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国家记忆”,共同提升知识!
20世纪30年代,波涛汹涌的钱塘江把整个浙江省一分为二,公路铁路无法连通。在钱塘江上修建一座现代化桥梁已成为当务之急。当外国桥梁专家听说钱塘江上建了一座桥时,他们断言钱塘江“深而湍急,不可能建桥”。
1933年3月,在北洋工学院任教的茅以升接到杭州的电报和来信,要求他立即赶赴杭州,商讨钱塘江大桥的筹建事宜。
茅以升的女儿毛玉林
当时,他犹豫不决。他一生都想建桥,终于有机会建一座中国桥,但他确实犹豫了,因为他是前无古人,所以他没有把握。
1933年8月,钱塘江大桥的筹备工作开始。考虑到当时的现状,茅以升想出了一个有远见的桥梁设计。
茅以升的女儿毛玉林
我父亲决定采用两层的设计方案。当时,抗日战争已经爆发。他希望这座公铁两用的两层现代桥梁也能在国防上发挥一定的作用。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图谋中国的野心昭然若揭,尤其是上海、淞沪“一二八”抗日战争的炮火已经波及杭州湾。钱塘江大桥作为交通大动脉,必然会遭到日军空的袭击。而茅以升的计划就考虑到了这一点。他的桥梁建设计划也征服了投资桥梁建设的银行家。
为了顺利完成大桥的建设,茅以升想到了康奈尔大学的同学罗英。罗英的到来让茅以升更加强大。他们日夜研究设计方案,但两人对钱塘江都不太了解。他们听说杭州人流传的民间谚语:“钱塘江无底”。如此复杂的水文情况难倒了两位工程专家。
就在他们对深不见底的钱塘江束手无策的时候,一位在钱塘江边生活多年的老师在《浙江新闻》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引起了茅以升的极大关注。
来到小榄的佛祖女儿
我父亲在钱塘江边长大,所以他非常关心造桥。他觉得有必要让他们了解钱塘江的潮流规律。他七次在当时的《浙江新闻》上发表自己多年积累的资料。这篇文章后来被茅以升读了,他说这正是我需要的。
发表这篇文章的老师后来被茅以升聘为他的桥梁施工队的监工。茅以升虽然是高学历博士,留学归来,但从来不会因为学历影响人才选拔。正因为如此,他的施工队伍中也有很多当地的工匠,他们一起为大桥的建设而努力。钱塘江大桥的桥梁建设正是这样才能顺利进行。
1934年11月11日,在杭州六和塔下,5000多人聚集在这里举行盛大的开工仪式。任何人都没有想到项目一启动就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
钱塘江大桥主桥桥墩以木桩为基础,河底泥沙覆盖碎石层,阻力较大。特制的打桩机船打得很慢,轻一点就下不去了。如果桩重了就会断,一昼夜只能打入一根桩,而全桥9个桥墩需要用1440根木桩打入,所以要4年才能打入!
为了解决桥墩的木桩问题,茅以升和他的施工队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到好办法。就在一天,茅以升回到家,孩子们的一个举动激励了他。
茅以升的女儿毛玉林
他看到我妹妹在家,就给花浇水,把沙子从洞里冲出来,就想能不能用高压水冲流沙,直接把木桩砸在岩石上。
茅以升很快将灵感转化为实践。他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注水法”,用强大的水流冲走淤塞的钱塘江底,然后打出木桩。这样一天一夜就能打入20根桩,彻底解决了钱塘江淤积的大麻烦。
就在大桥建设如火如荼的时候,从天而降的炮火来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8月,淞沪会战全面爆发。傲慢的日本人高喊“中国三个月灭亡”。在中国的土地上,到处都是战争。
在一次桥梁施工作业中,茅以升和30多名技术骨干在沉箱内进行水下作业。突然,日本轰炸机的声音传来,紧接着轰炸机投下的炸弹爆炸,日军还在盯着正在建设中的钱塘江大桥。
炸弹炸毁了桥梁建设的电力设施,沉箱内的电气照明和高压空气体依赖于上述供应。一旦停电,钱塘江的水就会涌入沉箱,包括茅以升在内的30多人的生命危在旦夕。
当时负责看守开关的工人冒着生命危险,及时打开了水槽箱的备用空空压机,包括茅以升在内的30多名技术骨干没有人员伤亡。钱塘江大桥的建设可以继续。
茅以升说:“造桥工作还没有完成,抗战已经开始了。这真的很焦虑。”为了尽快为抗日战争提供交通保障,建设者们采用了前所未有的施工方法:上上下下。为了赶进度,钱塘江大桥的桩、沉箱、钢梁同时开工。
1937年9月26日凌晨,钱塘江大桥下部铁路运输线路首次通车。那一天,大量抗战物资通过铁路运输到前线。此后,每天都有无数抗战物资通过钱塘江大桥运送到前线,支援中国抗战。钱塘江大桥的建成,不仅支撑了抗日战争的前线,也彻底结束了中国人无法自己建造现代桥梁的历史。
大桥通车后不久,日军在杭州湾进行了蓄谋已久的登陆。国民党军误判了日军的进攻方向。空虚拟的杭州湾防御使日军成功登陆战场腹地。登陆后,日军屠杀中国军民。此时杭州危在旦夕,上海危在旦夕。
1937年11月16日下午,一个陌生人来到茅以升的办公室。曾任南京工程学校丁教导员。他一边拿出公文,一边焦急地说:“我奉命明天炸掉钱塘江大桥,因为敌人正在逼近杭州,以防敌人过河。”这个消息,让茅以升心痛不已。接到消息的茅以升心情沉重地说“造桥是爱国,炸桥也是爱国”,泪水夺眶而出。
茅以升深知钱塘江大桥对交通的重要性,决不能让中国人修建的大桥为日本人服务而辛苦。早在建桥的时候,他就制定了一个计划,一个他永远不会在脑海中提及的计划。
茅以升的女儿毛玉林
他告诉丁教官,他说桥可以炸了,但不是现在。现在因为很多人还在逃亡,所以起了很大的作用,很多军用物资都要运走,希望他以后能向南京政府索要。
当成千上万的逃难群众经过钱塘江大桥时,他们不知道脚下埋了100多根爆炸引信。没有人想到,中国人民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桥梁,竟然用了开幕式这样沉重的民族苦难。
1937年12月,日军逼近杭州,无数物资和逃难群众通过钱塘江大桥逃往南岸。12月23日,南京政府发布了炸毁大桥的命令。茅以升后来说,炸桥的感觉“就像亲手掐死自己的儿子”。他在书桌上痛苦地写道:“抗战必胜,此桥必复”。
1937年12月23日下午5点,伴随着几声巨响,通车仅89天的钱塘江大桥被炸毁后,只剩下残破的桥身。
抗战胜利后,茅以升把随身携带的14个木箱交给了当时掌管大桥的上海铁路局,这对钱塘江大桥的维护和修缮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抗战胜利时,这座桥将被修复。建桥人茅以升,此时此刻已经兑现了自己的承诺。1946年,钱塘江大桥修复重建。
钱塘江大桥是中国人设计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桥梁,是中国桥梁建设史上的里程碑。刻在其中的“耗尽千日智慧,却在通车之日炸掉大桥”令人肝肠寸断,也令中国人民刻骨铭心。
未完待续…
请在今晚20:00观看
CCTV-4《国家记忆》
钱塘江大桥起火——命运多舛
正文:李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