是南宋官军对峙的时候,有一种“车轮激水”的船,像苍蝇一样航行,船旁边有一根杆子,官军的船被杆子砸了。岳飞派人到君山伐木,做巨大的木筏堵住港口。他派人去找朽木乱草,从上流社会飘了下来。然后选择水浅的地方,派骂的人去挑战,在水上边开车边骂,以此来激怒叛军,让他们追击。因为腐烂的木头上散落着草,叛军船上的桨被挡住了,不能移动。岳飞立即派兵进攻。
从这个记录来看,杨墨的船非常强大。它不仅可以“用轮子刺激水面,还可以设置一个碰撞杆,可以击碎官军的船只。所谓撞杆也叫射杆。杨幺义军用这艘战舰多次击败南宋官军,最终被叛徒出卖,被岳飞击破。岳飞在抗金战役中无愧为民族英雄,但镇压阳模义军是他对腐败的南宋朝廷的愚忠,这反映了他的历史局限性。
第三,车辆和船只的发展
车船虽然出现在唐代,但实际上是在南宋得到应用和发展的。
在岳飞与杨幺作战之前,1132年,王艳辉建造了一艘小型车船——“飞虎战列舰”,旁边有四个轮子,每个轮子上有八个叶片。后来,南宋水军木匠高轩改进了车船,造出了八桨“八车船”。南宋杨繇之战中,杨繇与高轩共缴获车辆、船只两艘。高轩改进了叛军的车辆和船只。他在两个月内为叛军建造了十多种车辆和船只。其中,有24轮车和船。它的上层建筑分为三层,高达十英尺,可载一千名士兵。这样,大大增强了叛军的作战能力。
岳飞与杨沫交战后,宋军根据缴获的车船样式进行了扩充和改革,使车船成为南宋水军的重要装备。当时有四发、六发、八发、二十发、二十四发、三十二发等等。1179年,江西出现了一种新型的车船,名为“马船”,它配有女性墙和桨轮,可以拆卸。通常用作运送军马的渡船,战时可改装成军舰作战。
1838年,陈无聊建造了多达90轮的车辆和船只,得到了赵昚、宋孝宗的奖励。一些车辆和船只在船尾也有一个大桨轮来提高速度。中型车辆和船只可以载两三百名士兵。大型车辆和船只一般有二三十英尺长,吃水约一英尺,可载六七百名士兵。最大的车辆和船只可以运载1000多人,长36英尺,宽4英尺1英尺,高7英尺2英尺5英寸。
由于车船的桨轮上覆盖着木板,从外面是看不到的,踩轮的士兵在船舱里操作,不容易被敌人伤害。同时,上层建筑配有弩、投石机、杆保险杠、灰弹、毒水等武器。,所以它具有很强的战斗力。在南宋和金朝的战斗中,他多次击败中国的游牧民族。
第四,“采石大战”中的宋军车辆和船只
11月初,1161年,40万金兵在海陵王的亲自率领下抵达采石,企图渡过长江,攻打南宋。随后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采石场战争”。
当时南宋政权濒临崩溃,腐败的统治者准备逃跑。面对40万游牧民族,宋军只有1.8万人驻扎在采石。而且原领导已经离职,新任命的领导还没到。宋军没有统帅,军心涣散。前去监督领袖交接的余,并没有避危,反而站出来代替主帅,组织以“危害国家,我必避之”的野心来抗金。
在这种事关国家存亡、寡不敌众的形势下,余发挥其卓越的组织能力和军事能力,打败了南宋金兵,挽救了南宋政权。
在战斗中,宋军的车辆和船只发挥了强大的作用。11月8日,颜延良指挥数百艘战船渡江,他率领的70艘战船早已抵达南岸,在岸边遭到宋军的拼命抵抗。这时候,于派了金兵的船只往中流冲去。因为金兵船的船底有箱子那么宽,不方便移动,加上他们对河道不熟悉,所以大部分都不能移动,所以一大半都被宋军的船给击沉了。经过一整天的激战,宋军赢得了第一次采石战役。
第二天,金兵反击,终于保住了采石,迫使金兵回到扬州。于估计北京的游牧民族会进攻并继续南侵,他带领16000名工人帮助北京。他命令士兵们在大江里来回巡逻,船像苍蝇一样转动着。金兵大军见此惨状,再也没有渡过长江。不久,金兵造反,万延良被杀,南渡计划失败,南宋政权得以存活。
图中的车辆和船只可能是宋军在“采石战役”中使用的军舰,该军舰是模仿高轩的原始地图重绘的。船边的轮子原本是用木板覆盖的,并没有露出来。从图中可以看出,船的每侧有十个桨轮,船尾有一个大桨轮。船上投掷者众多,弓箭手装备齐全,战斗力相当强。
虽然车船速度快,但当时使用的动力源只能是人力,不能用于长途航行,只能就近在江河湖泊和沿海地区使用。而且,车辆和船只只能用于军事目的,因为它们需要许多人不断践踏它们,并花费大量精力。民船人力有限,无法使用。直到蒸汽机出现,解决了动力问题,船舶的制造和应用才能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