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是晚清颇具争议的杰出政治家,但他对家人的劝谏却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他曾留下16个字的家训:“家兴旺,人勤政健;我可以勤奋,永远不会贫穷。”直到现在,还被收录在各种培训项目的语录中。
曾国藩曾经说过,我看待一个家庭的兴衰只看三点:
第一,看儿孙什么时候睡觉。如果他们不得不一直睡到太阳升得很高,那么就说明家人会慢慢放松。
二是看后人会不会做家务,因为勤劳劳动的习惯会给人的一生带来很大的影响。
第三,看后人会不会主动去读先贤的经典,因为如果一个人不主动去学习,那么他就不会明白人生的道理,也就无法走上人生的道路。
纵观历史,很少有官宦家庭能逃脱“富三代”的魔咒。然而曾家却能跳出这个怪圈,每一代都能有几个有才华的接班人,这难免让后人感到意外。当我们回溯历史,探寻曾国藩家族长期兴盛的奥秘时,就会发现,曾国藩交给后人的“四份遗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四份遗嘱”是:
第一,学会谨慎独立,这样才能保持内心的平静。
曾国藩认为,修身最重要、最难的是“修心”。他认为:虽然你心里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但要看你自己能不能尽全力行善惩恶。因为没有人知道你心里在想什么,所以你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违背自己的内心。
早在几千年前,孟子就解释了如何“修心”。他想:做人需要配得上天地和心。而所谓的养心,更是需要头脑清醒。因此,一个谨慎的人可以面对天地,面对鬼神,永远不会后悔,也不会表现出内心的退缩。
曾国藩认为:如果一个人的内心没有任何东西让他感到愧疚,那么当他面对天地鬼神的时候,他也会显得从容不迫,心情愉悦平静。这是自立自强的必由之路,也是身体最好的药方,是修身养性的第一件事。
第二,我们应该懂得尊重,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身体保持强壮。
曾国藩认为,人的内心要纯洁无瑕,外表要整洁庄重,这是“敬”的体现。当人们不在家时,他们应该像会见贵宾一样关注他们,像献祭一样尊重他人。这是一种“尊重”的氛围。人要学会修养,这样才能保证身边人的安全。他们应该谦虚,不要试图制造麻烦,这样世界才会和平。这是一种“尊重”的效果。
曾国藩觉得人的智力是从这些“方面”成长起来的。一个人如果能保持心静,行为稳重,就能变得更强,如果懒惰懈怠,就会变得更松懈,这是自然规律的体现。一个人,不管对方人数多少,事情大小,都会以恭敬谦卑的心回应,一点也不会松懈,那么他的身体自然会变得强壮。
第三,要学会追求“仁”,才能让自己快乐。
曾国藩认为:人必须学习,读书,知道什么是“大义”,然后才会去做这些事,实行大义。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教弟子学“仁”,其中,最重要的是“立人而达人”。想要自立自强,首先要学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比如,当你以某种态度对待别人时,首先要考虑如果别人以这种态度对待你,你是否能接受。说实话,就是用真心换真心。在能够自立,实现自给自足之后,学会善良,这样别人的幸福就会变成自己的幸福。那么,你怎么会不开心呢?
第四,学会参与劳动,让鬼神尊重你。
曾国藩认为:如果一个人能在这一天穿上和他一样的衣服,吃到和他一样的食物,怎么会有人不尊重他呢?这样,即使鬼神看到了,也会称赞这个人是一个自力更生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有享受享乐而不付出劳动的富裕家庭,也有很多天天工作糊口的农民夫妻。
这是世界上最讽刺的现象。我觉得鬼神是看不见的。这样的富裕家庭虽然可以安全度过一段时间,但不会长久。在古代,有才华的人和人靠自己的勤奋和才华生活。如果有一天,没有勤奋,那么,他们怎么能在困难的情况下奋进呢?
可以说,曾国藩的意志对他的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曾国藩死后,他的儿子曾纪泽入仕,为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贡献。曾季红潜心于数学,为我国的数学事业做出了贡献。孙子曾广钧做学问,死于翰林。大部分曾孙出国留学,但没有一个参军,很少有因公出差的。
因为曾家的后人也恪守着曾国藩的遗言:“不要混迹于复杂的政事军事,保持自己的纯洁隐于世。”因此,这实现了曾氏“盛世万世,人才辈出”的遗愿。
参考文献: