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烟花三月下扬州。唐代诗人眼中的扬州是什么样的?
扬州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历史名城。它的流行之所以能在历史的演变和朝代的更替中永存。除了非常重要的地理位置之外,它还与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荣密切相关。
扬州,一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自古以来就是古代帝王和文人墨客喜爱的地方。据史书记载,隋朝第二位皇帝,杨迪皇帝曾经“三次在扬州”;诗为证,唐代诗人去过扬州的数不胜数。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曾在去扬州的路上写了一首送别诗,也是对孟浩然的告别。这首诗中的“广陵”是秦汉时期扬州的古称。
诗的前两句“故人从西讲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讲的是李白好友孟浩然在烟花飞舞的三月天,去扬州欣赏美景。
笔者认为,无论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眼中,扬州都不是一座简单的城市。它所代表的意思是“这个场景应该只在天上”;
也是古诗词文化的代名词。作为一座充满历史魅力的文化名城,它更多的是关于唐代诗人的扬州情怀。
唐代诗人的扬州情怀与扬州诗
现代人去扬州的主要目的是感受这座历经千年洗礼的古城的魅力;亲身体验历史文化名城的沧桑与内涵。
除了感觉,唐代前客诗人和文人的主要目的是融入扬州。
当时扬州城的文化氛围,大家熟悉的唐代著名诗人,都纷纷前往扬州。除了《三月扬州烟火》的孟浩然,还有李白、白居易、高适、王昌龄;还有刘长卿、魏、孟郊、、杜牧等。
游览了扬州的美景,感受了扬州文化的魅力后,他们都在这里留下了自豪的诗篇。毫不夸张地说,这些才华横溢的诗人为扬州留下了成千上万的优秀作品。然而,在众多的扬州诗词中,以“小杜丽”著称的杜牧的扬州诗词最为著名。
1.梦扬州十年,得青楼之名
杜牧在晚唐诗坛的地位和诗歌成就可以与杜甫相提并论。由于他的人生经历和诗歌风格与杜甫相似,后来人们称他为“小杜”。
其实,杜牧的经历与唐代很多诗人相似,但从其人生发展轨迹、诗歌风格和影响来看,更像是“诗人”杜甫。
唐代扬州是继西有长安、东有洛阳之后的又一繁华之地。由于扬州的经济文化发展,不亚于长安和洛阳,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优于这两个地方。因此,唐代很多大才都以生活在扬州为荣。
扬州作为一片“浪漫温柔之地”,吸引了无数唐代大才。因为他们不仅可以在扬州这里找到归属感,还可以在烟花巷闲逛,去青楼嫖妓。
以才情风流著称的大诗人杜牧,半生多在扬州度过。
给扬州知府韩绰的信
这首诗是杜牧为扬州写的众多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尤其是“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笛?”两句话目前很有名,在后世流传很广。即使在现代社会,也有很多人用这两句诗来指代扬州。
“青山隐隐,江南草秋未枯。”
扬州是一座被绿色包围的城市。即使是深秋,这个地方的花草树木依然没有枯萎。其实前两首诗主要是写风景的,然后通过风景反映扬州城的壮丽。
“明月之夜二十四桥,玉人何处教笛?”“二十四桥”是扬州的一个宏大场景,明月照在二十四桥和桥下的河水上。在这一幕的背景下,诗人杜牧突然想到了曾经为他吹笛子的美女。她现在在哪里教谁吸?
寄怀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杜牧较好的写作手法之一。通过这样一首短诗,或者一条“短信”发给扬州的韩绰法官。表达了对扬州美景的留恋。作为一首向扬州寄情的好诗,这首诗堪称杜牧扬州诗中的佳作。
两次离别中的扬州情怀
据史书记载,杜牧是“性野荒淫”,更优雅的解释是,杜牧是一个个性奔放甚至有点野蛮的人。而“放荡”二字大多与生性相匹配。杜牧曾经为了扬州的美景和青楼里的美女而住在这里。
《两别》作为杜牧的又一力作,既体现了他的落笔造花的才华,也表现了他对扬州的眷恋。这种依恋主要表现在扬州美女的勉强。其实这完全符合他浪漫机智的本质。
他在《两次告别,一次》中写道:“13年多来,豆蔻丛始于2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还不如卷珠帘。”
一个体态优雅、举止大方的女孩才十三岁。像春天的花蕾一样娇嫩。
即使你看扬州市十里场街的美少女,看卷起珠帘的无脂低俗粉,也比不上十三岁的少女。这里的“卷起珠帘”指的是青楼中的女子妓女。这是杜牧写的一首“艳情诗”,却道出了唐代扬州盛产美女的事实。
“多情却总是无情,只睡在瓶子前。蜡烛有一颗心,说再见,为人们哭到天亮。”这是《两次告别》中的一首经典诗。大概意思是看起来多愁善感但没心没肺,给人的感觉就是喝酒玩乐的时候总是面带微笑。这里指的是他和艺妓之间的恋情。
即使蜡烛有一颗心,也会说再见。这里说的是蜡烛燃烧时,会滴下蜡珠。表面上看,意味着蜡烛会整夜和蜡珠一起流动,它们会像眼泪一样舍不得离开我。打个比方,杜牧和艺伎参演一部戏都是不真诚的。
笔者认为,杜牧的《两次告别》其实是描写了他在扬州时与艺妓发生的一些事情。通过简洁、明了、直抒胸臆的写作手法,读者一下子体会到了诗中的深意。杜牧虽然流连青楼妓女,但始终找不到自己的真情,这其实是古代扬州的另一面。
2.《送别》中的十年扬州梦
杜牧虽然是一位极具文采和魅力的大诗人,但由于当时唐朝的大环境,他已经处于风雨飘摇的状态。因此,生活在中晚唐的诗人都有一个明显的共性,即仕途坎坷、官场失意、生活艰难。除了这些共性,杜牧还是一个很浪漫的人。
这首《献寿》虽出自黄州刺史之手,却是对他十年前在扬州蹉跎岁月的追忆。公元833-835年前后,杜牧在扬州做推官和秘书。此时杜牧大约31-32岁,在扬州生活了十年。
在此期间,这位热情浪漫的诗人不仅游览了扬州的美景,还与许多青楼女子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在扬州的十年里,杜牧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浪费在了诗歌、美酒和浪漫爱情上。离开扬州后,他最终会为自己堕落的行为尝到苦果。
“江南有家酒楼,楚人腰身纤细轻盈。”
这里的“江南”是指扬州。诗人说,当他在生活中穷困潦倒时,他在扬州每天都喝酒。“扛酒铺”这几个字,几乎无时无刻不在用酒描绘着诗人孤独的生活。他不仅喝酒,还一边看唱歌跳舞,一边搂着美女的腰。
“我做了十年扬州梦,得了青楼之名。”杜牧在扬州的十年仿佛是一个漫长的梦。因为经常出没青楼妓女,他和很多艺妓、青楼女子都有感情纠葛。在扬州的十年结束,我只得到善变的心碎者的名声。
事实上,杜牧的诗《祭母》不仅仅是对他在扬州所作所为的控诉。同时,也生出遗憾。如果我没有喝醉,错过青楼,也许我的人生境遇会不同。但是现在说这些已经晚了,所以我只能默默的为我的行为承担后果。
3.唐代扬州的繁华之地
杜牧只是扬州众多唐代诗人中的一位,但他的人生经历和境遇,以及他创作的诸多诗歌,都与扬州有关。他们都可以成为唐代诗人的代表。“性野放荡”的杜牧,不仅在扬州繁华风光的影响下迷失了人生方向。
更是在扬州留下了一段风流韵事和一个“薄情的名字”。其实,杜牧并不是唐代唯一沉迷于扬州之美、江南之美的诗人。可以说,后世有许多著名的诗人,都与杜牧是同道中人。只是杜牧的恋情和扬州诗词比较出名。
笔者认为,许多唐诗作家之所以如此迷恋扬州,与扬州的繁华景象密切相关。根据《太平广记》的记载,唐代扬州可谓“店铺众多,商贾如云,酒楼歌舞,亭台楼阁无处不在”。这不仅描述了扬州的繁华,也道出了唐代诗人怀古扬州的真正原因。
“每个城市都面向傍晚,楼顶总有成千上万盏绯红色的纱灯笼。在回纥罗耀烈空的中部,在九里三十步的大街上,竹翠填喉,宛若仙境”。这种人间荣华恐怕只能出现在扬州,远离皇帝的脚下。这也是杜牧和杜牧如此痴迷扬州的原因。
因此,后来的许多学者也渴望扬州的壮丽景色。清代黄兴安曾写过一首诗:“扬州好,吴婷桥高跨,面有碧波月影,头空洞梳云,夜听玉人。”扬州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在清代并没有失去唐风。
结束语
扬州是古代的“淮左之都,竹溪最佳之地”,也是很多文人墨客所向往的地方。因为在唐代诗人的心目中,如果没去过扬州,那就当诗人荒废了。除了扬州的美与美之外,还有一个关键点,那就是所有的文人都想在扬州出名。
古人对扬州有没有迷恋?从南朝梁银云写的小说《吴树仁》中可以知道:“身家丰厚,骑鹤升天。”
这是人们永远无法理解的心态。正是因为文人墨客云集扬州,在扬州写下了无数名篇,扬州才能成为历史文化名城。
王晓静对唐代文学作品中扬州情结的解读
杜牧扬州诗中的鲁东平扬州风
常振江《论唐代扬州繁荣的社会基础》
郑佳琦《论唐代诗人的扬州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